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劉麗雯
十里洋場樂聲纏綿,燈紅酒綠觥籌交錯,民國時代的上海充滿了華麗的金紅色和詩意的月光白。但是那個時代的這座城市,遠遠比人們熟知的這些符號復雜得多,也比這種固定了的色彩動人得多。
這個冬日的午后,導演徐俊與《新民周刊》記者打開了話匣子,從風靡一時的《玉卿嫂》到一票難求的《永遠的尹雪艷》,徐俊總把自己關(guān)注的焦點集中在民國時代,集中在老上海。如今,眼前已到知命之年的他修飾得體、溫和斯文,他總能照顧到他的聽眾,與之談話自然就有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帶著這種舒適,記者聆聽了他對于新作——備受期待的話劇《大商海》的介紹,以及他有關(guān)戲劇在當下的諸多看法。
話劇《大商?!访撎ビ诩o實文學《羊行天下》,首次將商戰(zhàn)的題材帶進話劇的舞臺,講述了海派商人在那個沖突劇烈、文明碰撞的年代,他們的夢想、選擇與堅持,選取了各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現(xiàn)了1934到1949年上海商界的真實面貌。2014年圣誕,由恒源祥戲劇公司推出的這部商道作品即將公演。
《大商?!芬浴霸带櫜苯q線店創(chuàng)辦人申霽航的事業(yè)起伏作為主要情節(jié),以上個世紀30年代、40年代的真實歷史作為背景,講述了三兄弟申霽航、吳慕用、席耀宗一同創(chuàng)業(yè)、又因選擇不同而分道揚鑣,描摹了以申霽航為代表的海派商人懷揣夢想,縱然在時代命運中艱難顛簸,依然堅持本心、堅持商道,終于經(jīng)營出自己的商業(yè)帝國的故事。與《永遠的尹雪艷》精致而華美的格調(diào)不同,這部劇著力刻畫了上海男人的群像,男人們在商場上激烈的交鋒和對弈,在歷史選擇中命運的浮沉和掙扎,在舉手投足之間凝蘊的個人魅力和商道文化,帶著這個城市的厚重度,無疑會給觀眾嶄新的體驗。
上海故事
《新民周刊》:如果說《玉卿嫂》是您導演作品對準民國題材的成功起步之作,那么到了《永遠的尹雪艷》,舞臺呈現(xiàn)已頗具個人特色,走向成熟。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徐老師如何會想到排演全新的《大商海》呢?
徐?。宏P(guān)于這個話劇,恒源祥六年之前就有了打算,也找到了我,那時我們就覺得吳基民老師的紀實文學《羊行天下》有很多動人的故事,一個民族資本家在那個紛亂的年代能夠作為一個商人,始終踐行他的為人之道,能做到這個境界,對后人有許多啟示,他的現(xiàn)實意義也就在這里。我們覺得,這個戲值得制作出來。
這六年當中,工作艱辛,反反復復,最終也一直沒有呈現(xiàn),隨著有很多東西改變,漸漸地天時地利人和都在出現(xiàn),后來恒源祥也成立戲劇公司了。成立戲劇公司之后,第一部推出的是白先勇老師的《永遠的尹雪艷》,后來又演出了英國喜劇,雷·庫內(nèi)的作品《他和他的一兒一女》。在這一切之后,《大商?!酚殖霈F(xiàn)在我們的眼前,加上戲劇公司成立了,再不把這個戲推出來的話,說不過去,所以我馬上就把它列入了計劃。說來也巧,今年是劇中原型沈萊舟先生——也就是恒源祥的創(chuàng)始人——誕辰120周年,12月24日是他的生日,正好在圣誕節(jié)前,于是就決定這個項目進入倒計時。其實在去年《永遠的尹雪艷》啟動的時候,《大商?!芬簿驮诓贾卯斨校F(xiàn)在夙愿得償,排演也比較順利,我很希望12月24日此劇可以如期上演。
《新民周刊》:這些年來您排了很多戲,每部戲幾乎都有一個新的看點,或者是演員的亮點,或者是服裝的亮點,那么在這部戲中,您打算怎么去吸引觀眾?在導演手法上面,又有什么特別處理?
