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辛
簡娜很漂亮,清純可人,一頭短發(fā)看上去很俏皮,笑起來眼睛瞇瞇地成一條縫,一點沒有憂郁氣,說話條理邏輯很清楚,
一切看上去完美安好,學習一向名列前茅,優(yōu)秀得高處不勝寒,但是聽完她的故事,我的心隱隱地被揪起來。
缺失愛的孩子心底永遠是空蕩蕩的,那空蕩蕩的心坑永遠也填不滿,食物解決不了安全感,肚子飽了心還餓著,越撕扯越痛苦,
缺失的恐懼讓心與外界豎起了一堵水泥墻,打不穿鑿不爛。
即便很多事已經(jīng)釋懷了,即便一切看上去很美,但那些成長經(jīng)歷里的缺失,依然存在后遺癥。
我想我需要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有前途的未來
問:你喜歡你的大學校園生活嗎?
簡:說不上來喜不喜歡,我在這里讀書,這里生活,我必須接受這里的一切人和事,但是我喜歡獨自一個人呆著,我現(xiàn)在在一個行政機關做實習生。
問:實習生活對于你的狀態(tài)有改善嗎?
簡:沒有改善,現(xiàn)在是因為明顯感覺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融不進去,沒朋友。
問:自己有找過沒有朋友的原因嗎?
簡:沒有具體地去想過原因,就是突然的感覺,現(xiàn)在在實習單位,大家為了自己不停地爭,因為我保研了沒有競爭關系,他們不把我當作對手。我每天就觀看他們表演,覺得如果我要是參與肯定頭破血流。如果大家聚會,我會很害怕一群人熱鬧,不知道說什么,自己一個人玩。雖然我跟同事們住一起,但我喜歡一個人去上班。
問:其實不合群沒有什么不對,不是只有合群的人就一定是好的,在每個獨立的個體角度而言,沒有對與錯,只要你自己在獨處中自得其樂就好。
簡:我一個人有時候很開心,但有時候也很無助,無助的時候我就吃東西,睡覺,或者呆著。我現(xiàn)在控制不了吃東西,就不停地吃,吃完吐,胃疼。
問:那你覺得是什么事情讓自己對食物失去控制?
簡:大概是情緒吧,具體的沒有去深究過,但是很痛苦,很無助。覺得時間好慢,好慢,每一刻都想吃東西,度日如年。如果時間快一點,來不及升起欲望,轉眼就是新的一天了。
問:去醫(yī)院看過嗎?
簡:去過,醫(yī)院沒有給出明確的診斷,也沒有開藥,說最好能做一些心理輔導。后來實習忙起來,也正好那段時間我被保研了,心情還不錯,就沒有再堅持去做心理輔導。
問:也許你的力氣用在了學習上,能被保研重點大學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這是你獨一無二的擁有,做不到你這種高度的人也會問這種同樣的問題,問題在于各自的關注點和需求在哪里。
簡:可是,這個“擁有”我并不在乎。
問:你剛才說到過被保研的時候心情還不錯,為什么又會在那個時候想研究死亡的方法?
簡:事實上我自己也很矛盾,覺得活著沒意思,我想我需要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有前途的未來。生活無望,或者覺得這樣的自己根本融不進其他人的世界。但是保研的消息確實在當下那個現(xiàn)實世界里讓我有點成就感,總之很分裂的感覺。
問:你說到想要一個溫暖的家,你覺得家的理想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
簡:我不知道理想狀態(tài)是什么,但是腦子里有過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畫面。我是單親家庭,他們在我6歲的時候離婚了,爸爸一直一個人,媽媽再婚了,我跟著爸爸。
問:他們的分開對你打擊很大是嗎?
簡:當時我還小,也沒有什么感覺。
問:后來你跟父親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交流多嗎?
簡:不交流,爸爸也不太管我,因為他工作一直很忙,喝酒。后來長大了些,晚上有時候會偷跑出去玩,他都不知道。
再見 老師
問:你第一次戀愛是什么時候?
簡:高中。對象是我的高中老師,他大我10歲。第一次見他,我能想到的就只有魯迅文章中身著青色長袍,戴著金絲邊眼鏡,一臉嚴肅的教書先生。那個時候我心里是很苦悶難熬的,也很孤獨。因為爸爸的工作特別忙,高中期間都是老師一直都在照顧我,后來老師就成了我的男朋友。在他的陪伴下,我如愿以償考上某985高校,后來我們就分手了。
問:他為你還是付出了挺大的代價的,但是后來為什么又分手了呢,是因為距離嗎?
