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 韓善捷 祝愿 韓寶瑜
摘 要 茶蚜廣泛分布于我國茶區(qū),刺吸危害茶樹嫩梢。擬使用粘性色板誘捕之,減免施藥。使用素馨黃、芽綠、土黃、桔黃、果綠、大紅、純白、紫色、湖藍(lán)、天藍(lán)、桃紅和墨綠等12種粘性色板,經(jīng)多年多點誘捕茶蚜,并在芽綠色板上附著不同種類和相互比例的茶梢信息物質(zhì)引誘茶蚜。發(fā)現(xiàn)素馨黃和芽綠色彩對茶蚜的引誘力顯著強于其它色彩,茶蚜具有顯著的趨黃、綠習(xí)性;信息物質(zhì)皆可增強色板對茶蚜的誘捕力,其中以C5、C6醇類、醛類和酯類等綠葉氣味成分組成的混合物對色板增效作用最強,順-3-己烯-1-醇次之、反-2-己烯醛和2-戊烯-1-醇又次之。認(rèn)為:生長季節(jié)成蚜大量遷飛時使用攜帶綠葉氣味誘芯的色板誘捕之,可有效壓低其蟲口密度。
關(guān)鍵詞 茶蚜 ;趨色性 ;信息物質(zhì) ;有色粘板 ;綠葉氣味
分類號 S435.711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廣泛分布于我國茶園[1],也是日本主要茶樹害蟲之一[2],在印度[3-4]、肯尼亞[5-6]等主要產(chǎn)茶國家的茶園中時有嚴(yán)重為害。該害蟲刺吸茶梢嫩芽、嫩葉和嫩莖,而茶樹嫩梢是制作名優(yōu)茶的原料,不便于施藥,只是在其嚴(yán)重發(fā)生時噴施化學(xué)農(nóng)藥。我國在20世紀(jì)五六十年代提出黃板誘蚜,使用黃色粘板誘捕蚜蟲,但在茶園中較少應(yīng)用。本研究選擇素馨黃、芽綠、土黃、桔黃、果綠、大紅、純白、紫色、湖藍(lán)、天藍(lán)、桃紅和墨綠等12種粘性色板[7],于盛夏(7月下旬)和初秋(10月上旬)時節(jié)在在浙江省杭州和紹興、深秋(11月中旬)時節(jié)在江蘇省丹陽多點誘捕茶蚜,篩選最佳色彩。再選用茶梢揮發(fā)物中的信息物質(zhì)[8],配制成一系列混合物,分別載于誘芯,誘芯附于最佳色彩粘板上,組成誘捕器,于盛夏(7月下旬)在安徽省宣城市茶園中誘捕茶蚜,選出增效最強的信息物質(zhì)。期望通過系列試驗篩選出有效誘捕茶蚜的色彩和增強色彩誘捕效果的信息物質(zhì)即茶蚜引誘劑,為茶蚜生物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根據(jù)國家標(biāo)準(zhǔn)色譜,委托浙江大學(xué)彩印廠印制素馨黃、芽綠、土黃、桔黃、果綠、大紅、純白、紫色、湖藍(lán)、天藍(lán)、桃紅和墨綠等12種色板,以色彩色差計(柯尼卡美能達公司生產(chǎn),型號CM-3600A)檢測色板的亮度和色度,色空間選用絕對測量方式(L*a*b*色差系統(tǒng)),色板規(guī)格同鄭穎姹等[7],測定結(jié)果如表1。色板質(zhì)地為銅板紙,每種色板切制成長方形,長40 cm、寬 20 cm。每塊板的兩面均勻涂上無色無味的昆蟲膠,貼防粘紙,備用。
1.2 方法
1.2.1 茶梢信息物質(zhì)誘芯的配制
選用動態(tài)吸附法分離、鑒定的新鮮茶梢揮發(fā)性化合物[8],制成9種信息物質(zhì)(表2),以正己烷為CK。分別將每種信息物質(zhì)載于每個橡皮頭上制成誘芯,無論是單組分還是混合物,每個誘芯上載的信息物質(zhì)的質(zhì)量都是10 mg。植物釋放的C5、C6的醇類、醛類和酯類是綠色植物氣味中的主要成分,通常稱為“綠葉氣味”,對害蟲有明顯引誘效應(yīng),表2中的1號信息物質(zhì)主要由這些成分組成,本研究就稱之為“綠葉氣味”。
1.2.2 誘蚜試驗
1.2.2.1 10種色板誘蚜試驗
2010年10月9日14:00~16:00選紹興御茶村茶業(yè)有限公司的有機茶園,使用素馨黃、芽綠、土黃、桔黃、果綠、純白、湖藍(lán)、天藍(lán)、桃紅和墨綠等10種粘性色板,撕去防粘紙,將色板掛于小竹竿上,竹竿插入茶行中,每種色彩有10塊板,間距8 m×8 m,48 h 之后計數(shù)每塊板上誘捕的茶蚜成蚜數(shù)量。2011年10月9日14:00~16:00,在杭州市梵村選一片無公害茶園,同法試驗,調(diào)查每塊粘板誘捕的茶蚜成蚜數(shù)量。
1.2.2.2 12種色板誘蚜試驗
采用“1.2.2.1”10種色板,再增加大紅和紫色,因為大紅光波的波長長于“1.2.2.1”中其它10種色彩,而紫色波長則短于其它10種色彩。2012年7月25日9:00~12:00選浙江省杭州市梅家塢村的一片無公害茶園,2012年11月15日在江蘇省丹陽市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選一片有機茶園,同法試驗,統(tǒng)計誘捕的茶蚜成蚜數(shù)量。
1.2.2.3 攜帶茶梢信息物質(zhì)的芽綠粘板誘蚜試驗
2013年7月25日,選安徽省宣城市葉家灣一片無公害茶園,以同樣方法放置分別攜帶每種信息物質(zhì)(表2)誘芯的芽綠粘板,其中每種信息物質(zhì)誘芯有10塊板,每塊板附著1個載有信息物質(zhì)的誘芯。48 h之后計數(shù)每塊板誘捕的茶蚜數(shù)量。
1.2.2.4 統(tǒng)計分析
對每次試驗的茶蚜數(shù)量之間的差異作方差分析,再用Duncan's 新復(fù)極差方法檢測差異的顯著性。
2 結(jié)果和分析
2.1 10種色板中素馨黃和芽綠色板誘效最顯著
2010年10月9~11日在紹興御茶村茶業(yè)有限公司有機茶園誘捕結(jié)果表明,素馨黃和芽綠色板誘效最強。2011年10月9~11日于杭州市梵村無公害茶園的誘捕結(jié)果也說明素馨黃和芽綠色板誘效最強。此時,白色也有較好的誘效,處于第三。湖藍(lán)、果綠和天藍(lán)等短波光的誘效較差。見表3。
2.2 12種色彩中素馨黃和芽綠誘效最佳
2012年7月25~27日在杭州市梅家塢村無公害茶園誘捕試驗、以及2012年11月15~17日在江蘇省丹陽市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的有機茶園誘捕試驗,都證實素馨黃和芽綠誘效最佳(表4)。
