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的迅速崛起和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人們對知識和文化的渴望越來越高,但讓人痛心的是,考試舞弊現象時有發(fā)生,并有從個體化向組織化發(fā)展的趨勢,為做好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維護這片凈土,我們必須通過多種形式,采取多種措施,有效地防范和打擊各種違紀舞弊行為。
關鍵詞:研究生考試;違紀舞弊;防范與打擊;
中圖分類號:D691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9-00-01
一、舞弊現象的主要成因
(一)考生動機不純。由于現行的考試制度常常唯分數論英雄,考試成績成為衡量考生能力的主要標尺,加之近年來就業(yè)形勢嚴峻,國家機關、高校、國企、知名外企招聘門檻抬高,研究生持續(xù)擴招,碩士博士已基本成為就業(yè)市場的主力,本科畢業(yè)生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導致“被迫考研族”群體龐大,研究生報考人數屢創(chuàng)新高。部分考生便產生了不健康的心理,如僥幸心理、功利心理、投機心理、從眾心理等等,往往鋌而走險,進行違紀舞弊活動。
(二)誠信教育缺失。目前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往往重智育而輕德育,弱化學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格的培養(yǎng),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教育渠道單一,使許多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知性的層面上,沒有達到理性的認識,更沒有形成內心信念和行為習慣,以至于出現“知其不善而為之”的現象。另外,德育評價制度不力,缺乏常規(guī)檢查和監(jiān)督,使得學生誠信缺失現象普遍存在。
(三)社會負面因素影響。受社會轉型的沖擊,社會利益化瓦解了人們原有的道德觀念,現實生活中投機取巧、拉關系走后門等與社會道德格格不入的行為往往都能達到目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和社會現實形成強烈反差,道德標準嚴重失衡,加之社會上各種辦學機構、助考機構活動猖獗,互聯網、助學助考機構的廣告中,有關考試過關、販賣試題答案及作弊工具的信息比比皆是,嚴重影響了招生考試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
(四)監(jiān)管體系不夠健全。我國現行的考試管理法規(guī)尚不完善,在考試的組織與管理上,還存在不足和漏洞。從以往碩士研究生考試發(fā)生的相關事件來看,源頭還是內部監(jiān)管體系不健全,操作環(huán)節(jié)存在漏洞。
二、防范違紀舞弊的對策
(一)視頻監(jiān)控防范傳統(tǒng)違紀舞弊。歷年來,在各類考試中最傳統(tǒng)、最簡單的作弊方式無外乎提前或考試結束后繼續(xù)答題、旁窺、抄襲、交頭接耳、互打暗號或手勢、傳遞紙條、夾帶和場外通過工作人員傳遞答案等。這些行為看似簡單,管理起來難度卻相當大。如果沒有相關的證據證明,對違紀舞弊者就很難做出處理,倘若工作人員與考生聯手,共同舞弊,那就更是神不知,鬼不覺。針對這種情況,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啟用視頻監(jiān)控設備。
(二)利用高科技手段防范通訊工具作弊。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曾經的夾帶已經逐漸被高科技作弊工具所替代,利用通訊工具作弊在考場上已屢見不鮮。這些電子設備小巧、隱蔽,可隨身攜帶,僅憑工作人員的肉眼是很難發(fā)現的,這時候我們就要利用“手機信號屏蔽器”、“隱形耳機探測器”、“金屬探測器”和“身份證鑒別儀”等進行防控。“四者的有效結合,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考場內的舞弊行為。
(三)利用指紋識別和筆跡鑒定防止替考。研究生招生考試管理難度大,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只對傳統(tǒng)的舞弊行為有效,對于偽造證件、合成照片等冒名替考的現象則收效甚微,雖說現有的圖像信息采集系統(tǒng)已經很科學了,但是有些環(huán)節(jié)難免出現紕漏,比如照片的清晰度不高等等。工作人員對照片的認證也缺乏科學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真實準確的身份核實,必須采取科學先進的手段。眾所周知,人的指紋具有唯一性與排他性,考生進行現場確認時,采集圖像信息和指紋信息,在考前通過指紋認證系統(tǒng)采集活體指紋進行比對,并自動記錄比對結果,經多次比對均不能通過的,進一步核查,確定是否替考。另外,我市還專門設計制作《考生信息核對表》,要求考生在前三個科目開考前填寫有關報考信息,全部考試結束后,聘請專家進行筆跡鑒定,取得了一些效果。通過指紋識別系統(tǒng)對報名、考試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科學管理和考后的筆跡鑒定,應該說可有效打擊各種形式的替考行為。
(四)加強考生的誠信教育和對考試工作人員的管理?,F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考生舞弊的打擊力度,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這只是治標,要想治本還要做好對人的管理,即對考生的誠信教育和對考試工作人員的管理。研考大軍里絕大部分是應屆本科畢業(yè)生,他們的社會認知和品德認知還不夠成熟,缺乏相應的社會閱歷,自控力明顯不足,考試舞弊便是其中表現之一。考試舞弊其實就是一個“誠信”問題,每個人在作弊的時候都知道這是不對的,可是沒有人在乎,這就是對“誠信”的淡漠?,F行的誠信教育約定俗成多,制裁機制少,我們應當拓展多種渠道,通過多種形式,對考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其樹立誠信為本的意識。
一個考場考風考紀的好壞和監(jiān)考人員的責任心是分不開的,要進一步規(guī)范工作人員行為,建立一支相對穩(wěn)定、廉潔公正、敢于負責、業(yè)務熟練的工作人員隊伍,同時實行獎懲分明的考核制度。另外,逐步完善監(jiān)管制度也刻不容緩,我省已經明確要求教育紀檢監(jiān)察人員參與考試全過程,起到了積極作用。
(五)制定專門法律,還研考一個清潔的考試環(huán)境。舞弊現象的產生絕非偶然,而是有其思想和社會根源的。舞弊可怕,視舞弊為當然則更加可怕,這表明考場之外的社會環(huán)境已經悄然發(fā)生質變,應當引起高度關注。
2009 年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對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作弊的考生取消其考試成績,同時給予下一年度不得報名參加碩士生入學考試的處理。這無疑是對考試違紀舞弊行為的一記重拳。
近年來出現的舞弊案件中, 由于缺乏法律依據,只能由教育行政部門對當事人進行處罰,處罰力度遠遠不夠,對企圖作弊者起不到警戒和震懾作用。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堅決打擊違規(guī)者,從根源上鏟除作弊的土壤。我們期待國家立法機關盡快給考試立法,用刑事和法律手段來制裁舞弊者,維護考試的尊嚴。
綜上所述,考試舞弊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如不及時治理勢必嚴重影響研究生考試的質量和聲譽,進而敗壞社會風氣,失信于民,影響社會穩(wěn)定。我們只有懲防并舉,多管齊下,才能維護研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確??荚嚬?、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