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當代文學研究之人道主義維度的建構(gòu)努力
        ——評王達敏《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

        2014-12-31 02:55:21王春林
        揚子江評論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文學思潮當代文學人道主義

        王春林

        當代文學研究之人道主義維度的建構(gòu)努力
        ——評王達敏《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

        王春林

        如果從共和國成立的1949年算起,中國當代文學存在發(fā)展的時間就已經(jīng)差不多有65個年頭了。正如同中國當代文學本身成績的突出一樣,這么多年來,關(guān)于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不可小覷的可觀成績。然而,在看到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所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得必須承認,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也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其中,不容忽略的一個方面,就是人道主義角度研究的明顯匱乏。假若我的記憶無誤,早在1986年,在紀念新時期文學十年的學術(shù)研討會上,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的劉再復先生所作的主題報告《論新時期文學主潮》一文的基本主旨,就是力圖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fā)而對于新時期文學有所概括。但或許因為人道主義在中國當代曾經(jīng)長期遭到排斥打壓的緣故,此后盡管也不乏有研究文章堅持從人道主義角度而對中國當代文學的思潮流派與作家作品有所探討,但迄今為止,我們卻一直都沒有一部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fā)對于中國當代文學進行整體性深入剖析的研究著作。假若承認我們以上觀察的合理性,那么,王達敏的這部《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版),無論如何都應該被看做是國內(nèi)第一部從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fā)對于長達將近65年歷史的中國當代文學進行系統(tǒng)梳理分析的學術(shù)專著。這部研究專著的問世,標志著王達敏教授在確立中國當代文學的人道主義研究維度方面所作出的扎扎實實努力。如果說人道主義思想某種意義上可以被理解為文學之魂的話,那么,王達敏的研究顯然就是在為中國當代文學招魂。對于如此一種具有突出的填補學術(shù)空白意義的建構(gòu)努力,我們理應表示充分的敬意。