徐俊:我還是崇尚寫意的舞臺。因為寫意相對空靈,有利于發(fā)揮演員的表演,雖然這個戲年代性很強,歷史背景鮮明,但是我還是采用了寫意的手法,靠演員的表演來證實。《永遠的尹雪艷》中有一場太太們打的麻將,這一次我們男人也打了場麻將,男人的麻將,而且是虛擬的,對我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你也知道,在上海,麻將還是很有特點的,況且那個時候的生意人都是在麻將桌上你來我往談生意,我就設(shè)置了一個整場都是打麻將的戲,現(xiàn)在排得還有點意思,我不知道觀眾看了會有什么評價。
剛才也說了,這部戲是很有上海特色的戲,所以我在里面加了很多上海元素。比如說,說書人是貫穿全劇的,一會成為戲中的某個角色,一會又是從戲中跳出來的一個敘述人。其次,我在里面還用了評彈的元素,臺上有個琵琶作為音樂形象貫穿全劇,和我們交響樂的背景形成音樂語匯。接著,里面還有典型的市井叫賣,以往叫賣都是處理成背景的,但這次上海的叫賣是作為情節(jié)的推動和轉(zhuǎn)換出現(xiàn)的,與戲劇的節(jié)奏大有關(guān)聯(lián),而不是純粹作為背景存在。
在那個時候,上海是個移民城市,許多蘇北人來到上海,這個移民群體對上海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劇中我也使用了淮劇的元素。還有戲里的童謠,展現(xiàn)了由孩子們表達的抗戰(zhàn)以后人民渴望吉祥、安寧生活的心情。在這里,我是想把上海的元素在里面盡可能多地展示出來。當然,在服裝上,我們進行了細致的考證,力圖還原年代的真實性,跟《永遠的尹雪艷》一樣。
《新民周刊》:徐老師的講解讓我們對這部戲和戲中的上海元素充滿了期待,那么您能介紹一下這次的幾位演員,和他們表演上的看點嗎?
徐?。哼@次我選用的還是年輕演員,比如主人公申霽航,請的是話劇中心的趙磊出演,他雖然不是上海人,但是我覺得他外形和氣質(zhì)是有民國風范的。我說的民國風范其實很重要,我希望這次演員的形體和動作,包括坐姿、站立、行走甚至還有手面的動作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現(xiàn)民國時代人們的舉止修養(yǎng),我不許我們臺上的演員講話的時候用一個手指頭指著別人,以前人的涵養(yǎng)不允許他們做出這么一個不禮貌的動作。其實關(guān)于我們這個戲?qū)τ跉v史的考究,年輕演員們也覺得很有意思。
作為主演的趙磊很年輕,只有二十幾歲,但是他要演到申霽航五十幾歲,這個巨大的年齡跨度對于他來說也是一場考驗。還有出演吳慕用的曹毅老師,跟我年紀差不多,他對于這個人物拿捏得非常自如。我尤其要提到里面一個從英國回來的角色,他掌握了先進的技術(shù),申霽航希望他能夠到自己的廠里做頂梁柱,這個家伙最后是忘恩負義,把申的廠都卷走了。但這個壞人我恰恰是用了一個形象非常端正的演員,大家誰都不會想到,這家伙會干壞事,好人呢,有時候他的形象倒未必讓人一看就覺得他是個好人。所以在這部戲里,我們的演員在人物塑造上還都是很到位的,沒有出現(xiàn)臉譜化公式化的情況。endprint
《新民周刊》:演員們那么年輕,有一些還不一定是上海人,在排演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什么樣的困難或者說障礙?
徐俊:如果說有困難,我認為首先是劇本的磨合。因為這次是原創(chuàng)的作品,所以不管是寫劇本還是排演,都感到特別勞累。在排演《永遠的尹雪艷》時,工作量也是非常大,但我覺得不是很累,劇本的呈現(xiàn)也很順利。但是排演《大商海》的時候感覺則完全不同,這里面的每個細節(jié),每句臺詞,只要演員或者我自己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問題,我們都會停下來去梳理它的合理性,梳理的過程往往比排練用去了更多的時間。
這種狀態(tài)是相當好的,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用各自的熱情和智慧讓劇本更加完善,也是對觀眾的負責,只是討論往往是很費神的,一天排練下來感覺特別疲憊,結(jié)束之后我會在座位上坐很長時間才會有精神起來回家,因為大家走了之后,我還是要把討論的內(nèi)容和排練的內(nèi)容在腦中過一下,想想是不是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新民周刊》:可以看出來您和演員們都是相當敬業(yè)而熱情的,那么,您可不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某一句臺詞或是某一個地方是怎么梳理的?
