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君,高玉時,葛慶聯(lián),陳大偉,唐夢君,賈曉旭,陸俊賢(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家禽研究所,農業(yè)部家禽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江蘇揚州225125)
我國是世界蛋雞養(yǎng)殖大國,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蛋雞產業(yè)迅速發(fā)展,產量大幅度提高,人均雞蛋消費量逐年增加,從1985年開始我國雞蛋產量始終位居世界首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2年我國父母代雛雞累計銷售量為2 514.47萬套,商品代蛋雞平均存欄量維持在14.5億只左右,年雞蛋產量約為2 436萬t,人均占有量超過18 kg,接近西方發(fā)達國家水平。
然而,雞蛋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周轉過程中,由于蛋殼質量低,雞蛋破損問題普遍存在。調查發(fā)現(xiàn),在正常飼養(yǎng)管理情況下,質量低劣雞蛋占雞群總產蛋的7% ~17%,蛋殼破損率一般占總蛋量的3%~5%,據(jù)統(tǒng)計每年因蛋殼破損給蛋雞養(yǎng)殖業(yè)帶來的經濟損失在5億元以上,蛋雞的蛋殼品質問題正日益受到家禽生產者的關注。因此,研究蛋雞的蛋殼質量,探討改善蛋殼質量的途徑,對減少禽蛋生產企業(yè)的損失和促進蛋雞產業(yè)發(fā)展尤為重要[1-3]。筆者選擇文昌雞、蘇禽青殼蛋雞、海蘭褐、海賽克斯褐、伊莎褐、羅曼褐、京紅1號以及新楊褐等8個雞種為試驗素材,研究不同雞種、飼養(yǎng)方式以及產蛋階段蛋殼品質的差異,旨在為蛋雞育種、養(yǎng)殖以及雞蛋保存運輸提供科學依據(jù),對提高養(yǎng)殖戶經濟效益和保障消費者消費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1 試驗雞種 以羅曼褐、京紅1號、海蘭褐、新楊褐、海賽克斯褐、伊莎褐、文昌雞和蘇禽青殼蛋雞等8個雞種為研究對象,試驗雞種來自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
1.2 試驗雞的飼養(yǎng)管理 隨機選擇同批出雛的健康的8個雞種商品代母雛各100只,在相同環(huán)境下進行飼養(yǎng)管理,育成期和產蛋期采取籠養(yǎng)方式;同時隨機選擇同批出雛,健康的蘇禽青殼蛋雞母雛100只,采用舍內平養(yǎng)方式,密度為8~9只/m2。所有雞種飼喂相同的飼料,試驗雞產蛋期基礎日糧配方及營養(yǎng)水平一致,具體見表1~2。
表1 產蛋期基礎日糧的組成
1.3 項目測定 隨機選取39周齡籠養(yǎng)條件下同一天收集的8個雞種雞蛋各30個,進行蛋殼強度、蛋殼厚度、蛋形指數(shù)以及蛋殼顏色等指標的測定。隨機選取39周齡平養(yǎng)和籠養(yǎng)飼養(yǎng)方式下同一天收集的蘇禽青殼蛋雞各30個,測定相關蛋殼品質,測定指標同上。分別在21、30、39、48、57和66周齡隨機選取海蘭褐殼蛋雞同一天收集的雞蛋各30個,測定相關蛋殼品質,測定指標同上。
表2 產蛋期基礎日糧的營養(yǎng)水平
1.4 測定指標 蛋殼強度:使用FGX-5R型蛋殼強度測定儀測定,將蛋垂直放在蛋殼強度測定儀上,鈍端朝上,測定蛋殼表面單位面積上承受的壓力,單位為kg/cm2;蛋殼厚度:使用ETG-1061A型蛋殼厚度測定儀進行測定,分別測定鈍端、中端、銳端3點厚度值,求其平均值,單位為mm;蛋形指數(shù):使用游標卡尺測量蛋的縱徑和橫徑,以mm為單位,精確度為0.1 mm,蛋形指數(shù)=縱徑/橫徑;蛋殼顏色:使用QCR型蛋殼顏色測定儀進行測定,白色為100,黑色為0。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使用Excel軟件建庫、處理,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采用Duncan’s和LSD進行均值間多重比較。
2.1 不同雞種部分蛋殼品質的比較 由表3可知,新楊褐的蛋殼強度最小,為2.75 kg/cm2;文昌雞和蘇禽青殼蛋雞次之,三者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但與羅曼褐、京紅1號、海蘭褐和海塞克斯褐呈顯著差異(P<0.05),與伊莎褐呈極顯著差異(P<0.01)。蛋殼厚度以新楊褐、文昌雞和蘇禽青殼蛋雞相對較低,為0.36 mm,顯著或極顯著低于其他雞種(P<0.05 或 P <0.01)。蛋形指數(shù)以文昌雞最大,為1.32;其次為蘇禽青殼蛋雞,為1.31,與其他雞種之間分別呈極顯著(P<0.01)和顯著差異(P<0.05)。蛋殼顏色數(shù)值以蘇禽青殼蛋雞最大,為63.18;其次為文昌雞,為50.94;蘇禽青殼蛋和文昌雞蛋殼顏色數(shù)值均極顯著高于其他雞種(P<0.01)。
表3 39周齡8個雞種部分蛋殼品質的比較
2.2 蛋殼強度與蛋殼厚度、蛋形指數(shù)以及蛋殼顏色相關性分析 該試驗結果表明,蛋殼強度與蛋殼厚度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1;蛋殼強度與蛋形指數(shù)和蛋殼顏色均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137和-0.246,但差異均不顯著(P>0.05)。
2.3 不同飼養(yǎng)方式之間蛋殼品質的比較 由表4可知,蘇禽青殼蛋雞不同飼養(yǎng)方式下蛋殼品質差異不大。其中,蛋殼強度和蛋殼厚度均為籠養(yǎng)方式下略高于平養(yǎng),但差異不顯著(P >0.05)。
