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昭文
2013年9月30日,深圳的陽光還很毒辣,我在國旗下課堂中給學生講述了發(fā)生在法國的一個雨夜的故事:這一天半夜,突然狂風大作,閃電雷鳴。農場主雇傭的工人卻睡得很死,任憑他如何使勁敲門,都叫不醒他。農場主很生氣,因為大雨可能會給他帶來巨大的損失。他焦急地看到窗外的瓢潑大雨,氣憤得甚至想解雇這個他平時最放心的工人??墒窃诘诙?,農場主卻改變了主意,他不僅要留住工人,還決定給他加薪。原因是他發(fā)現(xiàn)在暴風雨來臨之前,這個工人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因此,那個夜晚,他睡得特別安穩(wěn)、香甜。
挑選講這個主題,是因為部分學生課前準備做得不是很好。如:上課鈴打響前,到功能室上課的班級隊伍沒有排整齊;有的同學上課前沒有進行必要的預習,老師提問的時候,就只能夠結結巴巴地應付……
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被那個工人在微小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敬業(yè)精神深深感動。故事淺顯易懂,是對學生實施教育的好素材。怎樣處理這個素材,讓學生明白其中道理,并且努力為培養(yǎng)課前準備的良好習慣付諸行動呢?我想,應該強調當天暴風雨的猛烈、農場可能受到的巨大損失,還要將工人安然放心的睡態(tài)與農場主的焦急萬分形成對比,以突出是否做好準備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講完故事,我到六(1)班上課,幾個學生圍在我身旁,對我講的故事品頭論足:
“您講得不錯,情節(jié)曲折,聲音也好聽?!?/p>
“這個故事我以前沒有聽過。我挺喜歡那個工人的?!?/p>
“要是你遇到這樣的夜晚,會怎么做呢?”我溫和地看著這一群可愛的孩子。
過了幾秒鐘,學生小霞低聲說:“老師,我想提一個問題,可以嗎?”
我笑了笑,說:“當然可以!”
她停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想問一下,為什么那個農場主使勁地敲打門,呼喊工人,自己卻不動手準備呢?為什么不自己檢查一下,了解清楚工人的準備工作是否做好,再作決定是否要怪罪工人呢?”
她的話像往燒熱的油鍋里滴入了一滴水,周圍的學生炸了鍋般議論開了。
“那個農場主是老板,他怎么會動手呢?”
“不對,不對,那個農場主家的雞鴨、牛羊那么多,還有糧食,他怎么可能一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好準備呢?”
……
面對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議論,小霞的眼神更加執(zhí)著,一字一句地大聲說:“你們有沒有認真聽故事呀?農場里只有一個工人,這些工作,平時都是他一個人做的。難道農場主不知道工人平時的工作很辛苦嗎?如果他真的不知道,那說明他是一個怎樣的農場主呢?”
我用欣賞地眼光看著她:“你對這個故事有什么看法嗎?”
小霞說:“首先,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不欣賞這個農場主?!?/p>
旁邊的同學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有的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農場主有農場主的職責,工人的職責就是做好這些事情?!?/p>
有的說:“農場主就是管理工人的?!?/p>
……
聽著學生議論,我又喜又驚。高興的是學生對國旗下課堂中故事的關注,而學生對事物的判別和思考的能力,更讓我驚訝。
我想,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停了一下,我說:“小霞,你給老師上了一課,堪稱我的老師。我們回憶一下,這個故事中有幾個人物?”
“當然是兩個!” 學生異口同聲地說。
“從這兩個人身上,我們分別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呢?”
“那個工人在暴風雨來臨前就預見了可能發(fā)生的事情,真像諸葛亮一樣,知天時耶!不是一般的工人?!敝嵌嘈切≈芗辈豢纱卣f。
小何接過話匣子:“他不僅預知未來,還為未來發(fā)生的事情作著準備,這是最可貴的?!?/p>
“那個農場主在暴風雨來臨前后,分別作了什么呢?”我接過話匣子。
“暴風雨來臨前,他沒有事先提醒工人做好準備,沒有檢查農場的情況。所以,暴風雨來臨后,他才會焦急、無賴,甚至憤怒地責怪工人?!毙】得摽诙?。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這最明顯不過了,工人因為作好了準備,才十分從容、溫和;而農場主則十分焦慮、無助——這些不同是因為對暴風雨來臨的準備是否充分而引起的?!?/p>
“是啊!同一件事情,事先好準備與否,結果截然不同,凡事預則立,所以我們做什么事都要預先作好準備。這也是我給你們講這個故事的主要意思。那個農場主,我們又該怎樣看呢?”
小葉說:“他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馬上改正,我也很敬佩?!?/p>
我拍拍他的肩膀,豎起大拇指,說:“這個故事,大家不僅聽明白了,還能夠用自己的頭腦分析不同的人物,從而吸取兩人之長,這樣的思考很有深度。”
“其實,我們都要感謝小霞同學,是她先有了疑惑,引發(fā)大家的討論,才讓我們有了深刻的思考。這種精神是最難能可貴的。原來,平時小小的準備工作,能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多的好處:平和的情緒、深刻的思路、精彩的生活…… 我們何不趕快行動呢?!
……
在國旗下課堂中,我找到了更多的交流機會和珍貴素材,構建了動態(tài)生成的、情感真切的、不斷延伸的大課堂。這個風雨之夜的故事中,思維的碰撞、智慧的流淌、行動的落實,奏出了一首風雨變奏曲,奏出了教育的真實與美好。
小故事,大課堂,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