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奕,周桂祥,邊義祥,劉榕榕
(揚州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壓電式自供能裝置是無源式微電子設備研究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替代傳統(tǒng)供能方式的能量源為微電子設備提供能量。自供能的關鍵是選取適合傳感器和電子系統(tǒng)所處環(huán)境的能源和轉化方式,使其具有足夠的輸出功率提供給電子系統(tǒng)。在微電子設備無源化的研究中,壓電式自供能裝置從外界環(huán)境中獲取振動能量的方式和效率是目前研究的重點。本文從壓電材料選擇、壓電振子優(yōu)化設計、新穎的裝置總體結構入手,對壓電式自供能裝置進行研究。
具有壓電效應的物體稱為壓電體,壓電陶瓷就是其中的一種,把壓電陶瓷切割成具有特定機械振動方式的諧振子,稱為壓電振子,也就是振動能量采收器中的壓電換能元件。根據(jù)壓電理論,當壓電振子受迫振動產生電能時,壓電振子的應力應變關系為:
其中:[S],[T]分別為應變和應力矩陣;[E]為電場強度矩陣;[sE]為電場強度E為零或常數(shù)時的短路彈性柔順系數(shù)矩陣;[d]為壓電應變常數(shù)矩陣;[D]為電位移矩陣;[εT]為應力T為零或常數(shù)時的自由介電常數(shù)矩陣。
壓電陶瓷材料發(fā)出的電信號具有高電壓、低電流特性,電荷生成是瞬態(tài)和交替的,壓電振子是壓電發(fā)電裝置的核心元件,起著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作用。為達到網絡傳感器等微機電系統(tǒng)對電壓、電流的要求,在設計振動能量采收裝置時,選擇合適的壓電振子的發(fā)電模式、支撐方式、激勵方式與連接方式,來提高壓電振子的機電轉換效率及發(fā)電能力。
按照要求初步設計一種壓電懸臂梁模型方案,基板長度、寬度、厚度分別為25mm,7mm和0.3mm,壓電陶瓷片長度、寬度、厚度分別為8mm,7mm和0.3mm。在這里懸臂梁基板和質量塊采用Solid45單元建模,壓電陶瓷片采用Solid185建模,壓電懸臂梁三維模型如圖1所示。基板材料初選為青銅,其密度為7 830kg/m3,彈性模量為118GPa,泊松比為0.35;陶瓷片的密度為7 500kg/m3,彈性模量為76.5 GPa,泊松比為0.32。
圖1 壓電懸臂梁三維模型
對模型進行模態(tài)分析,得到的其前3階固有頻率分別為58.893Hz,276.12Hz和330.63Hz。
對模型進行瞬態(tài)分析,在固定端施加大小為0.05 N、頻率為58.893Hz的正弦激勵,得到的位移—時間響應如圖2所示。
研究壓電懸臂梁基板尺寸對陶瓷片輸出響應的影響,選取陶瓷片長度、寬度、厚度分別為8mm,7mm和0.3mm,外力固定為0.05N。設定基板厚度分別為0.2mm,0.25mm,0.3mm,0.35mm;長度分別為15mm,20mm,25mm,30mm;寬度分別為7mm,8mm,9mm,10mm。依次以基板厚度、長度、寬度為變量,運用ANSYS進行基本尺寸參數(shù)化設計,得到如下結論:
(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懸臂梁的輸出電壓隨著基板厚度的增大而減少,在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前提下,選擇0.25mm厚度的基板。
(2)同一振動環(huán)境下,壓電振子的輸出電壓隨著基板長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考慮到本次研究的電池結構尺寸,在此選擇長度為25mm的基板。
(3)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壓電振子的輸出電壓隨著基板寬度的增大而減小。在此研究中,選擇基板寬度為7mm。
由以上分析,最終得到的基板較優(yōu)尺寸為長度25 mm、寬度7mm、厚度0.25mm。
圖2 壓電振子的位移—時間響應圖
由于在基板長度方向上任一點所對應的應變在寬度方向上是相同的,因此,陶瓷片的寬度應該與基板寬度一致,這樣可以提高壓電陶瓷片的發(fā)電量。選取基板的長度、寬度、厚度分別為25mm,7mm和0.25 mm。設定壓電陶瓷片的厚度值分別為0.2mm,0.25 mm,0.3mm,0.35mm;長度值分別為6mm,7mm,8 mm,9mm。分別以壓電陶瓷片的厚度、長度為變量,運用ANSYS進行基本尺寸參數(shù)化設計,得到如下結論:
(1)陶瓷片的厚度存在一個最佳值,能使壓電振子的輸出電壓為最大。在此研究中,取陶瓷片的厚度為0.25mm。
(2)陶瓷片的長度增大,壓電振子的輸出電壓隨著增大。在此研究中,陶瓷片的長度選取為9mm。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陶瓷片的一種較好的尺寸參數(shù)方案:數(shù)量為基板上下各一片,長度為9mm、寬度為7mm(與基板寬度相等),厚度為0.25mm。
圖3、圖4為此設計的壓電振動電池裝置的初步結構圖。
在此設計中,預計懸臂梁產生的撓度至少為3 mm。通過優(yōu)化計算,最后基板的材質選橡膠板,彈性模量為7.84MPa,泊松比為0.47;質量塊的材質為黃銅,密度為8 800kg/m3。
懸臂梁為矩形設計時,電池內的空間利用率并不是很高,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利用,因此將懸臂梁設計為梯形。在其他參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采用ANSYS仿真矩形和梯形的發(fā)電量,如圖5、圖6所示。
圖3 懸臂梁和質量塊裝配結構圖
圖4 壓電振動電池裝置結構圖
圖5 矩形懸臂梁的電壓分析圖
圖6 梯形懸臂梁的電壓分析圖
由圖5、圖6可以看出,梯形懸臂梁的輸出電壓比矩形高,所以對裝置結構進行重新設計,如圖7所示。
圖7 優(yōu)化后的裝置示意圖
優(yōu)化后裝置的發(fā)電量如圖8所示。雙晶壓電片的輸出電量為1.89V×2=3.78V,大于之前方案發(fā)電量的3.2V。
圖8 優(yōu)化后懸臂梁電壓分析圖
本文設計了壓電振動電池裝置的懸臂梁壓電振子結構及其總體結構,并對懸臂梁壓電發(fā)電裝置進行了仿真優(yōu)化。分析結果表明,優(yōu)化后提高了其壓電發(fā)電的能力,產生的電能可以滿足無源式微電子設備的需求。
[1]林聲和,葉至碧,王裕斌.壓電陶瓷[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79.
[2]王矜奉,蘇文斌,王春明,等.壓電振動理論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陳偉.壓電發(fā)電裝置的研制及其發(fā)電性能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6:32-36.
[4]佟剛.壓電發(fā)電及其供能裝置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28-50.
[5]袁江波,謝濤,陳維山,等.懸臂梁壓電發(fā)電裝置的實驗研究[J].振動與沖擊,2009,28(7):69-72.
[6]許穎穎,龔俊杰,邊義祥,等.懸臂梁壓電發(fā)電裝置的實驗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2(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