徐?。何揖鸵缘谝粓鰹槔?,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在《羊行天下》的真實情節(jié)里,第一場是這樣的,國民政府要在1934年1月1日起把海關(guān)進口稅在原來33%的基礎(chǔ)上調(diào)到100%,主人公申霽航用全部家當購置了一船貨物,而那艘船應(yīng)該在30日的時候進港,結(jié)果卻拖期一天,晚了一天到,這一天就是調(diào)整關(guān)稅前的最后一天。申霽航很著急,因為船31日再進不來的話,到了第二天就要付100%的稅,這批貨物必然是倒賠的,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在原型故事里,是主人公運氣好,他的船上正好有一批高官太太的西藥,于是高官太太通了路子,這艘船順利進來了。我們可以按照原型故事來寫,但是按照這個情節(jié)的話,這一幕的意義何在,僅僅是交代主人公申霽航的運氣好嗎?按照戲劇的結(jié)構(gòu)沖突理論,這就屬于可有可無的情節(jié),前面的緊張氣氛也白白浪費了,所以我不能讓他運氣好,要設(shè)置障礙,這個障礙的呈現(xiàn),就是把原本與申霽航利益一致的高官太太放在了他的對立面。當31日的時候,申霽航買下泊位,要將自己的船停進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海關(guān)告訴他這個泊位不能給他使用,因為高官太太的船要進來,而這位太太,是誰都不能得罪的。這時候申霽航建議去找新來的海關(guān)關(guān)長通融說情,于是關(guān)長出場,卻沒想到這個關(guān)長在過去,曾經(jīng)與主人公有過一段緣分。
原來申霽航還在做學徒的時候,這位關(guān)長當年也是一個小頭目,春風得意,好上賭博,結(jié)果被巡捕房抓了進去,那個當差的說只要有九塊銀元就能把你保出去,他馬上就寫了一封信給申霽航做學徒的商號的老板,因為那個老板跟他是朋友,沒想到這個老板卻置之不理,反而是申霽航知道這件事之后,用母親留下的九塊銀元的保命錢把他給保了出來,關(guān)鍵時刻的雪中送炭,足以讓別人銘記一生。于是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再次見面,關(guān)長二話不說,要把這個泊位留給申霽航。但事情不會這么順利,當這位新來的關(guān)長得知高官太太是孔家人之后,也是無計可施,事情走入了一個絕境。就在這個關(guān)頭,申霽航想到了一個主意,于是去問關(guān)長,如果這艘船停在江心沒有靠岸,但是有其他船只接了我們的貨物上岸,關(guān)長能不能幫這批貨物辦理入關(guān)?關(guān)長一聽,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事情到此,終于解決。
在這個場景里,一個矛盾解決后又有一個新矛盾產(chǎn)生,環(huán)環(huán)相扣,跌宕起伏,最重要的還是申霽航十六年前的一個善舉,才為他今天贏得這樣一個機會。這個情節(jié)主要講的就是為人之道,而并非什么運氣,人的每一個善舉都會有相應(yīng)的回報,或因人事而遲,卻終不誤也。
其實在我最開始設(shè)計的時候,只寫到了關(guān)長出來,問題解決。但是在后來排演的時候總覺得少了一些什么,我和演員們就在現(xiàn)場一起討論梳理,最后確定了這么一個方案,這種類似的故事深化、故事完善,我與演員一起創(chuàng)作一起修改,也是一個很愉快的過程。
《新民周刊》:非常精彩緊湊的故事,通過這個戲您希望觀眾看到的,或者說,您希望給予觀眾的是什么?
