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芳,韓香凝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 100070)
21 世紀,世界各國競爭更加激烈,各國都十分重視加強和完善本國的創(chuàng)新體系。我國提出要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戰(zhàn)略舉措,創(chuàng)新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
R&D 活動是創(chuàng)新的關鍵所在。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去創(chuàng)造新的應用而進行的系統的、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具有成熟有效的研發(fā)機制,其創(chuàng)新能力世界第一,是經濟發(fā)展的有效推動力。對中美R&D 經費投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比較研究,有利于我國完善R&D 投入機制,提高R&D 活動的效率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由于我國R&D 數據統計工作開始較晚,而且20 世紀80年代末90 年代初才是我國研發(fā)活動和經濟開始騰飛的時代,因此本文采用1989-2012 年的數據進行有關分析。
我國在20 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R&D 經費內部支出規(guī)模較小,但是增長迅速(見表1)。2012 年R&D 內部支出經費增長為1989 年的92 倍,年平均增長率為21.71%。雖然增速遠高于美國(美國同時期年平均增長4.99%),但是美國R&D活動起步早,且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我國R&D 投入總量上依然與美國有相當大的差距。
從R&D 投入強度的數據對比來看(R&D 投入強度即研究與實驗發(fā)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我國也大大低于美國(見表1)。我國2001 年前R&D 投入強度雖然在波動中增長,但是始終低于1,2002 年開始R&D 投入強度逐年遞增,2012 年增長為1.98,1989-2012 年R&D 投入強度平均值為1.06。美國的R&D 投入強度則一直都保持在2.5 以上,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fā)以后,投入強度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有所增強。
表1 中美R&D 經費內部支出及R&D 投入強度情況
我國R&D 經費投入連年遞增,是否真正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反過來經濟增長是否促進R&D 經費投入增加,采用協整分析的方法對此進行實證分析。之所以采用協整分析,是因為GDP 和R&D 內部支出經費數據均為時間序列數據,雖然它們自身非平穩(wěn),但是其某種線性組合卻平穩(wěn),這個線性組合能反應它們之間長期穩(wěn)定的比例關系。分析過程中對數據的處理采用Eviews6 軟件完成。
經檢驗(見表2),GDP 和R&D 內部支出經費的對數不滿足平穩(wěn)性的條件,對于GDP 和R&D 內部支出經費的對數取一階差分,得到的序列在1%的水平上是平穩(wěn)的,而且皆為一階單整序列。
表2 單位根檢驗
協整方程為(見方程1):
方程1 的殘差滿足平穩(wěn)性,t 檢驗統計量為-4.9713,在1%的水平上是平穩(wěn)的。即從長期看來,1 單位LnR&D 的增加可帶來0.725 單位LnGDP 的增加??梢妰烧咴陂L期來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且R&D 經費投入對于經濟增長影響非常大。
為進一步驗證LnR&D 和LnGDP 之間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如表3 和表4 所示。檢驗結果顯示:滯后期為1 至5 的LnR&D 增加均會引起LnGDP 增加,由此可見R&D 經費的投入不但有利于短期的經濟增長,還有利于長期的經濟增長。滯后期2,3,5,6 的LnGDP 增加會引起LnR&D 增加,由此可以看出,GDP 的增長主要是在長期會帶來R&D 經費投入的增長。
表3 因變量為LNGDP 的因果檢驗
表4 因變量為LNR&D 的因果檢驗
綜上所述,我國R&D 經費的投入對于經濟增長有明顯促進作用,并且不但在長期會引起經濟的增長,短期對于經濟的增長也會產生影響,而經濟增長在長期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國R&D 經費投入的變化。
