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齊法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 江西南昌330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肺性腦病是其嚴重合并癥[1]。201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策略修訂版對COPD新的定義:一種可以預防和可以治療的常見疾病,其特征是持續(xù)存在的氣流受限,氣流受限呈進行性發(fā)展,伴有氣道、肺對有害顆粒或氣體所致慢性炎癥反應的增加。急性加重和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由于氣流受限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全身多個臟器功能紊亂,缺氧、高碳酸血癥對大腦均有明顯影響,可出現(xiàn)神經(jīng)、精神癥狀-肺性腦病。如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故改善通氣、糾正呼吸抑制是治療重點。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將收治的58例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腦病患者采取常規(guī)治療、BiPAP無創(chuàng)通氣及聯(lián)合納絡酮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腦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9例;年齡43~91歲,平均(64.5±3.5)歲;病程2~39年,平均21.3年。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腦病的臨床診斷[2]。排除標準:全身慢性疾病、結核、合并其他肺部及胸廓疾病。
1.2 分組情況 將58例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8例,給予常規(guī)治療及BiPAP無創(chuàng)通氣(美國偉康公司生產(chǎn)的BiPAP呼吸機)治療;治療組30例,在予常規(guī)治療及BiPAP無創(chuàng)通氣的同時加用納絡酮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93199)。兩組性別、年齡、呼吸困難、呼吸頻率、心率、血氣分析等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患者均給予控制感染、吸氧、化痰、平喘、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常規(guī)治療及BiPAP無創(chuàng)通氣,經(jīng)口鼻面罩正壓通氣,吸氣壓力(IPAP)16~22 cmH2O,呼氣正壓(EPAP)3~4 cmH2O,每日通氣 2~3次,2~5 h/次。根據(jù)病情相應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治療組將納絡酮2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2次/d,連用3 d。
1.4 治療記錄及療效評估 治療過程中記錄動脈血氣變化情況,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意識狀態(tài)情況,治療3 d后對患者進行評估。有效:神志狀態(tài)恢復到清醒,呼吸困難、氣喘等癥狀有改善,心率、呼吸頻率有下降,PaCO2在 50~59 mmHg 之間,PaO2≥60 mmHg;無效:治療后尚未恢復意識甚至加重,PaO2、PaCO2或pH值無明顯改善。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 治療前兩組PaO2、PaCO2、pH 值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PaO2、PaCO2、pH值均有改善,治療組 PaCO2下降、PaO2升高、pH值改善均較對照組改善效果更好,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PaO2、PaCO2、pH值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PaO2、PaCO2、pH值比較 (±S)
組別 n 治療前PaCO2(mmHg)PaO2(mmHg)pH值治療后PaCO2(mmHg)PaO2(mmHg)pH值治療組對照組P值30 28 63.9±2.23 59.6±3.86>0.05 53.4±4.24 54.8±3.12>0.05 7.28±0.08 7.29±0.02>0.05 44.7±1.72 49.7±2.82<0.05 72.2±0.77 65.9±2.52<0.05 7.38±0.04 7.35±0.03<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分析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2.14%,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分析 例
2.3 不良反應及住院時間分析 治療組有3例發(fā)生惡心、嘔吐、腹脹、煩躁、抽搐等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xiàn)4例不良反應,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予對癥處理、調整藥物劑量或呼吸機參數(shù)后癥狀緩解,未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兩組住院時間有顯著差異(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不良反應與住院時間 (±S) 例(%)
表3 兩組患者治療不良反應與住院時間 (±S) 例(%)
組別 n 惡心、嘔吐、腹脹 煩躁、抽搐 藥物過敏 住院時間(d)治療組對照組30 28 2(6.67)2(7.14)1(3.33)2(7.14)0(0.00)0(0.00)11±3 15±4
COPD并呼吸衰竭、肺性腦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機械通氣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極大。隨著無創(chuàng)呼吸機在臨床上的應用,已成為COPD并呼吸衰竭、肺性腦病治療上的重要措施之一。
COPD患者因肺部病變或呼吸機疲勞等導致肺通氣功能障礙、呼吸困難、每分鐘通氣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將導致腦細胞受損、中樞神經(jīng)功能障礙,表現(xiàn)為躁動、譫妄、甚至昏迷、通氣功能抑制,反過來導致低氧及高碳酸血癥更為嚴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因此,早期防治肺性腦病的發(fā)生、改善通氣、促進患者意識盡早恢復對于提高COPD患者存活率與改善生存質量非常關鍵。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在患者吸氣時給予一定的吸氣壓,減少氣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氣量;呼氣時給予一個較低的正壓,促進肺泡擴張,改善缺氧及促進二氧化碳排出,從而改善通氣,糾正呼吸衰竭。同時呼吸機還能改善氣體在肺內分布不均的狀況,使肺泡中的氧向血液彌散,減少無效死腔氣量[3],從而改善通氣。機體發(fā)生呼吸衰竭時,體內的β-內啡肽含量明顯升高,因此認為:β-內啡肽是一種內源性呼吸抑制劑,參與Ⅱ型呼吸衰竭的發(fā)生過程[4],可減弱呼吸運動,使每分通氣量下降,抑制呼吸造成低氧及高碳酸血癥。納絡酮是羥二基嗎啡酮的衍生物,能完全糾正或部分糾正阿片類物質的中樞抑制效應,其特點是容易透過血-腦屏障迅速產(chǎn)生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從而阻斷呼吸中樞對呼吸的抑制作用,改善通氣,改善低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糾正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促進患者意識恢復,減少住院天數(shù),提高治愈率,且不良反應少。本研究結果表明加用納絡酮治療對于改善氧合、減輕高碳酸血癥、促進意識恢復較對照組具有明顯優(yōu)勢。
綜上所述,BiPAP聯(lián)合納絡酮是治療COPD合并肺性腦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緩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促進患者意識恢復,改善臨床癥狀,降低住院天數(shù),提高治愈率,同時該方案不良反應少,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陳寶華,左志通,史建平,等.呼吸興奮劑聯(lián)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腦病[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2):289-290
[2]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 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8.144
[3]周小烈.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并發(fā)Ⅱ型呼吸衰竭76例臨床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9):1 035-1 036
[4]陳天鐸,董晨明,李培杰,等.納絡酮對心肺腦復蘇作用的評價[J].急診醫(yī)學,2000,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