徐?。何蚁M^眾們能對那一代的民族資本家持有敬畏。與現(xiàn)在和平的年代不同,他們在那個年代比我們今天要艱辛許多,他們經(jīng)歷戰(zhàn)爭動亂、日本人和殖民、國民黨權(quán)貴和黑幫勢力,到最后依然能保持住民族的氣節(jié),堅持他們實業(yè)救國的夢想,這是非常值得敬畏的。后來的人在看到這些故事的時候,也應(yīng)該去思索自己的人生和自己的價值觀。拿我們戲劇人來說,我的戲劇觀是什么?我想我是要傳達一種這樣的思考,希望觀眾看到的不僅僅是上海的文化、也不光是上海的男人,我們應(yīng)當要看到的是人的脊梁和人的價值。
海派文化
《新民周刊》:剛才您給我們介紹了《大商海》的許多精彩內(nèi)容和其中的獨到之處,那么您能否跟我們聊聊海派的商業(yè)精神、商業(yè)文化和這座城市的關(guān)系,是如何在戲中體現(xiàn)的呢?
徐?。何掖_實是要做一部展現(xiàn)上海商人藝術(shù)形象的戲。在我的記憶中這樣的戲很少,即使有,影響也不大。上海這座城市在全國工業(yè)的發(fā)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那個時候,這種先進性甚至對全國的工業(yè)都產(chǎn)生了影響,所以我覺得上海商人的形象,應(yīng)當去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就像上面說的,讓觀眾看到那一代的民族資本家的努力和他們過人的能力。而且這種展示,又不能脫離這座城市,要符合上海的精神文化面貌。
我發(fā)現(xiàn)其實沈萊舟——也就是《大商?!分魅斯觎V航的原型形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他經(jīng)歷了殖民的時代、日本人占領(lǐng)上海的時光,又經(jīng)歷了蔣經(jīng)國幣制改革造成國內(nèi)困惑的時期,他看到了內(nèi)戰(zhàn)、又在1949年迎來新中國的成立。在沈萊舟的整個經(jīng)歷中,可以看到上海這座城市在這一時期的變遷。
從沈萊舟的生命過程中可以看到上海,上海也因為有這些和它共進退的人而積淀出越來越豐厚的文化。除了商人的藝術(shù)形象之外,在這部戲里,我設(shè)置了上海男人的群像,我很希望全國其他地區(qū)的人對上海男人有一個真正的認識,而不是僅靠傳聞、影視劇中夸張的展示而產(chǎn)生的曲解。事實上,上海的男人很“男人”,因為他們講誠信、講規(guī)矩、有禮貌、有內(nèi)涵,他們以含蓄為特質(zhì),處理問題的時候盡量不會傷害對方。上海男人骨子里面是筆挺的,也是精神內(nèi)涵里正氣的展現(xiàn)。所以我希望把上海男人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重塑,或者說,去展現(xiàn)他真正的風貌。endprint
《新民周刊》:具體到作品里面,您是怎樣表達這樣的觀念和主題的?
徐?。涸谶@部作品里,我主要設(shè)置了三個男性形象——申霽航、吳慕用和席耀宗,他們是三兄弟,當然這個三兄弟是虛構(gòu)的。我們使用了真實的故事原型和真實的歷史背景,在進行結(jié)構(gòu)和人物設(shè)置的時候,進行了適當?shù)乃囆g(shù)加工。我為什么要設(shè)置這三個人呢?我想通過他們?nèi)齻€典型而不同的人生軌跡讓觀眾看到不同的價值體現(xiàn),從而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
申霽航是一個追夢者,他謙和大氣,有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堅持,用真誠和信譽取得生意上的成功,是一個正氣凜然的人物形象。吳慕用是一個路路通、事事順的形象,他可以周旋在上海形形色色各種層次的人之間,四海之內(nèi)皆為兄弟,這個人看到了申霽航的潛質(zhì),愿意把錢投到申霽航身上,他的每一步投入都確實取得了成功。三兄弟的最后一個叫席耀宗,這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當淞滬戰(zhàn)敗、上海淪陷的時候,大量的民眾都逃往租界,租界形成了一種畸形的繁榮,時值天寒,絨線的需求量節(jié)節(jié)攀升,整個市場供不應(yīng)求,席耀宗看準時機想要聯(lián)合申霽航一同漲價,謀取暴利。但是申霽航反對這種做法,雖然商人要賺錢,但是商人亦有商道,這樣趁人之危、發(fā)國難財無疑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在這個事情上截然相反的觀點某種程度上展現(xiàn)那個時代商人普遍的不同選擇,走向不同道路的人注定分道揚鑣。在這個戲中,我很注意這種層次性和對比性,盡量全面地反映商人的各種形態(tài),也增加話劇的故事性。
《新民周刊》:從《永遠的尹雪艷》到《大商?!罚酥撩髂暧媱澲械囊魳穭 丢q太人在上?!?,這些年您堅持做海派的、表現(xiàn)上海這座城市文化元素的作品,在您看來,上海的文化特色到底是怎樣的?
