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
近年來,各種醫(yī)療保健器械,尤其是電子醫(yī)療保健器械越來越多地進入尋常百姓家。由于這類家用醫(yī)療電器與人體接觸頻繁,其安全性能也就非常重要,但一些不負責任的廣告商夸大宣傳,說能“包治百病”、“替代按摩師”等,弄得許多消費者不知所云。那么,電子醫(yī)療按摩機器究竟“仿真”到什么程度?與按摩師按摩在療效上究竟有什么區(qū)別?電子按摩機器能否替代按摩師和自我按摩?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按摩器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模擬人的手指或手掌等部位,施以推、拿、按、揉等動作,以機械力量作用于人體表面,起到疏通經絡、舒筋活血、松解肌痙攣等作用;另一類是以電極板接觸人體,并輸出各種類型的電磁波,通過刺激人體體表的末梢神經,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從而起到活血祛淤、調整人體的功能等作用。它們使用方便,對于小傷小病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是,無論按摩器械如何“仿真”,目前都不能比擬按摩醫(yī)生的手法治療作用。
按摩醫(yī)生在治療前必須對疾病要作出明確診斷,方可采用對癥按摩手法治療,這也是取得執(zhí)業(yè)資格的醫(yī)生必須負的法律責任?!夺t(yī)宗金鑒》手法總論中說“以手摸之,自悉其情”,有經驗的按摩醫(yī)生對肌肉、肌腱、韌帶的損傷,可使用相宜的理筋手法,使其組織撫直理順,然后加以固定,使疼痛減輕或消失。如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用適宜的復位手法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納,解除髓核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關系,使疼痛緩解或消除;又如脊柱后關節(jié)錯位患者,致棘突偏歪向一邊,醫(yī)生采用斜扳法或旋轉復位法予以糾正,最后使疼痛癥狀消除;還有骶髂關節(jié)錯縫患者,因關節(jié)滑膜的嵌頓擠壓及局部軟組織牽拉而致疼痛難忍,醫(yī)生通過斜扳法及伸屈髖膝的被動活動,將錯縫整復,使患者疼痛減輕或消失等,這些均是按摩器械無法取而代之的。
另外,中醫(yī)按摩強調手法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正治與反治、治標與治本等,還要掌握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在施行手法時,要將各個方面的因素都要考慮進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酌情施治,其手法的力度與技巧往往只可意會,難以言傳,這些也是機械按摩機器所無法比擬的??梢姡瑱C械按摩不能取代人工按摩。
(摘自《家庭醫(yī)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