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萍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下峪水庫位于襄垣縣古韓鎮(zhèn)下峪村附近,屬海河流域濁漳西源的下峪河。水庫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9.67 km2,總庫容 307 萬 m3,灌溉面積 533.33 hm2,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養(yǎng)殖的?。ㄒ唬┬退畮臁?/p>
溢洪道位于右壩肩,為開敞式土基泄槽,泄槽段局部為漿砌石防護,多數(shù)損壞、坍塌,出口無消能設施。溢洪道處地形較平坦,為筑壩時取土形成的一平緩臺地。溢洪道進口段位于右岸壩前庫區(qū),進口段引水渠兩側墻及底板地基主要為上更新統(tǒng)坡洪積低液限粉土,結構松散,厚度2~5 m。其下為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黏土,結構較密實,厚度大于20 m。該段地下水位埋深3~4 m。溢洪道泄槽段位于右壩肩處,地形較平坦,為筑壩時取土形成的一平緩臺地。泄槽段兩側墻及底板出露地層為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黏土,局部夾低液限粉土,結構較密實。厚度12~20 m。其下為下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黏土,結構較密實,厚度大于20 m。
出口消能段位于右壩肩岸坡下游處,本段持力層主要為中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黏土,結構較密實,厚度大于12~18 m。其下為下更新統(tǒng)洪積低液限黏土,結構較密實,厚度大于20 m。出口處表層為上更新統(tǒng)坡洪積低液限粉土,結構松散,厚度0~2.5 m。
現(xiàn)狀水庫溢洪道無控制閘,根據(jù)地形、地質條件及溢洪道運行特點,經(jīng)綜合考慮確定采用溢洪道堰頂高程不降低方案對其進行加固。
溢洪道位于大壩右壩肩,為開敞式土基溢洪道,末端采用底流消能,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出口消能段四部分組成。設計泄量69.0 m3/s,校核泄量124.0 m3/s。
溢洪道全長311.9 m。底板與側墻均為M7.5漿砌石結構,迎水面均采用200 mm厚的C30素混凝土護面,并在表層設直徑10 mm的鋼筋網(wǎng),間距200 mm×200 mm。兩側擋墻為M7.5漿砌石重力式擋墻,基礎厚1.0 m;底板結構為0.6 m厚的M7.5漿砌石,并沿縱向在每個結構分縫單元上游側設齒墻。底板與側墻均設置縱、橫伸縮縫,間距10~15 m,縫寬20 mm,縫內(nèi)設橡膠止水帶、瀝青木板及塑料膠泥密封膏。
引渠段樁號YH0-109.4—YH0+000,長109.4 m,底板高程896.70 m,底坡為平坡。左側擋墻長109.4 m,右側擋墻長104.8 m,底板長96.3 m。兩側墻平面布置為弧線形,兩側墻分別高出底板1.2~3.2 m(樁號YH0-090.3 上游),3.2~4.0 m(樁號 YH0-90.3—YH0+000)。底板底寬 34.23~16 m(樁號 YH0-90.3—0+000)。
控制段樁號YH0+000—YH0+024,長24 m,底板高程897.00 m,底坡為平坡,底寬16 m,底部凈寬14.8 m。溢流堰上部現(xiàn)狀有溢洪道交通橋、渡槽及輸水管道。本次設計溢流堰內(nèi)保留現(xiàn)有正在使用的橋墩,并對其表面進行維護,其余全部拆除。
泄槽段樁號YH0+024—YH0+182.5,長158.2 m,底寬16 m,底坡在樁號0+024—0+132.5段為1∶1,樁號0+132.5—0+182.5段為1∶7.5。兩側擋墻高出底板4.0 m。底板上的縱橫伸縮縫下設排水盲溝,溝內(nèi)填充碎石和排水花管。
出口消能段樁號YH0+182.5—YH0+203.3,采用底流消能,底板高程889.26 m。消力池采用矩形斷面,底寬16 m。兩側擋墻高出底板4.5 m。底板與側墻連接處設縱向伸縮縫,在樁號YH0+192.5處設橫向伸縮縫,縫下設排水盲溝,溝內(nèi)填充碎石和排水花管。消力池出口設坎,坎高1.0 m,坎厚800 mm。
溢洪道地基除引渠段外,其余均采用3∶7灰土加固,兩側墻灰土厚80 cm,底板灰土厚60 cm。
為防止溢洪道泄洪沖刷下游河床,在消力池下游設800 mm厚的格柵籠石護坦,沿水流方向長度5 m,寬度16 m。
3.2.1 泄流能力計算
溢洪道控制段為開敞式無坎寬頂堰,泄流能力計算采用《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相關公式,水庫水位—溢洪道泄量關系見表1。
表1 水庫水位—溢洪道泄量關系表
根據(jù)調(diào)洪成果,下峪水庫校核洪水位899.93 m,相應溢洪道校核泄量124 m3/s,堰上水頭為2.93 m;設計洪水位898.99 m,相應溢洪道設計泄量69 m3/s,堰上水頭為1.99 m。
3.2.2 泄槽段水力計算
泄槽段水面線根據(jù)能量方程采用分段求和法計算,水流摻氣水深按《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相關公式計算。根據(jù)《溢洪道設計規(guī)范》,泄槽段邊墻高度應根據(jù)波動及摻氣后的水面線,再加0.5~1.5 m的安全超高值。本工程為除險加固工程,考慮到工程實際地形,泄槽段邊墻高度應綜合考慮水面線計算成果和邊墻擋土高度確定。
水面線計算取溢洪道設計泄量69.0 m3/s和校核最大泄量124.0 m3/s進行計算,計算成果分別見表2和表3。
3.2.3 出口消能段水力計算
溢洪道為土基,考慮到實際地形地質條件及溢洪道現(xiàn)狀,確定溢洪道出口消能采用底流消能方式。消力池水力計算結果見表4。
表2 設計泄量溢洪道水面線計算成果表
表3 校核泄量溢洪道水面線計算成果表
表4 消力池水力計算結果表
根據(jù)消力池水力計算結果,確定消力池長度為20 m,池深結合實際地形取0.8 m。
溢洪道工程是下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溢洪道設計是否合理,直接決定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投資,影響溢洪道能否正常運行、安全泄洪,進而影響大壩整體安全。通過除險加固,可為水庫下游居民提供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保障,保證水庫正常興利調(diào)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