徐?。荷虾_@座城市應(yīng)該是全國最早接觸了西方文化的地方,它所接觸的西方文化,除了金融、工業(yè)和航海,還有電影、建筑和美術(shù)等文化層次上的東西,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上海一向做得很好。我始終認為,現(xiàn)在文化上有種現(xiàn)象,要么被同化,要么被異化,但是在那個年代西方文化的輸入中,上海人依然有上海人的堅定,從這個方面來講,這個城市和其他地方確實有不一樣,上海人有一種“揚棄”的態(tài)度。體現(xiàn)在小事上,比如喝咖啡、喝酒、享用美食、追求生活的精致的時候,他都有中國人的習慣方式。所以我說在那個年代,上海文化很有特點,我的戲里也會把這種面貌加以還原。
《新民周刊》:現(xiàn)在很多的文藝作品,包括音樂劇、歌劇、話劇,特別是影視,很多表現(xiàn)上海題材都是很表面化的,比如說黃包車,講幾句上海腔的普通話等等,用一種膚淺的、表象化、符號化的形式去表現(xiàn)上海文化,我相信您肯定是不認同的,那么您是怎么看待這種文化現(xiàn)象的?
徐?。耗阏f得很好,很多戲往往會這么表現(xiàn),比如黃包車這個意象——偏偏我們戲里沒有黃包車。就拿這個黃包車來說,好像說他們只有這一個手段去展現(xiàn)過去的上海,用大眾熟知的意象拼湊出當年的城市,如你所說,的確流于膚淺。還有著裝,有些影視劇喜歡給演員搭配莫名其妙的圍巾,從服飾考證來看那時候的人并不這樣打扮,那時候的上海人外面可能會穿著一件非常西化的大衣,絨的或者粗花呢的,但是里面搭配的是傳統(tǒng)長衫,這種穿著在今天看來也是很有味道的。
我們也盡量地避免在這些很容易停留在表面的東西上講文化,真正文化底蘊的東西應(yīng)當從語言上,從待人接物的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而不能刻意去表達。比如我們有一句臺詞,“我多么想回到以前,我們?nèi)齻€人,天天在綠波廊喝茶?!边@句話非常簡單,平淡無奇,但是如果有人問起我的話,這里面有很大的講頭,因為據(jù)考證,當時談生意,尤其是談絨線紡織生意的,天天都在綠波廊里喝茶,他們就在喝茶當中大家交流信息,交流生意經(jīng)。這就是這一句簡單的話里蘊含的東西,一點一滴,文化自在其中,我們不會去特意解釋什么,這樣潤物細無聲的展現(xiàn)反而更有味道?;窭蠋煹摹堆蛐刑煜隆繁旧硇畔⒕秃芏啵覀円膊殚喠瞬簧贇v史資料,我相信在這方面我們能傳遞給觀眾很多富有文化韻味的信息,同時也能增加戲的歷史厚度和文化含金量。
戲劇沉思
《新民周刊》:您的認真和敬業(yè)讓我們相當敬佩,您近些年的這幾部描繪上海的舞臺作品,也有各自的特色,整個一個精神的脈絡(luò)你有沒有總結(jié)過,或是美學的追求,或者導演藝術(shù)風格的追求,您對此有什么把握或者認識嗎?