簡:不是因為距離,分離我是不怕的,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怕的是長大。我有了自己想要嘗試的東西,自己想要努力的目標,而他沒有類似考上好大學那么明確的目標,所以我很努力,只是他停留在原地,不然我真的有想過跟他結婚。終于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我再不是那個什么都需要他照顧的小女生,他說我們分手吧。我哭了一路。一個禮拜,兩個禮拜,我知道我只是還不適應而不是想念。
問:那時你還在讀高中,已經(jīng)想到這么長遠的問題了?
簡:因為家里一直沒有人管我,基本我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處理,爸媽就是給錢管飯。
問:大學期間再沒有新的戀情嗎?
簡:沒有,我只想自己待著。
問:可是你現(xiàn)在還在實習期間,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怎么應付工作?
簡:所以我打算提前結束實習半個月,已經(jīng)跟領導說了,然后回學校繼續(xù)上學,給自己時間緩緩,至少讀書是允許一個人的。
問:也許回到學校還會遇到和人打交道的情況,這個問題是逃避不過去的,你想過嗎?
簡:想過,但是硬碰硬,我覺得我還是承受不了。
問:那你覺得自己生活的理想狀態(tài)是什么呢?
簡:我對理想狀態(tài)沒有太高的要求,一個人的時候別人就不會說:“你看她好像一條狗啊!”有一個女性好朋友知道我為什么難過,陪我吃吃飯。有一個男生喜歡我寫的詩,喜歡吃我做的飯。
問:你親耳聽到過有人說你像一條狗這樣的話嗎?
簡:沒有,但是我和周圍的人事那種不能融入感,讓我感覺到得周圍的眼光,覺得別人應該是這么認為的。
問:你現(xiàn)在和父母的關系好嗎?
簡:現(xiàn)在關系都很好的,我已經(jīng)原諒他們了。
P.S:
簡娜是優(yōu)秀的,為什么外在的優(yōu)秀,會令我們更自卑?心理學家分析,自卑必然有這樣的原因——童年獲得的愛太少。這可以從簡娜童年的經(jīng)歷找到根源——父母離異,缺失了父母之愛。從簡娜的經(jīng)歷還可以看出來,父母離異雖然對她的打擊非常大,但是她把憤怒與悲傷深深地壓抑在心底,從而給了自己“沒什么感覺”的假象。
抑郁癥常源自兩個原因:一是重大的喪失;二是壓抑的憤怒。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重大的失去,如親人離世或失戀等,會導致重大的悲傷。本來,失去發(fā)生時的第一時間所產(chǎn)生的悲傷與淚水,是有治療效果的,只要悲傷能在我們身體上自然流動,這份療愈就會自然產(chǎn)生。然而,我們的頭腦認為,悲傷是太痛苦的情緒,于是會壓抑悲傷,導致悲傷不能流動,最后卡在心里,卡在身體里,久而久之形成了所謂的抑郁。
P.S:
心理學家提示,抑郁癥的爆發(fā),常是一個新的失去,觸發(fā)了過去的重大失去所伴隨著的極大的悲傷。簡娜希望從老師身上尋求到童年缺失的那份愛,向外尋求解決方法終會失敗,最后失戀觸發(fā)了過去失去父母的悲傷,從而導致了抑郁癥的爆發(fā)。
“既然死都不怕,還怕活著?”有人會用這樣的問句來質問因抑郁癥而游走在自殺邊緣的人,想以此來喚起他們活著的勇氣。然而,有的事情比死更可怕,那就是——自己不是個東西。所以,直面憤怒可能要跨過一點——對憤怒的羞愧??吹讲⒒膺@份羞愧,是釋放憤怒的關鍵所在。
如果可以,如何拯救一個徘徊在自殺邊緣的孩子?實際上,只要將心的那一層黑——也即憤怒與仇恨化解掉,愛就能真正出來。
1.讓他明白,抑郁很可能是對憤怒的壓抑;2.幫他發(fā)現(xiàn),憤怒從何而來;3.學習表達憤怒,若憤怒主要是針對父母,而父母也愿意,讓父母主動向孩子認錯;4.重新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自己對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