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萍,女,漢族,新疆阿克蘇人,現為四川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國際貿易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商務管理。
摘要:隨著《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的熱播,非洲國家出現了一股“中劇”熱。中國同非洲國家具有良好的外交關系,雙方進行經貿文化交流也有很多年歷史,此次中國影視作品在非洲受歡迎也是多年努力的結果。本文對中國影視作品進入非洲進行了PEST和SWOT分析,并利用營銷組合4P理論對影視劇出口策略進行分析,希望中劇能夠在非洲獲得一席之地。
關鍵詞:宏觀環(huán)境;SWOT;影視作品;非洲;4P
一、中國影視作品進入非洲的環(huán)境分析
非洲有59個國家,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接近10億,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4%。非洲地大物博,資源豐富,鉆石、黃金、翡翠、石油、經濟林木久負盛名,有“世界原料庫”之稱。
1、政治環(huán)境(P)。2000年后,非洲的政治局勢發(fā)生了重要變化,政局趨于穩(wěn)定,國家更加團結。非洲大陸整體已形成“摒棄暴力,尋求和平”的勢頭。2、經濟環(huán)境(E)。2001年7月“非洲聯(lián)盟”正式宣告成立,為非洲的整體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1999年—2008年,非洲經濟年均增長率為4.6%,超過此前十年年均增長的兩倍。3、社會環(huán)境(S)。非洲城市居民現階段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網絡、電子設備充斥著非洲城市的大街小巷。4、技術環(huán)境(T)。目前非洲專門從事電影工作的人數已經達到數千位。尼日利亞的“瑙萊塢”、非洲電影金像獎已經成為非洲本土電影業(yè)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二、中國影視作品進入非洲優(yōu)劣勢分析
(一)優(yōu)勢分析(S)
1、量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關注度也越來
越高,電影電視成為人們精神娛樂的一個主要載體。2、通俗。我國的影視作品除了講述歷史的類型,大都通俗易懂,反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現實,具有比較濃厚的生活氣息,能引起觀眾共鳴。3、文化。中國文化悠久,現階段人們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中國的功夫、飲食、中醫(yī)等已經通過一部分影視作品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影響力。4、技術提升。中國電影電視產業(yè)經發(fā)展,積累了非常多的拍攝經驗和技巧,電影電視畫質水平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
(二)劣勢分析(W)
1、題材單調。中國電影電視作品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題材單調,每年活躍在熒幕上的數百部影片和劇集,題材不外乎涉及武俠、諜戰(zhàn)、倫理、宮斗等領域。2、與歐美作品相比,制作相對落后。不能否認,中國的作品和發(fā)達國家作品相比較,仍顯得粗糙。無論是情節(jié)設計、內涵拓深還是畫面畫質效果,中國作品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3、部分從業(yè)人員素質底下。目前中國影視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嚴重影響了影視作品質量的提升,從而對中國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機會分析(O)
1、中非友誼歷史悠久。自中國與非洲國家建交以來,中非友誼已經走過了五十多個年頭,在這五十多年中,中國一直保持與非洲和平共處、互惠會助的和平外交關系。2、中非文化交流加強。2000年建立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以來,簽訂了一系列的文化協(xié)定。2013年6月,首屆中非文化產業(yè)圓桌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將為中非文化交流建立更寬廣的平臺。3、政府支持。中國政府鼓勵和倡導文化產業(yè)走出國門。習總書記在非洲進行國事訪問時,明確要求更多好的影視作品走進非洲。4、部分作品打響頭炮。2011年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被翻譯成斯瓦西里語,在坦桑尼亞等非洲國家陸續(xù)開播,引起熱烈的反響。
(四)威脅分析(T)
1、語言障礙。中非分布在不同的大洲,語言差異是最大的差異,而影視作品就是通過語言、行為來表現故事和內涵,因此,中國電影電視輸入非洲碰到的首要障礙就是語言。2、價值觀念差異和民族情緒問題。中非屬于不同文化體系,因而觀眾對待事物的價值觀也不一致,中國作品以中國人的視角拍攝和詮釋,不一定能得到非洲觀眾的理解和認可。3、本地影視業(yè)競爭。非洲影視業(yè)雖然發(fā)展緩慢,制作水平低,但其風格和影響力已經深入人心,并且符合當地消費者審美觀和價值觀。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影視作品出口非洲雖然存在一些劣勢和障礙,但優(yōu)勢和機會更明顯,只要在出口的過程中做好一切營銷和保障措施,成功是可以預見的。
三、目標市場選擇和產品定位
這里對非洲市場進行細分,主要根據下列幾個標準:經濟水平(GDP總值,人均GDP)、官方語言、人類發(fā)展指數、與中國外交關系。
1、經濟水平。根據馬斯諾的需求理論,其應排在物質需求之后,只有當經濟水平有一定保證的前提下,人們的精神需求才會凸顯出來。經濟水平可以GDP總值和人均GDP來衡量。2、官方語言。影視作品主要是通過語言和行為來展現,中國影視作品輸入非洲國家必須先進行翻譯,因而如果目標市場的語言相對集中,有利于擴大消費群體。3、人類發(fā)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指數根據平均預期壽命、識字率、國民教育和生活水平計算出,在世界范圍內可以進行國家間的比較。其中預期壽命用出生時預期壽命來衡量,介于25~85之間;教育程度用成人識字率(2/3權重)及小學、中學、大學綜合入學率(1/3權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美元)衡量。4、與中國外交關系。一般來說,兩國外交關系穩(wěn)定、和諧,有利于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綜合上述標準,南非、毛里求斯、阿爾及利亞、博茨瓦納、利比亞、納米比亞、突尼斯、尼日利亞、坦桑尼亞成為目標國家,目標消費群體主要為目標國家中生活在城市地區(qū),有一定文化知識,思想開放易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年一代。
四、中國影視作品進入非洲營銷組合策略
市場營銷組合由以下四個要素組成: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又稱為4P理論,是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用于分析產品、價格、渠道、推廣策略的理論。
1、產品(product)。影視產業(yè)的產品包括電影和電視劇等,由于影視作品同一種語言最多只有一個版本,在進行出口時應采取標準化營銷策略。譯制版影視作品要強調翻譯的正確性和生活化。另外,配音演員的表演也有助于再現原作中的精髓。2、價格(price)。影響價格的因素主要有成本、需求和競爭。影視產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尤其是在進入非洲的時候,常常帶有文化交流的戰(zhàn)略特色,因而,其出口價格不能按一般商品出口價格進行衡量,故中國影視產品出口非洲一般都采取低價進入。3、渠道(place)。影視產業(yè)的渠道一般包括制片方、發(fā)行方和媒體等。對出口的影視產品來說,渠道主要是目標國家的電視臺、網絡、廣播電臺,以是電視臺為主。在出口時必須同目標國家電視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才可能有好的播出時間、播出頻率和作品宣傳。4、推廣(promotion)。主要指通過廣告、宣傳、促銷等進行產品推廣。中國影視作品在非洲國家進行推廣既要依靠外交層面的推動,也需要足夠的宣傳。(作者單位: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熊秉.國產劇海外熱播:打好文化外交牌[N].光明日報,2013-3-27(2);
[2]周依奇.鮮為人知的非洲本土電影業(yè)[N],中國文化報,2010-4-15(004);
[3]淡然.非洲本土電影發(fā)展迎來春天[N],中國民族報,2010-4-16(008);
[4]任孟山.來自非洲的聲音:瑙萊塢電影產業(yè)的崛起與啟示[J],當代電影,2013(2):131-134;
[5]楊瑞典.RD公司國際市場營銷策略研究[M],華南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