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林奎
試壓塞體件用于石油管道及閥門性能測驗,材料本身應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該產品的材質為42CrMo中碳低合金調質鋼,工件內孔直徑900mm,外圓直徑1800mm,重量達850kg,熱加工要求調質處理。
對于這種大型工件,當時采用的調質工藝是:箱式多用爐低溫入爐,緩慢加熱至850℃溫度保溫5h,然后出高溫爐膛入前室預冷淬火,淬火冷卻介質采用的是等溫淬火油;淬火后在200℃左右?guī)爻鲇?,利用出油余熱產生自回火,以消除淬火應力,回火工藝為640℃保溫6h,然后同樣在油中冷卻。
調質處理后的試壓塞體,經過表面硬度檢測,結果符合圖樣要求。用戶后序切削加工時,發(fā)現工件的內壁有幾條縱向裂紋,目測裂紋深度較淺(見圖1、圖2)。由于工件內壁經過較大尺寸的切削加工,目前已無法對工件外表面的裂紋進行更詳細的了解,只能對現有的較淺的殘留裂紋進行檢測。對于質量反饋的開裂失效件,我們在殘留裂紋部位線切割取樣,提取樣塊進行理化檢測和分析。
在線切割的樣塊上,截取20mm×20mm×15mm(長×寬×厚)的試樣,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檢驗設備為Labspark5000精密直讀火花光譜儀,檢驗結果(見附表)表明化學成分符合材料標準要求。
用光學顯微鏡進行金相觀察,裂紋的擴展顯示為沿晶斷裂的脆性組織特征形貌。在裂紋的端部,裂紋內部兩側布滿淺灰色的氧化物,且氧化物之間有一定的間隙(見圖3)。在裂紋的中部,裂紋內幾乎填滿氧化物,氧化物之間只有小量間隙(見圖4)。
圖1 工件內壁裂紋(實物)
圖2 裂紋取樣部位(實物)
試壓塞體件化學成分檢驗結果(質量分數) (%)
圖3 裂紋端部氧化物 100×
圖4 裂紋中部氧化物 100×
裂紋下部已經完全被氧化物浸潤,氧化物之間無任何間隙,裂紋的尾部顯示圓鈍狀。斷裂擴展的形態(tài),顯示出曲折分布的脆性組織沿晶斷裂特征形貌(見圖5)。在金相顯微鏡低倍下觀察,裂紋內的氧化物呈銀亮色,此時觀察氧化物特征效果更加明顯(見圖6)。
金相組織顯示,低倍下可見大量黑色組織圍成連續(xù)網狀。這種組織形態(tài)是由于碳化物沿晶界析出造成的。鍛造加熱溫度在1200℃以上高溫長時間加熱,鍛造后緩慢冷卻,形成這種粗大的沿晶析出的富碳脆性組織。黑色組織圍成的粗大晶粒,平均晶粒直徑達1.25mm。這種晶粒直徑所對應的晶粒度,已經無法用標準進行定級,晶粒度級別已遠超出國家標準GB/T6394—2002所描述的最粗級別。該組織級別是最粗晶粒度級別0級的4倍;過熱組織級別3級晶粒度的10倍;合格組織最粗晶粒度級別5級的20倍(見圖7、圖8)。
由于加熱溫度太高,已經形成嚴重的穩(wěn)定化過熱組織。在形成粗大網狀組織的同時,硫化鐵、硫化錳等非金屬夾雜物也沿晶界析出。這種鍛造的粗大原始網狀組織,在后期熱處理時是無法消除的,因為硫化鐵、硫化錳等非金屬夾雜物必須在1200℃以上才能溶解,像42CrMo這樣的低合金調質鋼,正常的熱處理溫度不可能升高到1200℃的高溫,這是熱處理組織遺傳的原因。
形成這種粗大的網狀組織脆性非常大。其一原因:由于加熱溫度非常高,材料組織的晶粒急劇長大,晶粒界面顯著寬化,晶間結合力嚴重弱化。其二原因:在1200℃以上的鍛造高溫下,硫化鐵、硫化錳等非金屬夾雜物發(fā)生溶解,固溶到晶內組織中,然后在鍛造后期緩慢冷卻過程中,硫化鐵、硫化錳等非金屬夾雜物又會沿晶界析出,形成抗拉強度及沖擊韌度極低的脆性相。
金相組織顯示,原始粗大晶內的低碳區(qū),組織為板條馬氏體位向的回火索氏體+較多量的條塊狀鐵素體,其組織含碳量低于42CrMo原材料的含碳量(見圖9)。沿原始粗大晶界分布的富碳區(qū),組織為板條及片狀馬氏體混合位向的回火索氏體+極少量的顆粒狀鐵素體,表明該區(qū)域的含碳量比晶內低碳區(qū)的含碳量高得多(見圖10)。
(1)試壓塞體件內壁形成的裂紋屬于鍛造熱裂紋,這是由于鍛造加工時,加熱溫度太高,材料基體已經形成穩(wěn)定化過熱組織。晶粒急劇長大,晶界顯著寬化,晶間嚴重弱化。在冷卻過程中,由于工件特別大,冷卻速度非常緩慢,粗大晶粒內的碳化物有足夠時間沿晶界析出,增加了材料的脆性。在碳化物沿晶界析出的同時,硫化鐵、硫化錳等非金屬夾雜物也沿晶析出,使材料脆性進一步增加。此時材料自身的抗破斷強度,已遠低于鍛造產生的應力,于是造成試壓塞體工件的鍛造開裂。
圖5 裂紋尾部氧化物 100×
圖6 裂紋內氧化物 40×
圖7 原始粗大晶粒 40×
圖8 原始粗大晶粒 40×
圖9 低碳區(qū)組織 400×
圖10 富碳區(qū)組織 400×
(2)由于出現這種超高溫的穩(wěn)定化過熱組織,材料已經發(fā)生晶界脆化和晶界弱化,鍛造開裂是難以避免的。也正是因為鍛造加工的高溫高壓,使鍛后開裂部位又重新焊合,并且在工件表面覆蓋了很厚的氧化皮,因此在后期調質處理時,裂紋沒有得到擴展,甚至在裂紋尾部都沒有張開。調質處理后切削加工,材料的組織應力得到釋放,裂紋端部稍微有所張開,這種組織應力在裂紋中部得到緩解,而在裂紋的尾部則完全沒有受到切削加工后應力釋放的影響,仍然表現為被氧化物浸潤的致密組織。因此,調質處理后未發(fā)現鍛造裂紋,鍛造裂紋在切削加工后才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