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某型飛機駕駛艙前風擋玻璃的結構構型、受力層和保護層的選材、電加溫層的選型,結合抗鳥撞仿真與抗鳥撞試驗,論證了某型機的駕駛艙前風擋玻璃設計的合理性。
【關鍵詞】風擋玻璃;電加溫;抗鳥撞
飛機駕駛艙風擋玻璃要求有良好的光學性能,有足夠的結構強度及長壽命,以保證駕駛員的正常工作和安全。玻璃不僅要承受駕駛艙內(nèi)外壓差造成的結構載荷,同時要承受各種飛行條件下瞬時的或長時間的熱影響,對于風擋玻璃還有防冰和防霧要求以及抵御飛鳥撞擊能力。
一、前風擋玻璃
1.玻璃結構型式的選擇
由于前風擋玻璃有防冰要求以及抵御飛鳥撞擊能力,故只能選用層和玻璃,由外到內(nèi)分別為保護層、電加熱層、受力層。層和玻璃設計要考慮材料之間的相互匹配性,材料是否通過鑒定及使用,使用工藝性及使用成本等。
受力層為單層,工藝簡單,制作成本較低;受力層為多層,工藝稍復雜,制作成本較高,但破損安全性高。傾向選用層合玻璃作為受力層。
2.受力基層材料的選擇
硅酸鹽玻璃耐熱,耐介質(zhì),表面硬度高,適用于加熱嚴重、有耐磨損和除冰要求的部位。玻璃在通常的溫度范圍內(nèi)是脆性材料,沒有屈服點,也不產(chǎn)生蠕變,斷裂前無明顯變形。對缺口和應力集中非常敏感,表面劃傷、磨損或邊部缺口會使強度大大降低。
而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增強的硅酸鹽玻璃,其表面存在高的壓縮應力,使材料的強度和耐熱沖擊性能顯著提高,物理鋼化玻璃的強度比退火玻璃高2-3倍,化學鋼化玻璃的強度比退火玻璃高6-7倍。故選擇航空用增強硅酸鹽玻璃(普通鋼化玻璃)作為受力層。
3.保護層材料的選擇
保護層主要用于抵御飛鳥撞擊,保護電加熱層的使用安全,保證玻璃的破損安全性。普通鋼化玻璃抗熱沖擊性能好,由于鋼化玻璃破壞時碎片近似呈立方體顆粒,鋼化程度愈高顆粒愈小,全鋼化玻璃破裂后能見度很低,半鋼化玻璃破裂后則能見度較好。故選擇半鋼化玻璃作為保護層。
4.電加溫層的選擇
目前電加溫層的形式有三種。氧化錫膜,膜層牢固,鍍膜工藝簡單,但均勻性稍差;氧化銦錫膜,膜層牢固,均勻性好,電阻范圍寬,但成本較高;電阻絲,均勻性好,但工藝復雜,容易產(chǎn)生折光現(xiàn)象。氧化錫膜工藝成熟,成本低,在國內(nèi)外飛機上的應用較多,故傾向于選擇氧化錫膜作為電加溫層。
5.中間層(膠合層)材料的選擇
考慮材料之間的相互匹配性、使用條件及耐久性,膠合層選擇改性PVB中間膜(改性聚乙烯醇縮丁醛中間膜),具有較好的粘接力和耐久性,使用溫度在-60o~140o之間。符合標準《聚乙烯醇縮丁醛(813)中間膜》,厚度為2mm。
6.包邊材料的選擇
考慮材料的使用條件及耐久性,使用成熟的程度,選擇GS系列包邊材料。GS系列包邊材料是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及填料加熱擠壓而成??梢詿岢尚危m用于聚乙烯醇縮丁醛中間膜制成的夾層玻璃包邊,工藝稍復雜。使用溫度在-60o~140o之間。強度較其它包邊材料高,耐久性高,絕緣性好。
二、玻璃靜強度計算
風擋玻璃的厚度根據(jù)邊界約束的簡單應力和玻璃曲板方程確定,載荷通??紤]內(nèi)部壓力和氣動力的聯(lián)合作用,鳥撞載荷是決定玻璃厚度的主要因素。初步確定風擋玻璃材料均為外層為半鋼化玻璃δ4mm,受力層為兩層普通鋼化玻璃δ10mm復合,膠合層δ2mm,共計厚度δ30mm,承力層按δ20mm考慮。
1.載荷條件
承受駕駛艙內(nèi)外壓差造成的氣密載荷 2ΔP=0.92Kg/cm2
2.邊界條件
三、玻璃鳥撞設計仿真
對前風擋玻璃及玻璃支撐骨架結構進行適度簡化,對模型相關細節(jié)進行刪除,如倒角等,并對薄壁結構進行抽殼處理。將簡化好的模型導入Visual-mesh前處理軟件。對整個模型進行有限元網(wǎng)格劃分。
對風擋玻璃中部進行鳥撞仿真后得出:風擋玻璃撞擊發(fā)生后,鳥體的動能逐漸減少并趨于穩(wěn)定,風擋玻璃的內(nèi)能在1.6ms增加至峰值后呈現(xiàn)振蕩衰減的趨勢,這是由于撞擊過程中鳥體對風擋玻璃做功使其動能增加,之后風擋玻璃的振蕩周期較長。風擋玻璃產(chǎn)生撞擊部位的塌陷變形,變形能迅速增加,從計算結果來看玻璃的變形較大且持續(xù)時間較長,撞擊開始的10ms內(nèi)玻璃并未發(fā)生塑性變形。風擋玻璃在撞擊部位產(chǎn)生了大變形塌陷,撞擊點最大位移為13.5mm,風擋玻璃結構均未產(chǎn)生破壞,滿足抗鳥撞設計要求。
四、玻璃鳥撞試驗
風擋玻璃抗鳥撞試驗按照GJB 2464A—2007及CCAR-25中的要求,試驗所用及前風擋玻璃及其支撐骨架、連接骨架接頭為真實裝機狀態(tài)。
試驗件安裝及其放置角度模擬飛機真實狀態(tài),炮管軸線相對于機身軸線為:0o俯仰角,0o偏航角。鳥彈撞擊試驗件彈著點位于玻璃中心,經(jīng)1.8kg的鳥彈以530Km/h撞擊后,撞擊中心點產(chǎn)生15.6mm的位移,玻璃開裂未穿透,內(nèi)層有極微量掉渣,屬安全破損。對比仿真與試驗可知,由于主風擋玻璃為多層結構,模擬其狀態(tài)需要冗繁的數(shù)據(jù),玻璃安裝形式在仿真時也進行了簡化,綜合上述因素,導致仿真與試驗之間存在一定差異。通過鳥撞試驗驗證了前風擋玻璃能滿足GJB 2464A—2007及CCAR-25中的相關要求。
五、結論
從工藝性、載荷情況、疲勞耐久性、加工成本等方面考慮,前風擋玻璃選用三層復合玻璃,外層為半鋼化玻璃δ4mm;受力層為兩層普通鋼化玻璃δ10mm復合;膠合層為改性PVB中間膜(改性聚乙烯醇縮丁醛中間膜)δ2mm,共計厚度δ30mm,邊緣厚度δ20mm。玻璃的光學性能、環(huán)境要求,物理性能、抗鳥撞能力均可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