徐?。簭摹队肋h的尹雪艷》到《大商?!罚俚矫髂?月3日的《猶太人在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jīng)形成了上海題材三部曲的格局。在這三部曲中,《永遠的尹雪艷》是一部抒情性和散文性的作品,它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也沒有震撼的場景場面,它給予觀眾的是一種美,和一種精致的格調(diào)。這就是它的特點,傳達著悠悠的、凄美的感情。
《大商海》的精神內(nèi)涵比《永遠的尹雪艷》來得豐富,也來得強烈,這里面有緊張的沖突和悲壯的場景,我以申霽航的一個心愛的徒弟為例。當日本人用死亡作為威脅來逼迫申霽航做漢奸的時候,這個徒弟打暈了申霽航并秘密護送出去,他自己扮成申霽航迎向日本人的屠刀,用這樣一種忠義和傲氣去感染觀眾。
到了明年的《猶太人在上海》就更具有歷史悲壯性,在那樣一個戰(zhàn)亂和迫害并存的年代,上海人本身的生活也是充滿動蕩和不安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卻仍然能夠接納猶太人到這個城市,和他們一起生活,做到這些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我不能說我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導演風格,我的表現(xiàn)在每一部戲中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每一部戲?qū)ξ襾碚f都是新的命題,但有一點是貫穿如一的,那就是——戲劇是要有品質(zhì)的。我的戲無論是在舞美上,還是音樂上、服裝上、表演上和劇本傳達的意義上,都有對品質(zhì)的追求,我會盡量讓我的戲擁有美學的倒映,絕不會把它低俗化。我認為戲劇是要有靈魂的,每一個劇都要有靈魂在,支撐起整個戲劇的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讓這個靈魂可以觸及到,可以被觀眾感知。所以你也能看到,我的導演量并不多,有時一年也沒有一部戲,但我的每一部戲都要想清楚了才會去做,力求呈獻給觀眾最好的品質(zhì)。endprint
《新民周刊》:您曾是一名出色的戲曲演員,也曾導演了不少戲曲作品,在轉(zhuǎn)型到話劇和音樂劇方面,肯定有很多優(yōu)勢的地方,比如在表演和節(jié)奏的把握上等等,但會不會依然有一些隔閡的地方存在?
徐俊:我很慶幸曾經(jīng)作為一個演員出演了很多作品,這給我?guī)砹嗽S多的好處。首先,我懂得演員的心理,排演的時候演員在臺上跨一小步或者退一小步,猶豫一下或者眉宇間停頓的神情,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可能是這個地方表達得不舒服,或者是太難達到要求等等。這是一種本能的、不假思索的直覺,不需要演員專門、特意地提出。
其次,因為我曾是戲曲演員,這對我實現(xiàn)話劇舞臺上的寫意風格,幫助太大了,我相信如果沒有做戲曲演員時候在這方面的鍛煉的話,很難做到。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導演在意識里想到他要這么做,但是沒有手段告訴演員怎么去實現(xiàn)這種寫意的構(gòu)想。所以在戲劇學院導演課程里的表演課很重要,作為導演必須熟悉舞臺上所有的元素,才能駕馭整個戲的核心,有效地傳達出想要傳達的觀念。我相信在舞臺上只有通過寫意的手段,才能充分解釋舞臺的假定性。當舞臺越真的時候,其實它越假;當舞臺什么都沒有的時候,觀眾的想象力反而豐富起來,因而它就越真,這和中國戲曲的表達一模一樣。
所以我不贊同英國話劇里用一個真實的木制馬匹表達戰(zhàn)馬這個形象,人在舞臺底下操作,雖然這不完全是具象,但起碼架構(gòu)是具體的,這種表現(xiàn)非常笨拙,而在戲劇寫意的舞臺上,一個馬鞭就完全足夠了,不需要那么吃力的布置。我希望我的演員能夠通過自己的表演讓整個舞臺充實起來,而不需要那么多限制觀眾想象力的道具,這應(yīng)該是我不斷探索的一個方向,也會成為我導演的一種追求。
《新民周刊》:之前的那部《永遠的尹雪艷》很有亮點,首先它是女性的題材,演員很漂亮,服裝又設(shè)計得很好,又有上海老歌等一些經(jīng)典元素,都是很吸引眼球的,所以那次票房、社會影響和口碑都非常好。但這次不然,完全是一個男人戲,而且是突出上海的商業(yè)文化,又講一些類似商業(yè)道德這種很沉重、宏大的命題,您是不是會擔心這些內(nèi)容有可能影響到票房?