2.3 綠葉氣味顯著增強芽綠色板對于茶蚜的誘捕力
盡管正己烷對于茶蚜沒有引誘性,但是芽綠粘板具有引誘力,所以懸掛正己烷誘芯的芽綠粘板(CK)還是誘到了少數(shù)茶蚜。載有綠葉氣味誘芯的色板捕獲了最多的茶蚜;載有Z-3-hexen-ol的次之;載有單組分中1-penten-3-ol的色板引誘力最弱,但強于CK(表5)。
3 討論
素馨黃或芽綠粘板能夠誘捕較多的茶蚜成蚜,茶梢揮發(fā)物對于茶蚜有引誘效應(yīng),當(dāng)其與色板組合時能明顯增強誘捕作用,又以綠葉氣味的增效作用最顯著,Z-3-hexen-ol也表現(xiàn)出顯著引誘效果,其余依次為E-2-hexenal、2-penten-1-ol、E-2-hexenal和linalool混合物、geraniol、β-ionone、linalool和1-penten-3-ol,該順序與這些物質(zhì)引起的茶蚜觸角電位值的順序一致[9]。
現(xiàn)階段有的茶園中使用黃板(大多未測定色度、亮度等色彩參數(shù))誘捕茶蚜,如果將素馨黃或者芽綠粘板與載有綠葉氣味混合物的誘芯組合成誘捕器,則可以誘捕防治茶蚜,而減免化學(xué)防治。本研究中的綠葉氣味含有多種組分,它們能以不同比例組合成多種混合物,而且這些混合物的誘效差異很大,應(yīng)進一步研討最佳組合。
在生長季節(jié),茶蚜多以無翅蚜形態(tài)聚集于茶梢上取食,蚜群中只有少數(shù)有翅蚜。茶樹在我國長江中下游茶區(qū)1年萌發(fā)4輪,其中第1輪芽、第2、3輪芽、第4輪芽分別形成春茶、夏茶和秋茶,在每輪茶芽萌發(fā)時節(jié),有大量有翅蚜遷入,著落于每個芽頭上[10],此時誘捕可以獲得較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石春華. 茶樹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shù)彩圖詳解[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3: 67-69.
[2] 靜岡縣植物防疫協(xié)會. 寫真で見る·農(nóng)作物病害蟲診斷力ガイドブック·增補版[M]. 日本靜岡縣:星光社印刷株式會社,2013:227.
[3] Agarwala B, Bhattacharya S. Seasonal abundance in the black citrus aphid Toxoptera aurantii in North-East India: role of temperature[J]. Proceedings of The Ind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art B, 1995, 61: 377-382.
[4] Das S C, Kakoty N N. Biological studies on tea aphids, Toxoptera aurantii Boyer, and its natural enemy complex[J]. Two A Bud, 1992, 39: 29-33.
[5] Sudoi V, Rotich F. The rearing of hoverfly Xanthogramma aegyptium(Diptera: Syrphidae) for use as a biocontrol agent in controlling citrus aphids Toxoptera aurantii(Homoptera: Aphidae) in tea[J]. Tea, 1997, 18: 42?44.
[6] Sudoi V, Mwangi J, Kipsang D. Preliminary survey of natural enemies of citrus aphid, Toxoptera aurantii, in tea Timbilil Estate[J]. Tea, 1996, 17: 50-52.
[7] 鄭穎姹,鈕羽群,崔桂玲,等. 秋末蘇南茶園昆蟲的群落組成及其趨色性[J]. 生態(tài)學(xué)報,2013,33(16):5 017-5 025.
[8] Mu D, Cui L, Ge J, Wang M X, et al. Behavioral responses for evaluat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specific tea shoot volatiles to the tea green leafhopper, Empoaca vitis[J]. Insect Science, 2012, 19(2): 229-238.
[9] Han B Y, Zhang Q H, Byers J A. Attraction of the tea aphid, Toxoptera aurantii, to combinations of volatiles and colors related to tea plants.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J], 2012, 144: 258-269.
[10] Han B Y, Chen Z M.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natural enemies to synomones from tea shoots and kairomones from tea aphids, Toxoptera aurantii[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J], 2002, 28 (11): 2 203-2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