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檔案管理已經失去原來嚴肅性、準確性的局面,出現(xiàn)了檔案失真現(xiàn)象,主要反映在某些領導干部的身上,假工齡、假年齡、假學歷、假職稱等摻假現(xiàn)象極為嚴重,導致社會信任度大大降低,造成了社會公共行政管理的尷尬,同時給官場腐敗滋生了溫床。針對以上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應建立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檔案的網絡結構,建立領導干部的信用法律制度,不斷加強領導干部的倫理道德的教育,促進現(xiàn)代檔案管理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干部 人事檔案 倫理 真實性 道德
一、現(xiàn)行體制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的現(xiàn)狀
“說起來重要,排起來次要,用起來需要,忙起來不要”是現(xiàn)代干部人事檔案的真實寫照,目前,檔案在人們的腦海中已經失去了原來嚴肅而神秘的印象,“人事檔案無用論”正在流行,越來越多的職場新人對檔案持有不在乎的態(tài)度,“檔案”可有可無,一種“無檔化”的生存方式正在職場蔓延,隨著社會用工制度的變化,相關政策的變遷,現(xiàn)行干部人事檔案制度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嚴肅性、準確性、唯一性,被越來越多的職場新人視為一種“雞肋”,造成了計劃經濟時代的公共政策文本與市場經濟時代的公共政策環(huán)境在同一時空的條件下,相互震蕩,造成了公共行政管理過程中的尷尬。
領導干部為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個人福利的最大化,往往尋求流動性和遷徙的自由,傳統(tǒng)的人事檔案制度和戶籍制度往往設置了種種的障礙,于是,干部人事檔案中就出現(xiàn)了“棄檔死檔”、“人檔脫節(jié)”“虛假檔案”等各種現(xiàn)象及其嚴重。
干部人事檔案關系到個人的升遷、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等切身的利益,于是“虛假檔案”的存在就屢見不鮮了,“學歷越來越高,年齡越來越小,工齡越來越長,獎項越來越多”的現(xiàn)象極其嚴重,據知情人事透露“假工齡、假年齡、假學歷、假職稱等材料”塞進原來的檔案,使原來事實準確的檔案變成了“注水”的檔案,同時,涂改和偽造也沖擊著檔案的真實性,從而導致社會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二、現(xiàn)行干部人事檔案下存在的問題
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宏觀背景下,人事檔案已由原來的“香餑餑”變成了今天的“絆腳石”,甚至被稱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闌尾”。
1.干部人事檔案的管理混亂。干部人事檔案本身的缺陷就不斷突出,非規(guī)范化的操作,致使檔案的社會信度和效度大大降低,傳統(tǒng)人事檔案以控制人和制約人為根本出發(fā)點,強調的是“檔隨人走、人檔不分”封閉式管理,舊式的管理模式中涉及的是個人的思想品質、家庭背景、社會關系等方面的內容較多,涉及工作能力、專業(yè)特長的方面較少。重學歷、輕能力、重歷史、輕現(xiàn)實,檔案材料收集不全、新材料補充不及時、不能反映個人的真實面貌,涂改和偽造的非法行為日益突出。傳統(tǒng)人事檔案缺乏行政控制,加深了行政的“隨意性”。
2.人事檔案下的“制度交易”,使干部人事檔案制度進一步扭曲。本來平等公平的雇傭關系,變成了金錢和權力的“角斗場”,制度外公私關系的“幕后交易”有增無減,干部人事檔案衍生下的一系列腐敗現(xiàn)象大為存在,檔案成為了某人升官發(fā)財?shù)摹半A梯”成為了權力尋租的必備品,為了使檔案從原來單位調走,花錢、托關系、走后門、是原來不具備商品價值的東西,有了價值,一些人用檔案作為掩護,名為公司上班,其實是在為自己干私活,還可以在多個單位,多個企業(yè),領取薪金,獲取非法的收入。
3.干部人事檔案的“克隆現(xiàn)象”嚴重。一個人在正常的情況下只有一份檔案,重建檔案的前提是檔案的遺失或者損壞,如果在原有人事檔案存在的前提下,只因為無法轉檔而重建檔案,從嚴格意義上講是違背人事檔案的原則,有些人本想從正規(guī)的途徑調走檔案,但因為原單位不肯放人,不轉檔,新用人單位的“無奈良計”的條件下的緩兵之計,“檔案克隆”的現(xiàn)象源于對高級人才的爭奪戰(zhàn),普遍存在于事業(yè)單位的技術人才,為了留住人才,不惜作“克隆檔案”,擾亂了了檔案管理的正常秩序。
三、干部人事檔案的改革之路
基于以上干部人事檔案的管理困境,應制定合理、具有理性結構的干部人事檔案管理模式。
1.建立信息化檔案的網絡結構。類似公民身份證號碼的社會號碼構建公民的檔案,包括個人的信用記錄、司法記錄、駕駛記錄、學歷記錄、獲獎記錄等一系列的記錄,這種檔案具有明顯的社會性,查閱起來較為方便,通過特定的密碼在互聯(lián)網上查詢,方便、快捷,可以把個人的靜態(tài)材料(工作、學習、業(yè)務狀況、業(yè)績、考核的結果、評價的說明)和動態(tài)材料(知識、智慧、性格、氣質、健康、能力,綜合能力等方面)如實記錄在檔案上,既可以提供完整的個人信息,又可以維護檔案的真實性和嚴肅性。
2.建立領導干部的信用法律制度。在市場化和資訊化的的基礎上,完善我國的人事檔案的法律管理制度,征信數(shù)據的完全公開、完善信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檔案管理機構要逐步轉化負有權威的征信機構,建立健全征信體系,作為中介的檔案管理機構,加大征信的力度,有效的實現(xiàn)資源共享,及時與公安、銀行、工商、稅務、民政、法院、企業(yè)、相關部門提供征信的材料,有利于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在管理上,既采取透明公開,又強調嚴格控制,按制度程序調閱查看,非檔案管理人員無權直接查看和索取檔案資料。
3.加強領導干部的行政倫理道德的教育。在干部的教育培訓中,必須把黨性教育作為必修課,強化黨性鍛煉,也就是教育黨員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堅持共產黨人的為“官”之道,恪守人民公仆的為“官”之德,自覺提高道德修養(yǎng)功夫和道德自律能力。
四、結語
一種信用型的電子網絡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干部人事檔案的建設的必然趨勢,正是我們未來公共行政管理所需要的一種新的模式,人事檔案是社會公共管理的一種信息載體和信任物品,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的客觀要求,是人事管理現(xiàn)代化的一大進步,它可以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它能使公共行政的決策、計劃和其它管理活動更加科學、精確、靈活。
參考文獻:
[1]倫理學與生活(美)雅克·蒂洛基恩·克拉斯曼著興界圖書出版社.
[2]社會工作行政徐柳凡陽光宇趙懷娟主編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3]全球化視野中的倫理批判與道德教育的重構林濱賀希榮羅明星著人民出版社.
[4]管理工作的本質(加)亨利·明茨伯格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