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有高考排名就有高考狀元,有高考狀元就有無數的擁躉者。盡管高考之前許多新聞媒體和教育行政部門就曾信誓旦旦,強調今年不再熱炒高考狀元,可到了亮分之時,各種“狀元新聞”還是鋪天蓋地撲面而來。本人雖說無追捧名流之雅好,但由于工作關系,對這些考場上的得意者的學習方法、生活經驗還是不能不多上一份關注。因為這或許會成為我日后為弟子們指點迷津點石成金的錦囊妙計和絕佳法寶。遺憾的是這類新聞看得多了,卻并未使我生出一絲“淘盡黃沙始到金”的欣悅,反倒有一種“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失落。原先在我心目中還算高大的狀元們的形象也在一篇篇“狀元新聞”的解讀中漸漸變得矮小和模糊。
首先,在這龐大的“狀元部落”中少有男孩偉岸的身軀,多為女孩纖弱的身影。我對女性并無性別上的歧視,我也知道女孩子讀書更用功,做題更仔細,比男孩更有定力。但畢竟男女有別,生理與思維上的差異往往決定了她們當中多數理科遜色于文科??傻搅酥袊母呖伎紙錾希瑓s幾乎呈現出一派陰盛陽衰之勢,理科狀元亦多為女性斬獲,這多少讓人有些納悶。一位曾參加過高考命題的資深學者道出了個中玄機:“如今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是昔日的精英教育,高考出題自然也要力求平易,給那些中下等水平的學生一個機會。”原來正因為今天高等教育的平民化,使得這招生考題也“平民化”了。一位狀元小姐在談及成功之道時直言不諱:“我的成功秘訣只在于解題時比別人多了一份謹慎與小心?!薄爸斏髋c小心”固然是一種良好的素質,可這高考畢竟是一場選拔人才的考試啊,你能指望著將來憑“謹慎與小心”來推動中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命題者在力求“平易”的同時就不能適當增加一些帶有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含量的考題,讓那些具有較高智商、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子脫穎而出?
其次,狀元多為“小家碧玉”,鮮見“大家閨秀”。以我所在的江蘇為例,省狀元誕生于一所縣級中學,各市狀元也大多出自一些縣級乃至鄉(xiāng)鎮(zhèn)中學,擁有優(yōu)質生源、優(yōu)質師資、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市級中學在高分層上并無明顯優(yōu)勢。也許在局外人看來,中國的城鄉(xiāng)教育水平已無太大差異,只有身處基層學校的師生才知道,這區(qū)區(qū)一個狀元背后付出的是多么高昂的“成本”!教育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市級中學“素質教育”,縣區(qū)中學“應試教育”,鄉(xiāng)鎮(zhèn)中學“野蠻教育”。何謂“野蠻”?集中營式的管理,夜以繼日的苦拼,年復一年的留級(成績不合格者),漫無假期的補習……讓“三流的生源”、“二流的師資”考出“一流的成績”,這又談何容易!出自這樣的學校中的狀元,后勁能有多大?潛力還有幾何?難怪一所名牌大學的招生負責人在一個公開場合道出了這樣的苦衷:“我們就怕錄取那些非重點中學中高分密集的學生?!蔽蚁脒@位官員絕不會在招生工作上有“門第觀念”,歧視普通中學,實在是因為一些中學完全榨干了學生的油水,你讓這些孩子到大學怎么去發(fā)展!更令人不安的是,今天許多的復讀生也加入到了狀元隊伍中來。這類狀元將來進了大學能有多大的發(fā)展空間?
最后,便是考場上眾多高手的缺失,使得那些高考狀元成了“矮子里的將軍”。某市一位高考狀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得好:“感謝我的兩位師兄被保送清華而沒有參加高考,有他們在這狀元是輪不到我的。”原來早在高考之前,不少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的成績優(yōu)異者已被北大清華中國科大上海交大等重點高校搶先錄取,另有不少優(yōu)秀學生放棄國內高考直接選擇了境外的名牌高校。而且隨著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手退出考場上的競爭而通過其他渠道進入大學。既如此,這高考狀元的“成色”也就實在令人難以恭維了。
既然高考狀元的桂冠靠“謹慎與小心”就能獲得,靠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蠻干也可取得,靠眾多高手的退出僥幸可摘得,靠年復一年的復讀也能得到,甚至有的靠加分而成,那么這一塊狀元的“金字招牌”到底還有多少“含金量”?如此成色的狀元哪里還值得眾多媒體喋喋不休為其大唱贊歌?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亭湖中學)
責任編輯 ? 蕭 ?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