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治療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中藥半夏瀉心湯,4w為1個療程。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7.50%,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顯著。
關鍵詞:半夏瀉心湯;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臨床表現(xiàn)為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癥狀如腹脹,腹痛,食欲減退,可伴噯氣,惡心,泛酸等,西醫(yī)的對癥治療雖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不持久,易反復。近年來筆者運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40例,療效顯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80例患者均來自2011年1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28~58歲;病程1~12年。對照組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齡24~60歲;病程0.6~1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以及胃鏡檢查結果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2000年《全國慢性胃炎研討會共識意見》、2003年《慢性胃炎的內(nèi)鏡分型分級及治療的試行意見》,具體診斷標準如下:①誘因:吸煙、嗜酒、飲食無規(guī)律、藥物及幽門螺桿菌感染等;②癥狀:上腹部不適感、飽脹、鈍痛、燒灼痛等,可伴食欲不振、惡心、泛酸、噯氣等;③胃鏡檢查:胃黏膜有紅斑,出血點或斑,粘膜粗糙不平,或同時伴膽汁反流或糜爛。
1.3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胃潰瘍或惡性腫瘤者;②合并有心腦血管、肝功能、腎功能及血液系統(tǒng)有異常者;③妊娠期及精神方面疾病患者;④服藥不足4w者。
1.4方法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哈爾濱松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247,20mg/粒),用法:1粒/次,2次/d,空腹服用,4w為1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中藥半夏瀉心湯治療,方藥組成:半夏10g,黃芩10g,干姜10g,人參6g,黃連6g,炙甘草6g,大棗4枚。隨癥加減:若上腹痛甚者加元胡10g,川楝子10g;腹脹噯氣者,加川樸10g,砂仁10g;食欲減退者,加炒麥芽20g,炒神曲20g;燒心泛酸者,加瓦楞子30g,海螵蛸15g;大便干結者,加枳實10g,二丑10g;腸鳴腹瀉者,加白術10g,茯苓10g.將所有藥物用1000mL煎煮,水煎2次,1劑/d,早晚2次分服,連服4w。囑兩組患者保持情志舒暢,避免煙酒、濃茶、油炸腌制食物。
1.5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痊愈:癥狀消失,胃黏膜恢復正常;顯效:癥狀消失,胃黏膜改善明顯;好轉:癥狀減輕,病變范圍縮小50%以上;無效:癥狀沒有明顯改善,胃黏膜病變炎癥改善情況不明顯??傆行?(痊愈+顯效+好轉)/例數(shù)×100%。
1.6統(tǒng)計學方法兩組患者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使用SPSS 15.00軟件處理,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治療組4w后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4w后總有效率為77.5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臨床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發(fā)病率約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其發(fā)病因素如下:①幽門螺桿菌(HP)感染;②物理性損傷,如酒精、濃茶、粗糙或過冷過熱的食物等;③化學性損傷,如非甾體類消炎藥;④膽汁反流,目前認為,HP是其最主要的病因。奧美拉唑為質子泵抑制劑,能夠抑制胃酸形成,保護和修復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快速提高胃內(nèi)pH值,另外奧美拉唑本身有直接的抗HP作用,從而消除胃黏膜的慢性炎癥。
中醫(yī)學將其歸屬\"胃痛\"\"痞滿\"等范疇,多是由于素體脾胃虛弱,或飲食內(nèi)傷,或憂思惱怒,情志不暢,導致肝氣郁滯,橫逆犯脾,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氣機紊亂,則胃脘痞滿而成,法當和胃降逆,開結除痞。半夏瀉心湯出自醫(y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其中的黃連、黃芩苦寒泄熱,干姜、半夏辛溫開結,人參、甘草、大棗甘溫補虛,七味相配,寒熱并用,苦降辛開,補氣和中,用之則氣得升降,諸證皆平。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半夏瀉心湯既可興奮胃腸,促進胃腸蠕動,又可降低平滑肌張力,解除痙攣,對改善胃腸功能紊亂十分有益[1]。本方重在調和胃腸,大凡腸胃不和,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者,均可加減用之,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效如桴鼓,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溫武兵,張桂珍,葉向榮.半夏瀉心湯調和胃腸作用的動物實驗研究[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0,15(2):66.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