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艷
摘? 要:隨著近幾年來湖南省職業(y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高速發(fā)展,空間建設成為教師的重點任務。本文從設計理念與思路、資源整合、空間應用三個方面闡述以“世界大學城”為依托的英語網絡學習空間建設。
關鍵詞:世界大學城;英語;網絡學習;空間建設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課題“高職英語移動微學習實證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編號:XJK013CZY009)
一、設計理念與思路
信息化只有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才有活力和生命力。學校辦學定位決定著專業(yè)和課程的定位,課程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系統(tǒng)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要素,是為培養(yǎng)切合企業(yè)實際、符合企業(yè)對員工素質要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及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技能的目標服務的。高職英語課程是我院三年制大專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自學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總體目標,為學生進行后續(xù)專業(yè)英語學習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本課程要求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英語技能和相關職業(yè)技能,能在日?;顒雍团c未來職業(yè)相關的業(yè)務活動中進行一般的口頭和書面交流,用英語完成常規(guī)職場環(huán)境下基本的涉外溝通任務。同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
本空間建設以“工學結合、能力為本”的職業(yè)教育理念為指導,“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以技能為本位”,注重素質教育,關注語言學習者的個性差異,強調學習過程,關注就業(yè)需求。
本空間將通過欄目板塊的設置完成角色定義,重新整合資源,嵌入英語實用信息系統(tǒng),實現單詞查詢、視聽學習、互動交流于一體,多元、自主、泛在的學習空間為師生搭起無限創(chuàng)新的舞臺,實踐了教學形態(tài)的蛻變。
二、資源整合
本空間堅持引導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創(chuàng)建了涵蓋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學課件等13類252個資源的高職英語課程資源庫,供學生線上線下、課內課外英語學習使用?;诳臻g互動實現了資源師生共享、即建即用,視聽練習跨越時空,即時指導,作業(yè)提交、個性批改,群組交流、答疑解惑。
空間資源共分三大模塊:課程基本資源、課程拓展資源、學習情趣資源。(1)課程基本資源:涵蓋不同職業(yè)日常生活及涉外工作中共性的典型英語交際任務,以日常生活為主線,以典型生活活動中需要的英語知識和技能為線索組織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應用能力,并為其進一步學習行業(yè)英語打好語言基礎。(2)課程拓展資源:立足于我院各大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所面向的各個行業(yè),依據企業(yè)對人才的需求、與英語有關的典型工作環(huán)節(jié)或場景設計教學內容,力求使學生具備運用英語在工作過程中進行基本交流的能力。(3)學習情趣資源:旨在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培養(yǎng)學生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等良好品德,從而實現其全面發(fā)展。
三、空間應用
本空間應用于英語課程教學,分為課前準備、課中實施、課后自主學習三個部分。
課前準備有以下步驟:(1)制定教學目標。(2)分析學習主體。(3)設計任務活動。(4)準備教學資源。
下面將以行業(yè)模塊中學習情境“熟悉公司環(huán)境”中的學習任務“介紹公司”為例,來談談如何利用英語網絡學習空間優(yōu)化英語教學,促進學生英語的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學習。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以及對學生現有英語水平的調查,我們的學生大多英語詞匯量小,句子、語法結構不清,學習方法欠缺,參與意識不強。但他們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愛表現,動手能力強。為了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英語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長處,本任務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1)教師指導。教師打開世界大學城英語網絡學習空間,展示公司組織結構圖和辦公室布局圖,供學生復習舊知,鞏固前面所學辦公詞匯。然后播放預先準備的帶人參觀公司的對話范例,學生跟讀并模仿。(2)真實交際。學生在教室里按任務小組建立各自的“房間”,討論辦公室常見布局和其理由,并進行“參觀公司”的角色扮演,教師扮演“路人”角色,可進入各個房間監(jiān)督和促進語言對話。本任務的考核與評價分為小組互評、教師點評,最后選出幾個最佳:最佳公司、最佳陳述員(公司負責人)和最佳PPT制作小組。
課后,學生可通過英語網絡學習空間點擊回放該學習任務的課件、教學視頻、對話練習文本等資源復習所學,同時,也可以查看相關圖片類、視頻類、網址類和圖書類資源,隨時與教師、同學交流學習心得,讓知識得以拓展和內化。
結束語:依托世界大學城建設以學生為中心、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英語網絡學習空間,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運用該空間進行教與學,使英語課程變活、課堂變大、時空延伸,使教學立體化、全景化,實現師生平等交流和跨時空互動,教學評價多元、動態(tài),學生學習自主探究,實現信息技術個別應用向融合創(chuàng)新轉變。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魯玲,劉小欣.高職高專學生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現狀分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高教,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