表4 平養(yǎng)與籠養(yǎng)條件下蘇禽青殼蛋雞部分蛋殼品質的比較
2.4 不同周齡之間蛋殼品質的比較 海蘭褐蛋雞不同周齡之間蛋殼品質差異較大由表5可知,66周齡內蛋殼強度隨著周齡增加先逐漸變大,至48周齡時最大(3.15 kg/cm2);此后逐漸變小,至66周齡時最小(2.31 kg/cm2),66周齡時蛋殼強度與21、30、39、48以及57周齡之間差異極顯著(P<0.01);蛋殼厚度21周齡和66周齡最小,均為1.30 mm,極顯著低于30、39 和48周齡(均為0.39 mm)(P <0.01),顯著低于57周齡(1.29 mm)(P<0.05);蛋殼顏色、蛋形指數(shù)各產蛋周齡差異均不顯著(P>0.05)。
表5 海蘭褐蛋雞不同產蛋階段部分蛋殼品質的比較
蛋殼是禽類繁殖所必需的一種高度精密有序的礦化結構,是由方解石晶體(CaCO3)沉積于蛋殼膜上而形成的[4]。蛋殼質量一直是育種計劃中備受關注的項目之一,蛋殼厚度和強度為雞蛋重要質量指標和經濟指標,一般認為蛋殼厚度在0.35 mm以上時,具有良好的運輸性和保存性[5]。研究表明,不同禽類或不同品種之間蛋殼強度、厚度以及蛋形指數(shù)等均存在一定差異[6-8]。該試驗結果表明,文昌雞和蘇禽青殼蛋雞蛋殼顏色相對較淺,其數(shù)值極顯著高于其他引進雞種和培育雞種;蛋形指數(shù)分別極顯著和顯著大于其他引進雞種和培育雞種;蛋殼強度和蛋殼厚度以新楊褐、文昌雞和蘇禽青殼蛋雞相對較低,顯著或極顯著低于其他雞種,研究結果與趙超等試驗結果基本一致[9]。相關性分析表明,蛋殼強度與厚度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1。
目前我國蛋雞飼養(yǎng)方式主要有籠養(yǎng)和平養(yǎng)2種,另有少部分采用生態(tài)放養(yǎng)。研究表明,不同飼養(yǎng)方式之間雞蛋品質存在一定差異[10-11]。蘇世廣等[12]研究表明籠養(yǎng)和林地放養(yǎng)雞的蛋殼強度顯著強于平養(yǎng)雞。該試驗結果表明,飼養(yǎng)方式對蘇禽青殼蛋雞蛋殼強度和蛋殼厚度具有一定的影響,其中籠養(yǎng)略高于平養(yǎng),但差異不顯著。
雞蛋品質受產蛋日齡的影響較大,不同產蛋階段常規(guī)品質、營養(yǎng)成分含量以及雞蛋對礦物元素的沉積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13]。筆者對66周齡內不同產蛋階段海蘭褐蛋殼品質研究表明,48周齡蛋殼強度達到最大,此后逐漸變小,66周齡最小,與其他周齡間差異均呈極顯著(P<0.01);21周齡(產蛋初期)和66周齡(產蛋末期)蛋殼厚度最小,顯著或極顯著低于其他周齡(P<0.05或P<0.01)。由此可見,產蛋末期蛋殼質量較差,在實際生產中應酌情考慮在產蛋末期蛋雞飼料中適量添加鈣磷含量,以提高其蛋殼品質,并且在產蛋末期雞蛋運輸過程中應格外小心,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人為損失。
[1]高英衛(wèi).影響蛋殼質量的因素和提高對策[J].中國家禽,2006,28(6):44-45.
[2]宋惠芝,王俊,葉均安.雞蛋蛋殼受載特性的有限元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2006,32(3):350 -354.
[3]ROBERTS J R.Factors affecting egg internal quality and eggshell quality in laying hen[J].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2004,41(3):161 -177.
[4]俞路,王雅倩,章世元,等.雞蛋殼內部組成、構造及其質量的基因調控技術[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08,20(3):366 -370.
[5]JONES D R,ANDERSON K E,CURTIS P A,et al.Microbial contamination in inoculated shell eggs:effects of layer strain and hen age[J].Poultry Science,2002,81:715 -720.
[6]田向學,劉曉明,張克剛,等.不同品種雞蛋品質與蛋營養(yǎng)物質分析比較[J].家禽科學,2009(11):31-32.
[7]寧中華,王忠,徐桂云,等.高產蛋雞放養(yǎng)對生產性能和雞蛋品質的影響[J].中國家禽,2004,26(6):12 -14.
[8]王曉霞.家禽孵化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1:59-65.
[9]趙超,馬學會,張國磊,等.不同品種蛋雞雞蛋品質的比較分析[J].中國飼料,2006(1):18-20.
[10]石建州,康相濤,孫桂榮,等.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固始雞蛋品質的影響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6(2):69-71.
[11]趙超,谷子林,仝軍,等.飼養(yǎng)方式對雞蛋品質影響的研究[J].中國家禽,2005,9(1):108 -110.
[12]蘇世廣,吳義景,李俊營,等.不同飼養(yǎng)方式對淮南麻黃雞蛋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21):12866 -12867.
[13]張佳蘭,高玉鵬,昝林森,等.蛋雞周齡對蛋質量和蛋黃占蛋白比例的影響[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7,35(8):65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