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錢鐘書開始著手《管錐編》的撰寫。其間,他閱讀大量的古代文獻,對每本書所載的內(nèi)容都進行了詳盡縝密的考疏。
一天,他對“破鏡重圓”的典故心起疑竇,結實的古銅鏡怎么會一分為二呢?錢鐘書百思不得其解,正巧看到書柜上擺著的一面銅鏡,便順手拿起毫不猶豫就往地上摔。
夫人楊絳問他:“這可是你的寶貝呀!”
錢鐘書顧不上回答,急著察看銅鏡是否摔破。左看右看,除了有一些磕碰的痕跡,并沒有裂開,便自言自語道:“不對呀,怎么摔不成兩半?”楊絳聽他這樣說,才明白過來。
摔一面銅鏡,錢鐘書還是不放心,索性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十幾面古鏡都拿了出來,一個個地往地上摔。這邊書房里“哐啷”不斷,那邊楊絳安之若素。
十幾面古鏡摔到地上,“了無損裂”,錢鐘書這才放心。他認為銅鏡絕非如隋代笑話集《啟顏錄》所說“墮地分二片”那般脆弱,并將自己的實驗過程和讀書筆記寫入《管錐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