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洲
轟??! 一聲巨響,古家大屋在遮天蓋地的飛塵中塌了。
風(fēng)把七婆盤起來的頭發(fā)吹得散亂。七公癱坐著,滿身塵土,吁出一口長氣:“唉,遲一天早一天的事,老天爺總算把大家給攆出來了??!”
三個穿藍制服的專家圍著廢墟走了一圈,指著西頭一截石墻說:“人為推倒!”
有人聽到巨響立即奔出來怒吼:“誰干的!這是誰干的!給老子站出來!”
七公抬眼覷了大家一眼,老淚縱橫:“怪我??!這都怪我?。 ?/p>
必耕一臉驚慌,俯下身子:“爹,咋能怪您老哩?這肯定是壞人干的呀!”
七公頭一扭:“你跟我裝糊涂!”
七公是馬來西亞老古家第二代華僑,排行老七,小眼,塌鼻梁,耳輪長耳垂大。七公的父親靠長長的一根挑牙蟲的細銀針發(fā)了財。后來,六個兄長在父親彌留之際,為爭奪家產(chǎn)大打出手。七公一氣之下,帶著馬來西亞女人回到湖北老家紫金鎮(zhèn)。同他爹一樣,七公有七個兒子。
紫金鎮(zhèn)三街九巷,三街實際就是一條街——東頭叫東街,西頭叫西街,中間叫馬街。起先只有馬街,一條茶馬古道,后來漸漸有了東西街。馬街是古道上的普洱茶販子洗馬歇腳之地,茶樓酒肆戲臺客店,一應(yīng)俱全,十分繁華熱鬧。
七公的婆娘是個混血兒,父親是馬來西亞富商,母親是華人。七婆個子不高,寬臀厚肉,一張大臉,鼻子以上像馬來西亞人,鼻子以下像華人。
七婆平時少言寡語,但凡開口,一句一榔頭,能在地上砸出一個坑來。古家大事小情都是由這個女人當(dāng)家拍板。古家大屋從選址到落梁就是七婆定下來的,因為銀兩是她出的。
大屋建在紫金鎮(zhèn)后街西頭,偎山,綿延半里多長。廳堂廂閣廚廄大大小小的房屋一百零九間,屬徽派建筑,粉墻黛瓦。瓦反蓋,沿襲山西古家祖屋建置。十幾根二十來米長的杉木起梁,遇山面做墻,逢兀石架檁,最后以一堵石頭墻收官。大屋墻體和菱形扇形鏤空花窗用青磚,其他則用上等木材。圓椽方桷,大格門,斜孔窗,嵌貼陰陽木雕或石雕。蝙蝠蟾蜍和十二生肖雕飾隨處可見。
大屋九重,每重置前廳天井后堂,后堂有左右?guī)?。因依山而建,大屋闊門設(shè)在側(cè)邊。石柱巍然,上掛南洋大燈,黑漆鐵色,六面彩花玻璃,入夜點燈,徹夜通明。
大屋山后有一眼泉水,通南河,長年汩汩不息。七公打鑿山洞,引泉入室。七公還挖出三口流水塘,用古銅色帚把粗老藤在塘邊修造半月形美人靠,塘邊鋪石階,浣衣洗菜飲茶全就地取水,不受半點兒勞頓之苦。20世紀(jì)60年代初,一位古建筑學(xué)家路過紫金,探訪古家大屋,臨走揮毫寫下中堂對聯(lián):神針定海??神S,奇峣培木木不枯。古建筑學(xué)家抓著七公的手說:“此屋不可復(fù)制,老哥哥務(wù)必保護好??!”七公十分感動,連連點頭。
七公七婆第三代后人先后嫁娶。古家人丁興旺,牛滿廄,豬滿圈。1995年,七公召集 “耕樵漁讀榮宗耀”七子分了家。
分家后不到一月,七房必耀的孫媳婦兒提出拆墻開店。孫媳婦兒是縣城裁縫店老板的小女,自幼隨父學(xué)穿針走線,一進古家就吵著要開裁縫店。必耀不敢應(yīng)允,找主事的長兄必耕請示。必耕到外地去了,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必耀只好裝糊涂,任憑孫媳婦兒拆門破墻。必耕回來,見了又急又氣,假傳七公七婆的圣旨:限令七房五日內(nèi)撤掉裁縫店,否則,逐出大屋自立門戶!