        在業(yè)已長達數(shù)十年之久的文學研究生涯中,王達敏一貫以嚴謹認真而稱道于學界。輕易不做結(jié)論,一旦做出某種學術(shù)結(jié)論,則肯定會言必有據(jù),可以說是王達敏文學研究一個突出的特點所在。這一特點,在這部《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中同樣有著極其鮮明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之一,就是一種嚴謹周全的理論建構(gòu)。要想完成一部理想意義上的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首要的問題,就須得弄明白究竟何為人道主義。關(guān)于這個問題,王達敏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并沒有簡單地給出一個定義就了事。細讀此書,即可以發(fā)現(xiàn),圍繞人道主義定義的提出,王達敏最起碼進行了三個方面的工作。其一,在一個宏闊的視野內(nèi)對于人道主義的歷史演進狀況及其不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進行了極其詳盡的深入考察。從古希臘羅馬時期的人道主義起始,中經(jīng)中世紀基督教人道主義、文藝復興至近現(xiàn)代人道主義、俄羅斯“新精神哲學”人道主義,一直到包容了存在主義人道主義、哲學的反人道主義、世俗人道主義以及生命倫理人道主義等幾種不同樣式在內(nèi)的20世紀多元化的人道主義,作者以言簡意賅的方式,對于人道主義思想在西方的演進流播情形做了精準的概括與掃描。其二,以否證和排除的形式逐一對比說明人道主義不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工作,王達敏自己在書中有著很好的說明:“關(guān)于人道主義是什么,前者用的是加法,即在追問何謂人道主義與辨析人道主義歷史及其形態(tài)中,確定人道主義質(zhì)的規(guī)定性及在歷史演進中累積的特定內(nèi)涵。后者用的是減法,即用否證法和排除法減去混存于人道主義中的‘雜質(zhì)’和‘他物’,最終留下來的,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屬于人道主義的‘沉淀物’?!痹谶@一部分,王達敏引經(jīng)據(jù)典,在充分比較的基礎(chǔ)上,澄清了經(jīng)常會混淆在一起的人道主義與“人性”、“道德”之間的異同關(guān)系。其三,簡潔地引述介紹了若干有代表性的關(guān)于人道主義的定義。正如同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人們對于人道主義的理解也可以說是言人人殊各不相同。由于定義眾多,所以王達敏只能夠擇其要者區(qū)分為三個層面加以展示。一個層面是諸如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美國《哲學百科全書》以及中國《辭?!返认嚓P(guān)詞典與百科全書中的說法,一個層面是世界一流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解釋,另一個層面則是當下時代中國三位學者給出的定義。正是在以上三方面充分準備的前提下,王達敏結(jié)合前人的思考成果,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明確地給出了自己對于人道主義的定義:“為了使我的這個課題能夠順利展開并對人道主義的解釋有所推進,我必須給出一個我所認定的人道主義定義。這個定義既要符合人道主義質(zhì)的規(guī)定性,又要體現(xiàn)出人道主義對于現(xiàn)實建構(gòu)的目的性。我的定義是:人道主義是一種從人性、人道的立場出發(fā),以善和愛為核心,以人為本,重視人的生存、權(quán)利、尊嚴、價值,以人的自由、幸福和發(fā)展為最高目標,具有人類性、普世性觀念(如自由、平等、博愛、和平、寬容、同情等)的倫理思想或思想體系。當它演進成勢時,便形成了思潮或運動?!边@一定義的明確提出,對于這部《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的寫作具有綱領(lǐng)性的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人道主義概念的提出固然重要,但對于一部具有鮮明文學史性質(zhì)的著作來說,更重要的理論建構(gòu),恐怕卻應該體現(xiàn)在相關(guān)文學史概念的處理上。與人道主義概念的給出相比較,王達敏更具原創(chuàng)性的學術(shù)貢獻主要集中于以下兩點。首先是從啟蒙人道主義到世俗人道主義這樣一種發(fā)展過程的提出。在王達敏看來,人道主義在已經(jīng)長達將近65個年頭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可以被切割為三個不同的發(fā)展時期。第一個時期的起止時間是1949年到1966年。這一時期,由于受到時代文化語境強力打壓的緣故,曾經(jīng)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階段有過良好表現(xiàn)的人道主義實際上處于特別式微凋零的狀態(tài)之中:“受戰(zhàn)爭思維和政治階級論主導的中國當代文學從一開始就被動地接受了這一悲劇性的現(xiàn)實,并在現(xiàn)實政治的規(guī)約下,將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強行納入到階級論的構(gòu)架之中,將其定性為‘資產(chǎn)階級思想’、‘修正主義的理論’、‘修正主義意識形態(tài)’?!奔热慌c資產(chǎn)階級、修正主義之類的語詞搭配在一起,那么,人性論與人道主義的被無情放逐,自然也就成為這一時期中國文學的基本事實。惟其如此,人道主義在這一時期的具體表現(xiàn)也就只能是:“具體到文藝界,一邊是作為文學之本性、之血脈魂魄的人性和人道主義或自然而然地流露,或有節(jié)制地機智閃現(xiàn),或借機破冰而出,形成一股時大時小、時斷時續(xù)、時隱時現(xiàn)的潮流;一邊是政治嗅覺特別敏銳的意識形態(tài)調(diào)動比這不知要大多少倍的力量對其進行壓制和批判?!闭驗槿说乐髁x在政治的高壓之下只能夠偶一現(xiàn)身,所以這個時期人道主義在文學中的表現(xiàn)便乏善可陳。而王達敏的學術(shù)原創(chuàng)性,也只有到面對另外兩個時期的文學時方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個時期的起止時間是從1978年到1989年,這一時期也就是我們習慣上所說的1980年代。在具體關(guān)注王達敏關(guān)于這一時期啟蒙人道主義的定位分析之前,我們先來看他一種具有相當洞察力的宏觀描述。在把百年來的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劃分為三個三十年的前提下,針對最后一個三十年,王達敏寫到:“第三個三十年,文學的人道主義思潮在新一輪‘現(xiàn)代性敘事’中再次崛起,并形成了豐富而深入的邏輯演進的態(tài)勢,即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啟蒙人道主義演變成90年代以來的世俗人道主義。我注意到,學術(shù)界對其的關(guān)注,到目前為止,依然是在新時期初期的啟蒙人道主義上作低空盤旋,未能發(fā)現(xiàn)90年代以來出現(xiàn)的新的人道主義思潮——世俗人道主義思潮。”一方面是關(guān)于啟蒙人道主義的研究尚且很不到位,另一方面是世俗人道主義思潮的研究闕如。這就為王達敏的相關(guān)研究預留了極大的空間。先來看作者關(guān)于1980年代啟蒙人道主義見解?!皬?980年開始,……舉凡一切優(yōu)秀之作,尤其是那些產(chǎn)生了轟動效應又引起廣泛爭鳴之作,不是因為思想尖銳深刻,就是因為表現(xiàn)了豐富敏感的人性和人道主義,更多作品是二者的融合。文學史顯示,從70年代末出發(fā)的人道主義思潮,到80年代初中期就匯成了一股以思想啟蒙為特征的人道主義思潮,即啟蒙人道主義思潮?!睉撟⒁獾剑踹_敏之給出“啟蒙人道主義”的命名,明顯地受到過歐洲18世紀的啟蒙人道主義的影響。而且,王達敏是在一種廣義啟蒙的意義上使用啟蒙概念的。所謂廣義的啟蒙,“則是指一切唯客觀真理是求的理性活動,是指人類思想史上與當前現(xiàn)實中一切反封閉、反黑暗、反僵化、反蒙蔽、反愚昧??傊痪湓捑褪欠淳衽鄣乃枷脒\動與文化精神。”

