大宋國的老百姓都替皇帝著急。皇帝你再這樣鬧下去,一旦淪為亡國之君,會有好果子吃嗎?可是,趙佶一點也不著急,該踢足球還踢足球,該畫畫還畫畫,管他前有狼后有虎,該玩還得玩。大不了讓兒子做皇帝,自己做太上皇,豈不更愜意?等到金人逼近,他果然撂挑子,做他的太上皇了。
可是,金兵一來,管你是太上皇還是圣上,一起擄走了事。
于是傳言,二圣“北獰’路上,可是受盡了折磨,這亡國之君當得恓惶啊。不要說大臣,就是一般老百姓,都為之嘆息,一灑同情之淚。他們覺得,現在二圣肯定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有一種傳聞,把亡國的父子倆的凄慘生活描繪得有鼻子有眼,很是讓人牽腸掛肚。據說到了五國城,冬天特別冷,只能挖洞躲在里面。到了春天才能出來,關在小屋里,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個土臺,可坐兩人。外面是柵欄,全封起來。到了夜晚,才有一盆東西,父子倆分了吃一一當年可都是皇帝,何曾想到會落此下場?后來的宋朝皇帝,你們要以此為鑒。同時,這更是對南宋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國才有家,沒有祖國,你們什么也不是。皇帝都朝不保夕,何況老百姓呢一一那就跟螞蟻一個樣。
但是,這是真的嗎?好在記載靖康之恥的史料還多著呢,只要多方一對照,就可知上面的傳聞為虛妄,徽欽二帝的結局不但不悲劇,而且還挺喜劇的。
當然,就徽欽二帝而言,那日子自不比當日,畢竟,現在僅是俘虜頭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多所掣肘。但是,起碼也不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像一個丐幫幫主。如果沒心沒肺一點,日子還是能照樣過得下去的。他們到燕京之時,住宿在延壽寺,“供張甚厚”,僅徽宗宮眷就有九百多人,徽欽二帝仍居其中,是重點保護對象。受苦的是那些無足輕重的遠親宗室和一般隨行,他們才稱得上顛沛流離,死亡相藉。后來,二帝繼續(xù)北行,臨行之時,徽宗還讓人“分贈生絹千端”,不是一般的富有,誠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到了五國城,行宮著火,下人要求“聚夫修蓋”,徽宗說:“正是農時,豈可妨廢?”儼然一方太守。他們過的仍是大戶人家的日子。宋欽宗依然保持著一妻三妾的男人尊嚴,還生了四個孩子。宋徽宗更是了得,原先就有二十七子,二十三女,北狩后老當益壯,又生六子八女,真可稱得上是兒孫滿堂。那么,徽欽二帝是靠什么關系爭得這般優(yōu)待過得如此瀟灑的呢?說起來你不相信,這當了俘虜的父子倆,在宋朝,都是皇帝;在金國,一個是國丈老兒,一個是國舅老爺,可都是皇親國戚呢。
金人原先是落后民族,就知道馬上打仗;而坐了龍庭,擺起譜來,當然得學漢人的樣,豈能沒有三宮六院?漢人還講究個處女,金人沒有那么多講究,只要溫婉漂亮就行。所以,宋微宗的女兒們一到北國,就成了搶手貨。已嫁的大女兒改嫁了金太宗之予,已嫁的六女兒改嫁金太宗堂侄,九女兒還嫁給了金太祖四子——大名鼎鼎的金兀術,十三女兒也做了王妾,十六女兒嫁給了金太祖之子,還有一個兒媳跟六女兒嫁了同一人。不久,這些人生了男孩,即獲優(yōu)待,升為次妃。金太宗實話實說,告訴宋徽宗,你的六個女兒兒媳如今是我完顏家的媳婦,這個親家你是結對了,這樣,在你窮途末路之時可以幫助你,你就可以安度晚年了。
金太宗死后,金熙宗繼位。老一輩還對他們多有防范,說話也居高臨下,比較刻薄。后輩就不一樣了,成了親戚,更加客氣。金熙宗是金太祖嫡孫,金太宗的侄孫,通漢語,能詩文,漢化程度頗高。漢語是一種毒藥,能讓人心悅誠服,拜倒在她腳下。自然,金熙宗對漢家美女,更是垂涎三尺。于是,他一口氣娶了宋徽宗的三個小女兒。這些女子,出身皇族,國色天香,豈會不得寵于金國皇帝?所以,爺倆的日子更好過了??上Р痪盟位兆谒懒?,但宋欽宗又活了二十六年,還“賜第上京”。不知是這些漢家女如西施般愛國使了離間計呢,還是皇帝另有政治考慮,五年間,金熙宗幾乎把參與滅宋的文武大臣殺了個遍,仿佛在為徽欽二帝復仇似的。
靖康國難后,許多人都以為他們老趙家遭了殃:實際上,老趙家還是好日子當頭,鴻運高照,橫跨兩國。一邊是康王過江,繼承了老趙家的衣缽,繼續(xù)做皇帝;一邊是二帝北狩,開分店,以女兒妹子入股,漢化了金國。只有那些不知內情的愛國人士,年年盼望二帝歸來,以為他們在受苦。這真是開了一個大大的國際玩笑。如果讓那些文人墨客知道二帝在上京有豪宅,日子過得很逍遙,心里真不知作何想呢。
所以,某報高端文章說得不錯,天下大亂,受苦的是老百姓,皇帝們只不過出了趟國,總有門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