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的楊山生活在蘇北的一個小縣城。13年前,楊山的父親患腦溢血搶救過來后,生活便無法自理。因為各自有家庭,無法照顧老父親,哥哥姐姐找楊山商量,建議大家出錢找個保姆。楊山想了想,覺得不放心,沒有答應。和妻子商量后,楊山做出了辭職回家照顧父親的決定。在楊山的照顧下,父親臥床12年,一直生活得安逸、快樂,沒有生褥瘡,肌肉不曾萎縮,食欲良好,膚色健康。
2012年年末,88歲高齡的父親辭世,離開前,父親當著自己七個子女的面,留下了簡短的遺言,說把名下的三間平房和院落留給照顧了他12年的小兒子楊山。
楊山兄弟姐妹共七人,他是最小的兒子,還有一個哥哥和五個姐姐。對于父親口頭的簡單遺囑,姐姐們都贊同。只有大哥低頭不語,也似是默認了。
這12年來,楊山一直靠賣早點為生,送走父親后,楊山打算拿父親留下的房子抵押貸款,開一間面館。但楊山的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大哥突然登門造訪,表示父親的房產(chǎn)他同樣有繼承權(quán),希望得到該得的那部分。
楊山愣了好半天,他萬萬沒想到,從未盡過子女義務(wù)的大哥竟然理直氣壯地來爭奪父親的遺產(chǎn)。吵鬧無果后,大哥悻悻地離開,臨走丟下一句:“咱們法院見。”楊山并沒把大哥的話當真,他不相信血脈相連的親兄弟會為了一套房子對簿公堂。
果然,楊山收到法院的傳票,他傻眼了。那晚,看著老父親的遺像,他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楊山對妻子說,他不會打這場官司,大哥想要,給他就是了,他不想和自己的親兄弟對簿公堂。妻子贊同他的決定。楊山給大哥打了個電話,簡單告訴了大哥他的決定。然后,他也分別給姐姐們打了電話,把事情簡單地跟姐姐們敘述了一下。不管怎樣,這件事,姐姐們也有知情權(quán)。
沒想到,當天下午,五個姐姐一起來到他家,對他說,既然大哥如此,那套房子她們也要分該得的那一份。她們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大哥。大哥堅決不同意,理由是父母遺產(chǎn)沒有女兒的份兒。事態(tài)發(fā)展至此,楊山誰都勸不下。
2013年5月中旬,兄妹七人在法庭上見了面。父親沒有任何文字性或者錄音遺囑,因此,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那套合計140平方米的房子和院落,兄妹七人,每人可得20平方米。楊山坐在那里,看著自己的兄長姐姐,只覺萬分悲哀。法官宣判后,他不假思索地站起來說:“我放棄我的繼承權(quán)?!?/p>
話音未落,楊山的五個姐姐也一同站起來說,屬于她們的那份,全部贈與她們最小的弟弟。楊山愣住了,法官也倍感意外,大哥更是傻了眼。大姐說,這些年她們的確沒有盡到女兒的義務(wù),所以也沒有資格繼承任何遺產(chǎn)。之所以打這場官司,就是為弟弟爭取他的權(quán)益。五個姐姐一起走過來圍住楊山,她們已經(jīng)商量好了,集資幫他開面館。楊山哽咽著,說不出一句話來。之后,法院重新判決,將父親房產(chǎn)中的120平方米判給楊山,20平方米判給他的大哥。
宣判結(jié)束,嚴肅的法官忽然開起了玩笑,對楊山說:“你可以隨意選擇把哪一塊給你大哥,給他留好,不屬于他的地盤,他踩一下你都可以來法院告他?!闭f完,法官看了大哥一眼。大哥尷尬萬分,楊山卻啞然失笑,繼而感慨萬千。他萬萬沒想到,這場兄弟姐妹的爭端竟然這樣收場了。手足的冷暖,如同世間的冷暖一般,讓他在半日間感受深切。好在,這個結(jié)局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