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比較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地的神話和傳說后,得出一套關于神話的理論,其核心是“單一神話”,在他看來,一切神話都是同一個神話的展現(xiàn),這個“單一神話”,是“故事背后的大故事”。他把這個大故事命名為“英雄的旅程”,所有的故事,都是這個大故事的變種,英雄們變出一千種樣貌,旅程也演變出無數(shù)種形態(tài)。
按照約瑟夫·坎貝爾的定義,《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也是一次“英雄的旅程”,而且是較為典型的那種。10歲少年T·S·斯派維,與父母姐弟一起,生活在美國西部的銅頂農(nóng)場,母親是博士,研究昆蟲,父親熱愛牛仔,為自己沒趕上牛仔時代而遺憾。他們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天才,卻沒想到他天才得如此徹底,他發(fā)明了一個永動機,并因此獲得史密森(美國的半官方博物館,1846年在華盛頓建立)學會的貝爾德獎(以史密森學會的第一任館長斯賓塞·富勒頓·貝爾德的名字命名的獎項),他受到邀請,去參加頒獎禮和演講。
屬于斯派維的“英雄的旅程”就此展開,他偷偷溜出家門,藏身于火車拉運的一部房車里,去華盛頓領獎,和所有“英雄的旅程”一樣,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或大或小的麻煩,最終到達華盛頓之后,他卻落到了史密斯學院的副干事吉布森小姐手里,她想把他包裝起來,以少年天才的身份行走江湖,電視臺也想從中分一杯羹,為斯派維編造身世,讓他上脫口秀節(jié)目。斯派維的父母,卻在此時趕到現(xiàn)場。
這個故事雖然以10歲孩子為主角,但其中的情節(jié)、人物,卻都能在古老的英雄神話中找到對應。驅使他離家的,是家人間的傷痛和誤解,為了逃離這種傷痛,也為了引起家人的重視,他必須展開旅程,非正常的旅程又決定了他必然要遇到各種不同凡響的人和事,伴隨著他的,是幻想中的兄弟;給他帶來波折的,是途中偶遇的鐵路警察;讓他開了眼界的,是喜歡給搭車客照相的卡車司機,在古代神話里,他們就是路人、巫師、強盜、魔鬼、神仙。而旅行的終點華盛頓城,就像神話王國或者古堡,吉布森小姐等等一干人,就是在神話高潮出現(xiàn)的皇后和大臣、巫婆和仙女。
當然,在一個神話里,從神話之域中獲得的一切東西,包括榮譽和珍寶,包括公主的愛情,都是不可能帶出神話王國的,他所能獲得、能帶走的,只是一些感悟,一段記憶,正如坎貝爾所說:“令人難忘的,不是追尋過程的痛苦,而是獲得啟悟時的狂喜?!眴⑽騽龠^一切珍寶,一切愛情和榮譽。
斯派維的旅程,也嚴格遵守這種隱性規(guī)定,他在華盛頓城,在酒店宴席上,在華麗莊嚴的電視臺演播大廳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帶不走的,也是他深深厭倦的,他懷著冷靜的目光打量著這一切,他在那里所獲得的是家人之間的理解,是和父母重逢的喜悅。就像《綠野仙蹤》里的多蘿西,在經(jīng)歷那么多的冒險、見識過那么璀璨的奇境之后,最終得出“哪兒也不如家里好”的結論。在一部神話里,這顯然是比榮譽和珍寶更珍貴的東西。
我們也由此了解了編劇兼導演讓·皮埃爾·熱內(nèi)看世界的方式,以及他所締造的神話品種的氣質,從《天使愛美麗》《漫長的婚約》《盡情游戲》一路沿襲下來,從未改變的世界里,人們含著微笑踏上冒險之旅,那些危險都很微小,輕易就可解決,而和這個旅程同時發(fā)生的,是內(nèi)心的繽紛之旅,人們總是天花亂墜地聯(lián)想著,心情愉悅地感受著,伴隨著悅耳的旁白。
《戀愛假期》
(2006)
導演:
南希·邁耶斯
兩個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女孩,各自遭遇生活瓶頸,偶然在網(wǎng)絡相遇后,她們決定互換住所,看看自己能否有所突破。于是,倫敦鄉(xiāng)下女孩去了紐約,紐約女郎去了倫敦鄉(xiāng)下。她們的神話之旅因此展開。
《盡情游戲》
(2009)
導演:
讓·皮埃爾·熱內(nèi)
熱內(nèi)的又一部神話,故事里有孤兒、洞穴和武器制造商,但它卻不像《霧都孤兒》那樣悲慘,是又一次熱內(nèi)式的神話之旅,一趟游樂場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