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Φ273mm×6(7)mm輸油管道建成時間不長,管道腐蝕卻很嚴重,腐蝕發(fā)展速率非常高的情況,利用此管道歷年來的近千個腐蝕大修缺陷尺寸數據,統計出管線的腐蝕速率分布,建立了腐蝕速率概率分布的模型,并對模型進行了驗證,發(fā)現腐蝕速率服從正態(tài)分布N(0.3968,0.1412)。利用腐蝕剩余強度評價確定的極限缺陷尺寸數據,在可靠性理論的基礎上對Φ273mm×6(7)mm輸油管道的腐蝕剩余壽命進行了預測,發(fā)現在低、中風險地段,管道使用5~6年后,需要檢測和維修;在高風險地段,管道使用4~5年就需要檢測和維修。建議應對此輸油管道加強防腐,嚴把防腐質量關。
關鍵詞:輸油管道;腐蝕;預測;
中圖分類號:TE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9-00-02
前言
輸油管道(Φ273mm×6(7)mm)于1988年8月開始建設,1989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投產,二期工程于1990年11月全部投入使用。管線采用鋼級為X52的直縫鋼管,設計最大輸油量105×104t/a,最小輸油量55×104t/a,設計工作壓力6.28MPa,輸送介質溫度低于80℃,設計壽命20a。管線實際運行溫度為56℃,壓力為5.0~5.8MPa,輸油量為125~137m3/h。
此輸油管道雖然建成時間不長,但由于管線周圍環(huán)境惡劣,地形起伏多變,腐蝕現象十分嚴重。對管線大修挖開的部分管線進行統計,腐蝕的平均深度和最大深度分別為:1994年平均腐蝕深度為1.9mm,最深為3mm;1995年平均腐蝕深度為2.43mm,最深達5.0mm;1996年平均腐蝕深度為2.64mm,最深達4.0mm。1997年漏磁檢測結果表明,深度在3 0mm以上的腐蝕點就有213處,可見管線腐蝕情況非常嚴重,對此管線進行腐蝕剩余壽命預測已迫在眉睫。
一、腐蝕剩余壽命預測思路
油氣輸送管道腐蝕剩余壽命預測是管道安全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管道檢測、維修和更換周期的確定。然而由于腐蝕剩余壽命預測工作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包括環(huán)境、力學和材質狀況等因素,都難以取得準確結果,尤其是實際工況條件下的缺陷發(fā)展規(guī)律很難確定,造成腐蝕剩余壽命預測工作相對于剩余強度評價難度增大,從目前研究狀況來看也相對不成熟。例如在現行適用性評價標準CEGBR6[1]、PD6493[2]以及最新發(fā)布的AP1579草案[3]中,對壽命預測方法僅提供了簡單的指導性作法,實際使用中可操作性差。因此,腐蝕剩余壽命預測一直是困擾管道評價人員的一大難題,發(fā)展較慢。
筆者利用此管道歷年來近千個腐蝕大修缺陷尺寸數據(主要是腐蝕深度數據),統計出管線的腐蝕速率分布,并基于可靠性理論對Φ273mm×6(7)mm輸油管道的腐蝕剩余壽命進行了預測。預測思路如圖1所示。
二、腐蝕速率概率分布模型的建立
(一)腐蝕速率分布的統計。統計1994~1996年Φ273mm×6(7)mm輸油管道大修時的近千個腐蝕缺陷深度數據,并除以相應的管道服役時間,得到腐蝕速率數據,畫成圖2所示的直方圖。從圖2可看出Φ273mm×6(7)mm輸油管道缺陷的腐蝕速率位于0.3~0.5mm/a之間的最多,高于0.5mm/a和低于0.3mm/a的都逐漸減少。
(二)腐蝕速率概率分布模型的建立與驗證。從圖2可看出,Φ273mm×6(7)mm輸油管道的腐蝕速率分布大致為一種正態(tài)分布,因此要對分布類型先提出假設,然后利用概率論知識進行驗證。
(1)均值μ和方差σ2的計算 由極大似然估計法,可求出腐蝕速率為正態(tài)分布的均值μ和方差σ2,即
(2)腐蝕速率為正態(tài)分布的驗證腐蝕速率分布的驗證利用常用的χ2-檢驗法(非參數檢驗法的一種)。假設總體分布X~N(0.3968,0.0199),將頻數太小的區(qū)間并入相鄰的區(qū)間,共分成6個區(qū)間計算概率,所得結果見表1。
