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優(yōu)秀傳統文化,將她視為中國人的根和魂,并且多次在講話中引用楹聯。為落實習總書記把傳統文化同當代中國的偉大實踐緊密結合的指示精神,中宣部領導今年5月份明確提出“把楹聯寫在黨旗上”,把中國楹聯學會打造成為黨建宣傳戰(zhàn)線的主力軍、正規(guī)軍、常規(guī)軍,讓楹聯成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武器。它意味著弘揚和發(fā)展楹聯文化已不僅是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而成為一項莊嚴的社會使命,推動楹聯事業(yè)也不再僅僅是民間行為,而提升為黨和政府有部署的統籌行為。
楹聯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優(yōu)秀文學藝術形式,具有群眾性、實用性、鑒賞性,千余年來久盛不衰。它的靈魂與精髓就是詞語對仗和聲律協調,上下聯之間必須做到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jié)律對拍、平仄對立,形對意聯這六個要素。
楹聯發(fā)展至今已形成了眾多種類,以功用劃分,可分為:春聯、節(jié)日聯、門聯、職業(yè)聯、婚聯、壽聯、挽聯、交際聯、名勝聯、廳堂聯、書畫聯、文藝聯、寺廟聯、慶賀聯、宣傳聯、題贈聯、雜感聯、學術聯、趣巧聯等。以藝術形式劃分,可分為:回文聯、疊字聯、頂針聯、嵌字聯、集句聯、聯邊聯、拆字聯、玻璃對、無情對等。而且每一種聯還有多種不同格式,例如嵌字聯,根據嵌字的位置分別稱為:“鶴(鳳)頂格”(嵌入第一個字),“燕領格”(嵌入第二個字),“鳶肩格”(嵌入第三個字),“魁斗格”(嵌入上聯首字,下聯尾字),“蟬聯格”(嵌入上聯尾字,下聯首字),“碎錦格”(隨意嵌入)等等。寫嵌名聯的難度相對較高,除了必須符合聯律外,還要嵌入指定的字,對撰聯者的才藝是一個考驗。
楹聯的起源眾說不一,目前尚未定論。因此,我們不妨這樣認為,作為對聯的形式,整齊對仗的上下聯句在公元3世紀到公元9世紀的晉唐時代已經形成,但題寫在門口的桃符上,成為新春佳節(jié)時的一種裝飾欣賞藝術,或許是公元10世紀以后的事。那么它的發(fā)展則在公元10世紀到公元13世紀的宋代,而它的普及和興盛卻在公元14世紀到公元19世紀的明、清兩代。清代是楹聯創(chuàng)作的全盛時期,南懷瑾先生早已將清對聯與唐詩宋詞元曲相提并論,更有學者認為:“清代的主流文體是楹聯”??梢哉J為,孫髯翁的昆明大觀樓長聯和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是清代楹聯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楹聯已經成為堪與詩詞曲賦媲美爭妍的獨立文體。2009年中國楹聯學會組織專家編輯出版了《清聯三百副》一書,對清聯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給予了充分肯定。
當今是楹聯發(fā)展的又一個高峰,中國楹聯學會自1984年成立三十年以來,已發(fā)展成為擁有一萬余名國家級會員,一百余萬名各級楹聯組織會員的大型全國性文藝社團之一,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2010年被國家民政部評選為中國文聯系統唯一的全國先進社會組織。
盛世興聯,我作為楹聯界的一份子,尤其是作為中國楹聯學會的一名工作人員,深感責任重大,希望廣大聯友共同努力。真正做到把楹聯寫在黨旗上,讓楹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大顯身手,凱歌高奏,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