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成癡的人有時和吸煙成癮的人一樣,常常生發(fā)“戒掉”的念頭。葉公超聚書至三面書墻后,給自己立下“三不買”規(guī)矩:參考書不買;不讀不查的書不買;要讀的書、非讀不可的書,先去圖書館借,借不到,再決定買不買。可是三年后,三面書墻還是變成了四面。他只好說:“關(guān)于買書,我只有感慨,沒有原則了?!笨梢娊錈煱a難,戒書癮也絕不易。
書房定律之一是:你總是找不到你這一刻想找的書。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某日找書未遂,空費半天工夫,于是大生其氣,給朋友寫信說:“我寫這信告訴你我最近的決斷。我想把所有的書都賣掉或燒掉,只留下《圣經(jīng)》、字典、《失樂園》、蒲柏的詩各一部,放在我的書案上,最好就在我手邊,那樣我再不會找不著我要用的書了,至少我會知道我此處只有這四部書。別的,世間別的書都在別處,不在我的架上……”
汪曾祺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時常常斷頓。朱德熙一見他日高不起,便料定午飯又沒著落,于是就挾一本字典走進宿舍,喊道:“起來起來,去吃飯!”他們先去昆明的文明街,找一家舊書店把字典賣掉,然后兩人吃一頓破酥包子或兩碗燜雞米線,外加二兩酒。原來,這文明街幾家舊書店的老板和伙計對書不大內(nèi)行,收書全看是否整齊,厚厚的工具書更是一手交書,一手給錢,價錢還不低。
大詩人雪萊婚后愛上了17歲的瑪麗。他送給瑪麗一本自己的詩集《仙后麥布》,還用鉛筆在書上寫道:“你瞧,瑪麗,我一直都沒忘記你?!爆旣愐苍跁蠈懙溃骸斑@本書對我而言是神圣的,其他人都不準翻閱……我對作者的愛超越了任何文字的力量……就算我不會是你的,我也不會是別人的?!边@本書1914年時就已經(jīng)賣到了12500美元的高價。
1857年6月25日,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出版,引起各界關(guān)注。同年8月20日,司法部門判定此書“有傷風化”“借著粗俗露骨的寫實刺激讀者感官”,勒令必須刪除《首飾》《忘川》《致大喜過望的少婦》《累斯博斯》《入地獄的女子》《吸血鬼的化身》這6首詩,并罰款300法郎。評論家認為這一判決是“19世紀法國的恥辱”“荒謬絕倫”。
作家愛喝酒的居多,原因大概是寫作的本質(zhì)是孤獨,寂寞焦慮往往找不到出路,只好借酒抒懷。傅月庵在一篇文章中引用??思{的話:“我飲了一杯馬丁尼酒后,便會覺得大了一些,高了一些,聰明了一些。喝下第二杯,我會覺得超然物外。再多喝幾杯,我簡直無所不能了?!?/p>
愛書成癡的人,會把書看得高于一切。臺北的楊照曾謂:書比愛人忠心,比親人有趣,比煙酒、彩票深邃;書比宗教調(diào)皮,卻又比巫術(shù)莊重;書讓我們不必離開人的世界,就能坐擁天堂和地獄。
公元2世紀的拉丁文作家格利烏斯講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神秘的老婦人,來到羅馬第七任國王“傲慢塔昆”面前,要賣給他9本書。她說神的啟示全在這些書中,所以十分昂貴。國王見她索要金額巨大,覺得她簡直是瘋了。老婦人生氣了,把其中3本扔進火中,剩下的6本仍索要同樣的高價。遭國王傲慢的拒絕后,她又把3本書扔進火中,說那最后3本的價格和剛才一樣。塔昆驚呆了,連忙付了9本書的價格買了3本書。老婦人拿到錢后立刻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