注:x為腐蝕速率;Ai為以腐蝕速率劃分的區(qū)間;ni為處于Ai中的腐蝕速率頻度(圖2所示);pi為根據X~N(0.3968,0.0199)分布確定的處于Ai中的腐蝕速率概率;n=894(腐蝕速率統計的總個數)。
取顯著性水平α=0.05,查χ2-分布表,由費歇定理,知其自由度為6-2-1=3,χ2(3)=7.815,拒絕域應為[7.815,∞],由于χ2的計算值為4.765,沒有落入拒絕域,因此在水平α=0.05下,腐蝕速率服從正態(tài)分布N(0.3968,0.1412)。
三、極限缺陷尺寸的確定
Φ273mm×6(7)mm輸油管道極限缺陷尺寸的計算利用API RP579[3],取管道外徑D=273mm,管道壁厚t取較小值6mm,屈服強度(σs)取三個試樣的最小值394MPa,壓力取實際運行壓力的較高值5.8MPa,焊縫系數E取1.0[4]。為了簡化分析,計算時將對管道剩余強度不敏感的缺陷軸向和周向尺寸固定,對應于現場缺陷開挖的實際情況,將缺陷軸向和周向尺寸取為兩種情況,分別為400mm×300mm、1500mm×環(huán)向一周。由于不知道缺陷具體的厚度分布,為保守起見,假設為矩形分布。不考慮地區(qū)類別,按照100%屈服強度計算,所得極限缺陷尺寸(極限深度尺寸)的結果見表2。
四、腐蝕剩余壽命的預測
(一)可靠性壽命預測思路。隨著管線服役年限的增加,腐蝕缺陷逐漸長大。根據可靠性理論[5],通過對腐蝕缺陷尺寸和腐蝕發(fā)展規(guī)律的統計,可以給出管道腐蝕失效的概率統計分布規(guī)律,其思路如圖3所示。其中圖3a對應的是時間1的失效概率Pf,其值很小,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展到時間2,失效概率Pf為圖3b中的相交區(qū)域,可以看出,隨著時間越往后發(fā)展,失效概率Pf越大。若通過確定合適的可接受失效概率,就可對管道的剩余壽命預測,據此確定正確的管道檢測和維修周期。
(二)管道隨服役年限變化的失效概率分布。根據273mm×6(7)mm輸油管道腐蝕速率的概率分布和腐蝕缺陷的極限尺寸,按照圖3的思路,就可將管道的失效概率隨服役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繪制成如圖4所示的曲線。比較圖4a與圖4b,可發(fā)現兩圖具有某些共同點,即隨著管道服役年限的增加,管道的失效概率逐漸增加,而且都有一個從小到大快速增長的轉折點。因此,通過確定可接受的失效概率,根據圖4就可以估計管道的剩余壽命,從而確定合適的檢測周期和維修周期。另外,還可以看出即使缺陷的腐蝕區(qū)域變化較大,但是對使用年限相同的管道,失效概率卻幾乎沒有改變。
(三)腐蝕剩余壽命的預測。參照APIRP579的思路,將管道經過的不同地段劃分為低風險地段、中風險地段和高風險地段三種類型。這樣不同地段管道可接受的失效概率可取為不同數值,見表3。
根據表3和圖4,就可預測Φ273mm×6(7)mm輸油管道的腐蝕剩余壽命,從而確定出管道維修和檢測周期,結果見表4。
五、結論
(一)利用Φ273mm×6(7)mm輸油管道歷年來的腐蝕大修缺陷尺寸數據,統計出了管道腐蝕速率分布,發(fā)現腐蝕速率分布服從正態(tài)分布N(0.3968,0.1412)。
(二)通過確定不同風險地段管道可接受的失效概率,對Φ273mm×6(7)mm輸油管道進行了可靠性腐蝕剩余壽命預測。發(fā)現在低、中風險地段,管道使用5~6年的時間,需要進行檢測和維修;在高風險地段,管道經過4~5年的時間,就需要進行檢測和維修。
(三)基于Φ273mm×6(7)mm輸油管道高的腐蝕速率,應對此輸油管道加強防腐,嚴格把好防腐質量關。
參考文獻:
[1]《腐蝕控制手冊》[美]A.G.奧斯特羅夫等著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2]《管道防腐層檢漏試驗方法》
[3]《油氣長輸管線的安全可靠性分析》,方華燦,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