徐俊:這兩個劇題材不一樣,亮點也不一樣?!队肋h的尹雪艷》畢竟還有白先勇老師的號召力,還有胡歌等明星的加盟,在這部戲里我們把那個年代的精致做到了極點,在這個年代在舞臺上看到那些確實很有吸引力,不乏有家庭穿著正裝來看戲,媽媽和女兒都穿著旗袍,因為戲里的情緒感染了他們,或者說把他們過去丟失的記憶重新喚了回來。
《大商海》則和《永遠的尹雪艷》不同,我相信一部好的作品是要通過好的口碑一點點傳遞出去的,現(xiàn)在的票房還是未知,也許首輪演出達不到《永遠的尹雪艷》那種盛況,但我有這個耐心,也相信我們戲劇的品質(zhì),相信它在觀眾中建立的口碑,在以后的演出中,這部戲還會不斷地加工打磨,務(wù)求做到越來越好。 “十年磨一劍”,一部好的戲劇也是需要時間的,即使《永遠的尹雪艷》,在我們搬上舞臺之前,白老師也已發(fā)表了整整四十八年,積累了四十八年?!堆蛐刑煜隆樊吘惯€是一個寫企業(yè)的小眾作品,沒有達到外面暢銷文學的地步。
《新民周刊》:您怎樣看待目前商業(yè)和文化相結(jié)合的現(xiàn)象?
徐?。荷虡I(yè)和文化,首先還是文化重要,當你的文化做到了之后,商業(yè)價值也會隨之而來。當你純粹地想著要追求商業(yè)價值而忽視了對文化的挖掘,那這個高度就永遠達不到。所以之前我也說了,我有足夠的耐心先把文化這一塊做好,商機一定會有的。
《新民周刊》:目前上海的戲劇市場,空前多元與繁榮,層出不窮的劇目,面對各式各樣的觀眾群體,幾乎都能賺個盆滿缽滿。但真正意義上成功的,留得下、傳得開的作品卻并不多,對此您有何看法?
徐?。旱拇_,現(xiàn)在上海話劇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這種形態(tài)的釋放倒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相信有些觀眾是明白的,有些戲在商業(yè)上很成功,但卻不能被稱為真正的話劇,甚至于和話劇都沾不上邊。但是它創(chuàng)造的商業(yè)價值很成功,觀眾也愛看,這種形式的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性,我們也不能說這種存在是完全不好的。雖然我們從思想性、藝術(shù)性和專業(yè)性來要求它們的話,它們明顯地存在許多缺陷,但恰恰迎合了市場,這也證實了我們這個社會的開放性,大家都可以來嘗試,都可以來欣賞,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呈現(xiàn)這種藝術(shù)。
呈現(xiàn)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沒有必要去質(zhì)疑、反對甚至抵制,我們可以讓它們充分地釋放,但是這些形態(tài)到最后一定要有一個歸結(jié),這個歸結(jié)還是應(yīng)該落到舞臺本身,落在戲劇人本身的責任上。我希望引導現(xiàn)在的年輕人看真正的好劇,如果我也想在商業(yè)模式上做那些東西,運用我的專業(yè)基礎(chǔ),可能比別人會做得更好,更吸引人。但是我不會去走入那個形態(tài),在我心里始終堅持著對戲劇本身的責任和使命。
《新民周刊》:感謝徐老師帶給我們的許多對話劇、對戲劇寶貴的思考,最后想請問您一個問題,從您專業(yè)角度來看,可不可以告訴讀者,怎樣才是一部好的話劇或者好的戲劇作品?
徐?。喝绻靡痪湓挼脑?,好的戲劇一定是有靈魂的。以前黃佐臨老先生有一出戲,演的時候最后觀眾只剩一個,就是他的好朋友巴金,最后巴金先生站起來給予熱烈的鼓掌。我只想舉這么一個小例子,來讓大家思考,這部戲劇到底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戲劇?也許你想出的這個答案,就是判斷一個作品好壞的依據(j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