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炳炎
上學讀書時,我就對愛迪生的“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靈感”這句勵志名言,印象頗深。我把它工整地寫在筆記本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最近,偶讀介紹這句名言的一篇文章,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句當年流行的名言只表述了一半。它的原話應是“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靈感,但這一分靈感恰恰是最重要的!”
據資料介紹: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為鼓勵青年朋友們奮發(fā)進取,有關部門專門挑選了一些勵志格言公開發(fā)表。愛迪生的這條名言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迅速流行開的。至于為什么要刪掉一半?據推測:當時我們剛從“文革”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國家百廢待興。只表述這半句名言的初衷,主要是鼓勵大家勤奮學習,埋頭實干,而不是單純強調個人天才之說。但這一刪,卻曲解了愛迪生要表達的原意。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細想起來,愛迪生所說的“一分靈感”,就好似一層窗戶紙,那為什么絕大多數人終生不能突破呢?這是因為人與人是有差異的。比如有男女之別;比如有人愛動,有人喜靜;比如有人能文,有人善武。正是因為這種差異性,某些人干他自己得心應手之事,其他人無論如何也干不好。由于個人特長、興趣、靈感不同,導致了大家即便是起步一樣、外界條件完全一樣,期間都埋頭苦干、揮汗如雨,但最后的結果卻大相徑庭。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一分靈感,前面的九十九分汗水極有可能白流,這并不是簡單的唯心論。
西方有這樣的一句諺語:“上帝在關閉一扇窗戶的同時,也開啟了另一扇窗戶。”其實,重要的并不是要否認人的差異性,而是讓我們正確地分析自己,找出身上的閃光點,更好地揚長避短,這才是明智之舉,這也是愛迪生那句名言的應有之義。相反,如果我們不顧自身情況和客觀條件,刻意地追求完美,最終極有可能事與愿違。
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就讓我們更好地審視自己,把握那一分靈感,將全部能量在那一點上凝聚迸發(fā),奔跑出屬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