        然而,與1980年代的啟蒙人道主義相比較,王達敏的理論能力更顯示在關(guān)于世俗人道主義的概括提煉與理解定位上。在王達敏的這部著作中,所謂世俗人道主義,就是指出現(xiàn)于1990到2010年之間的一種人道主義文學思潮,盡管說世俗人道主義的命名很顯然受到過美國哲學教授庫爾茨所提出的世俗人道主義相關(guān)論述的影響,但因為迄今為止只有王達敏一位學者率先用世俗人道主義來指稱1990到2010年之間出現(xiàn)于中國文壇的人道主義文學思潮,所以其學術(shù)原創(chuàng)性的存在,當然毋庸置疑。在王達敏的理解中,世俗人道主義思潮主要由人性本位人道主義、生存?zhèn)惱砣说乐髁x、生命倫理人道主義以及理想∕審美人道主義四種不同的樣態(tài)組成。但較之于這樣的四種分類,最能夠見出王達敏理論構(gòu)建力的,還是他給出的關(guān)于世俗人道主義的命名闡釋:“新時期世俗人道主義是中國語境中產(chǎn)生的一種人道主義文學思潮,與西方的啟蒙—人本人道主義、美國的世俗人道主義、新時期的啟蒙人道主義比較:啟蒙—人本主義人道主義的‘世俗性’是相對于中世紀的神本主義而言的,‘世俗’是先被人文主義繼而被資產(chǎn)階級政治革命當作啟蒙的現(xiàn)實依據(jù),新時期世俗人道主義則是從‘啟蒙’中抽身而出,專注于世俗倫理和人性本位的人道主義;美國的世俗人道主義是民主的、無神論名義下實施的無邊的人道主義,新時期世俗人道主義則是自我定位的、倫理和人性本位的人道主義;新時期啟蒙人道主義是政治意圖和意識形態(tài)色彩非常明顯的人道主義,意在用人道主義實現(xiàn)啟蒙之目的,世俗人道主義疏遠甚至脫離政治、意識形態(tài)、階級論等權(quán)力的控制而回到人道主義自身,以人性來表述的具有世俗倫理取向的人道主義??傊浪兹说乐髁x是自我定義的、倫理和人性本位的人道主義,它從人性、人道的立場出發(fā),以善和愛為核心,以人為本,重視人的生存、生命、自由、尊嚴、權(quán)利和價值,其世俗的倫理觀念直接與人道主義的人類性和普世性觀念相通?!本瓦@樣,通過與西方啟蒙—人本人道主義、美國世俗人道主義以及新時期啟蒙人道主義之間堪稱縱橫交錯的參照比較,王達敏最終給出了自己對于新時期世俗人道主義主要內(nèi)涵的一種基本理解。