孫媳婦兒拎著熨衣服的大烙鐵擋在店門口大哭大鬧。六房子孫趕來圍觀,七嘴八舌,竟然無一指責(zé)者。必耀暗喜,帶著老婆找七婆。老婆摟著七婆:“老祖宗,您是古家的榜樣,中國有皇帝的時候您就在南洋開店做生意……”
七婆說:“直說,你們想干啥?”
“您的寶貝重孫媳婦兒要開裁縫店,大哥說您有圣旨不能開!”
“我不是皇帝,誰是皇帝你們找誰去!”
必耀又去找七公。七公沉吟片刻,緩緩地說:“我也不是皇帝,哪來的圣旨?”
裁縫店照開不誤。
不久,二房至六房如法炮制,先后打墻開店,有賣服裝的,有賣煙酒的,有賣鍋碗瓢盆等日雜百貨的。老六會做包子,和老婆開了一個包子鋪,店名叫“五里香”。
三個月后,古家大屋一溜兒二十一間房子全成了張燈結(jié)彩的店鋪,幾乎占了紫金鎮(zhèn)鎮(zhèn)頭的半條街!
六房都開了店,唯獨長房必耕一家沒有店鋪。必耕晚來得子,其子無兒,只有一女。孫女結(jié)婚時,六房的店鋪已經(jīng)開張五六年了。孫女婿是個大貨車司機,入贅沒幾天,便慫恿丈母娘給老婆開個賣虎頭鞋的店鋪打理。必耕的孫女性格孤僻,十足的“宅女”,但她心靈手巧,做一手好女紅,特別是小孩子腳上穿的虎頭鞋,精巧得要命。有一次,她隨娘出門,忘換鞋,趿了一雙虎頭鞋逛街。一鞋店老板看見,硬生生追到家里要同她合伙兒做鞋生意。
兒媳婦叩開老公公的門。
必耕說:“這事我沒意見,萬一老祖宗不同意你們咋辦?”
兒媳婦說:“爹,這話聽起來咋這么別扭呢?二房到六房能開店,長房咋就不能開呢?”
必耕一個人關(guān)在屋里想了想,猛然覺得自己不能窩囊,轉(zhuǎn)天就問七公。七公開門見山:“六房他們都可以開店,唯獨你們不行!”
必耕一愣,問:“為啥呢?我是你們抱養(yǎng)的?”
必耕去找七婆。必耕一家獨占兩重房就是七婆欽定的。
七婆搖著頭,說:“兒啊,你知道為啥給你兩重房嗎?就是要讓你們長房守住古家這份家業(yè)呀!”
必耕不解:“這和開店有關(guān)系嗎?”
七婆嘆了一口氣,一五一十地向必耕道出了其中緣由。
原來,古家能在這塊地上架起半里之長的大屋,靠的就是偎依的山體和一堵收官的石頭墻。山體做墻永遠是不會倒的,但這面收官的石頭墻猶如大屋基石,只要稍稍動一動,古家大屋就會七零八落,必塌無疑!
必耕驚詫良久,默默退出,一個人沿著高大的石頭墻走來走去。
必耕錯就錯在他知道緣由后再沒同兒媳婦說及此事,自以為不吱聲他們就不敢打墻開店。
這天,漁梁洲舉行全縣龍舟大賽。古家六房統(tǒng)統(tǒng)關(guān)門歇業(yè),傾巢而出去看龍舟賽。必耕的孫女婿偷偷找來一個姓吳的泥工,泥工揚起大錘哼著小曲猛砸石頭墻。他從基腳打起,捅碎了墻下的一塊巨石,不一會兒工夫,便將石頭墻從下到上漸漸打掉……等必耕和七公七婆跑出來查看的時候,只聽見轟隆一聲巨響,古家大屋塌了。
正當(dāng)大家哭的哭喊的喊、驚天動地鬧鬧嚷嚷的時候,七婆坐在太師椅上突然對身邊的七公說:“七仔(七公小名),你坐會兒啊,我先走了??!”
七婆眼一閉,斷了氣,享年103歲。兩天后,七公跟著溘然去世,享年107歲。至今,古家大屋的殘磚斷瓦仍堆積如山,成為導(dǎo)游向來自四方的游人津津樂道的一個景點。
[責(zé)任編輯 王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