        其次,是王達敏關(guān)于中國當代同情人道主義的理論辨析。之所以在全面梳理了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的發(fā)展狀況之后,要專門單獨辟出一章來專門討論同情人道主義文學的問題,就足可見出這一問題在王達敏論述框架中的重要性。在這一部分,王達敏論述到:“文學中的同情是一種高貴的感情,它既與心理學意義上的同情有別,也與倫理學意義上的同情不盡相同。它屬于倫理范疇,但它的本源性和普遍性又決定它具有超越性,能夠在更大范圍被人道主義涵括,使之成為人道主義思想中最本原、最普遍、最直接、最強烈的情感。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人道主義敘寫始于同情,在很多情況下——比如在‘五四’新文學、新時期文學和新世紀文學中,同情常常代人道主義發(fā)言,成為人道主義代言人?;谕榈娜说乐髁x,我稱之為‘同情人道主義’,是鑲嵌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特別是新時期乃至新世紀文學上的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顯在標志?!痹诔姓J王達敏論述所具合理性的同時,稍微感覺有點遺憾的是,既然作者強調(diào)他所命名的“同情人道主義”有著突出的民族特色,那么,由此而必然導引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其他國家的情形又是如何呢?作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學思潮,人道主義肯定是人類文學中的一種普遍存在。照理說,要想得出“同情人道主義”具有民族特色這一結(jié)論,就必須與其他國家的人道主義文學進行相應的比較。只有在充分比較的前提下,才能夠斷言“同情人道主義”是“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顯在標志”。遺憾處在于,我一直沒有在本書中找到進行此種論述的痕跡。正因為缺少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論述的說服力也就多多少少受到了一點影響。但在這一點缺憾之外,王達敏這一章的總體論述,卻具有著充分的邏輯說服力。作者首先介紹了對于“同情現(xiàn)象學”有著深入研究的哲學家舍勒發(fā)現(xiàn)的“同情”的四種形式,即“情感共有”、“情感參與”、“情感傳染”以及“情感一體”。然后,又大量引用中西方學者的觀點,論證說明“同情”既是一切美德之本源,也是人道主義生成的原點。在此理論基礎(chǔ)上,王達敏的落腳點最終回到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比較抽象概括地描述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尤其是中國當代文學中同情人道主義文學的發(fā)展演進過程。在充分肯定中國當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同情人道主義文學取得成就的同時,作者也不無尖銳地指出了中國同情人道主義文學所存在的不足:“但是,即使是這些優(yōu)秀之作,也還有待超越生命存在意義而進入基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理想境界。如果拿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與19世紀以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偉大作家為代表的俄羅斯人道主義文學相比,其差距立見高下;就是與20世紀西方全力反思歷史和戰(zhàn)爭,已經(jīng)進入深刻反思人性和人類的《鋼琴家》、《奧斯維辛的愛情》、《美麗人生》、《辛德勒的名單》、《拯救瑞恩大兵》、《命運無?!?、《朗讀者》等作品相比,也缺乏這些作品超常的深刻性和巨大的震撼力量。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的未來之路,需要在這兩個方面作出中國式的人道主義建構(gòu)?!?/p>

        如果說嚴謹周全的理論構(gòu)建是這部《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第一個突出的特征所在,那么,這部著作另外一個突出特征,自然而然也就體現(xiàn)為王達敏對于若干重要的作家作品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切入進行了非常富有學術(shù)新意的解讀與闡釋。舉凡張賢亮、魯彥周、賈平凹、蘇童、戴厚英、余華、嚴歌苓等重要的人道主義作家,都在王達敏這里得到了一種充分個性化的人道主義分析。人都說,窺一斑而知全豹。這里且以方方的長篇小說《水在時間之下》為例,說明一下王達敏人道主義解析的個性特色。王達敏是把方方的這部作品作為一部“懺悔—贖罪型”的人道主義作品加以理解的?;蛟S是因為中國人普遍缺失宗教信仰的緣故,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鮮有純正地道的“懺悔—贖罪型”人道主義作品。在作者看來,一直到“2008年,隨著方方長篇小說《水在時間之下》的發(fā)表出版,‘懺悔—贖罪型’人道主義終于‘春暖花開’,結(jié)出碩果?!痹陉P(guān)于小說主人公水上燈之“復仇”、“人性搏斗”以及“懺悔贖罪”三階段的論述中,尤以以下這段對比性的話語值得注意:“水上燈苦難、復仇、贖罪的一生,在人性演變和人道主義建構(gòu)上,與《德伯家的苔絲》、《巴黎圣母院》、《復活》、《罪與罰》等‘懺悔—贖罪型’人道主義之作有著一致性。所不同者,《復活》等作品人物的懺悔贖罪經(jīng)過宗教倫理的引渡而進入人性升華、靈魂復活的崇高境界,而水上燈的懺悔贖罪則由世俗倫理的引導而走向既基于民間又超越其上的自在人性,其‘懺悔—贖罪’的人道主義則體現(xiàn)出中國化特色?!?/p>

        與對于一系列作家作品的精到人道主義闡釋相比較,我以為,王達敏此著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對于業(yè)已被文學史冷落了很多年的一些作家作品的重新發(fā)現(xiàn)。這一方面,最突出的例證,就是劉克。對我而言,盡管此前也隱隱約約還記著曾經(jīng)有過劉克這么一位作家,但除了那部名叫《飛天》的小說之外,他到底寫過一些什么作品,這些作品的思想藝術(shù)品質(zhì)究竟如何,我其實都一無所知。只有在讀過這部《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之后,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劉克真的是一位被文學史長期遺忘了的優(yōu)秀人道主義作家。比如,劉克的《古碉堡》,就絕對應該被看作是一部優(yōu)秀的人道主義小說。小說所集中展示的,是一個名叫曲珍的藏族女性的命運悲劇。而曲珍的悲劇成因,卻與她那種特殊的活佛小老婆的身份密切相關(guān)。故事開始于西藏民主改革時期,活佛外逃,曲珍被迫留在國內(nèi),住在山上的古碉堡里。在新的歷史時期,應該如何對待曲珍,形成了三種不同的立場。一種是以薏西卓瑪為首的大多數(shù)古熱村村民。或許與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guān),這些民間倫理的體現(xiàn)者,是曲珍堅定的保護者。一種是阿望和洛布頓珠。前者是卑鄙小人,盡管曾經(jīng)與曲珍有過愛情,但極端自私的他,卻在關(guān)鍵時刻落井下石。后者則是“革命時期”階級斗爭思維極端化的產(chǎn)物,從階級斗爭的立場出發(fā),他堅持要嚴懲曲珍。另外一種,則是身兼敘述者角色的“我”,古熱村工作組的組長?!拔摇钡牧鰩в絮r明的兩難特征:“從革命的和階級的立場出發(fā),‘我’厭惡活佛小老婆,當‘我’看到凄傷的曲珍懷抱著孩子孤立無助時,無意間,‘我’感到‘這是一個可憐的女人!’”經(jīng)過一番兩難心境中尖銳激烈的內(nèi)心沖突,最終還是一種發(fā)自人性深處的同情與悲憫心理占了上風,“我”決定不惜自毀,也要想方設(shè)法為曲珍平反。小說最后的悲劇性結(jié)果是,“為了徹底斷絕‘我’為她平反的念頭,曲珍在雨夜追趕到‘我’回拉薩途中住宿的古驛站,站在門外向‘我’告別,合掌為我祝福,然后跳崖自盡?!?/p>

        能夠在1980年代初期就注意到身份問題的重要,劉克的《古碉堡》在這一點上可謂占盡了風氣之先。惟其如此,我才特別認同王達敏對于小說及其作者劉克給出的最終文學史定位:“同情受苦受難受迫害的不幸者,是人道主義最基本的命題,這篇反思中國當代歷史的小說,正是對人道主義這一命題所作的新的演繹。在人道主義長期被防范、被監(jiān)控,直至新時期文學初期仍然沒有完全被解禁的情況下,劉克于1981年寫出了這樣一篇思想尖銳,并且充滿著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實在令人敬佩?!豆诺锉ぁ芬呀?jīng)成為新時期人道主義文學思潮的濫觴之作,文學史應該記住《古碉堡》和《康巴阿公》等小說,以及它們的作者劉克?!?/p>

        任何一部優(yōu)秀的著作,也都難免會存在一些缺憾。盡管存在著一些缺憾,但從總體上說,在中國當代文學的人道主義研究還十分匱乏的情形下,如同王達敏這樣一部《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的出現(xiàn),也還是非常及時的。其填補學術(shù)研究空白的意義,非常顯豁。為中國當代文學的進一步深入研究計,對于王達敏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之人道主義維度的建構(gòu)方面所作出的積極努力,我們必須給予充分的肯定。

        ※山西大學文學院教授

        猜你喜歡
        文學思潮當代文學人道主義
        廣東當代文學評論家
        外國文學研究中的文學思潮和跨學科、跨文化研究——蔣承勇①教授訪談錄
        陜西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透析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的人道主義思想
        從史料“再出發(fā)”的當代文學研究
        跟蹤導練(一)5
        當代文學授課經(jīng)驗初探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0
        關(guān)于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思潮研究的幾個問題
        大眾文藝(2016年22期)2016-07-13 09:29:22
        中國女性主義文藝思潮的演變
        青年文學家(2015年2期)2016-05-09 15:21:16
        極度生存狀態(tài)下的人道主義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4
        yeyecao亚洲性夜夜综合久久| 小宝极品内射国产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 av影片手机在线观看免费网址 |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色www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欧美日韩区1区2区3区| 亚洲成AV人国产毛片|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精品极品系列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乱码字幕精品高清国产|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妺妺跟我一起洗澡没忍住|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熟妇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老头一区二区三区| 911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中文乱码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国产女人av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男女啪啪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青草福利在线| 无码91 亚洲|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av网址大全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最新午夜|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久青草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第一精品| 91成人自拍视频网站| 婷婷色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97在线观看| 日韩第四页| 日韩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