同樣用協整分析的方法,研究美國1989-2011 年22 年間R&D 經費投入規(guī)模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數據來自OECD 統計數據庫。
通過檢驗可以發(fā)現GDP 數據自然對數序列、R&D 經費內部支出數據自然對數序列以及它們的一階差分均不平穩(wěn),但是GDP 數據自然對數序列的二階差分和R&D 經費內部支出數據自然對數序列的二階差分為平穩(wěn)序列(見表5),即美國GDP數據的自然對數序列和R&D 數據的自然對數序列均為二階單整。
表5 單位根檢驗
協整方程為(見方程2):
方程2 的殘差滿足平穩(wěn)性,t 檢驗統計量為-3.5207,在1%的水平上是平穩(wěn)的。即從長期看來,1 單位LnR&D 的增加可帶來0.9167 單位LnGDP 的增加??梢妰烧咴陂L期來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且R&D 經費投入對于經濟增長影響非常大。
為進一步驗證Δ2LnR&D 和Δ2LnGDP 之間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是否構成因果關系,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如表6和表7 所示。檢驗結果顯示:在滯后期為1 的時候,Δ2LnR&D的增加會引起Δ2LnGDP 的增加;在滯后期1 至6 時,Δ2LnGDP 的增加會引起Δ2LnR&D 的增加。即美國R&D 經費投入在長期看來促進經濟發(fā)展方面更有效率。
表6 因變量為Δ2 LNGDP 的因果檢驗
表7 因變量為Δ2 LNR&D 的因果檢驗
從中美兩國的協整關系來看,中國1 單位LnR&D 的增加可帶來0.725 單位LnGDP 的增加,美國1 單位LnR&D 的增加可帶來0.9167 單位LnGDP 的增加,即美國R&D 投入的經濟增長彈性系數更高。
比較中美兩國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可以發(fā)現中國的R&D 經費投入對于經濟增長有很明顯的促進作用且滯后期較長,美國僅在滯后期為1 時,R&D 經費投入才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是,中國GDP 的增長主要在長期對于R&D經費投入的增加具有促進作用,美國GDP 的增長短期和長期都會引起R&D 投入經費的增長。
灰色關聯分析,是一種用灰色關聯度順序來描述因素間的關系的強弱、大小、次序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據各因素變化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因素之間的關聯程度。此方法通過對動態(tài)過程發(fā)展態(tài)勢的量化分析,完成對系統內時間序列有關統計數據幾何關系的比較,求出參考數列與各比較數列之間的灰色關聯度。該方法對系統的動態(tài)變化進行了量化,且對于樣本量和樣本的分布沒有特殊要求,非常適合用于動態(tài)變化過程的關聯性研究。灰色關聯分析中的T 型關聯度是按照時間序列變化趨勢的接近程度來計算關聯度的,通過每個時點與上一個時點的增量的接近程度的比較,來判斷兩個時間序列的趨勢變化是否接近。計算過程中不僅考慮了關聯系數的正負,還考慮到了時間序列的離散性,比較客觀,所以本文用T型關聯度測度R&D 經費投入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變化關系。
2000 年我國組織開展了第一次全國R&D 資源清查,首次系統獲得了全社會R&D 資源總量和重要的結構數據,所以主要對我國2000 年以后的R&D 經費結構進行研究。數據來自《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我國R&D 經費的來源包括政府、企業(yè)、國外和其他,近年來各項資金逐年增長,尤其是企業(yè)資金的增速快于政府資金的增速,企業(yè)資金所占比例2011 年達到74%,比美國還高14 個百分點。
從我國R&D 經費來源結構與經濟增長的T 型關聯度來看,企業(yè)資金與經濟增長關聯度最高(T 型關聯度系數0.73),政府其次(T 型關聯度系數0.61)。因為企業(yè)追求利潤最大化,注重研究可以使生產力盡快得到提高,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自然與GDP 的關聯度最高。我國政府近年逐步加大R&D經費投入,注重提高科技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作用,與經濟增長的關聯系數也比較高,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國政府資金的運用是比較有效率的。
我國R&D 執(zhí)行部門主要有企業(yè)、研究機構和高校,企業(yè)所占的資金比例最高,而且2000 年以后企業(yè)所占比例逐年增大,2011 年達到76%,這一比例比美國還高8 個百分點;研究機構其次,且逐年縮小,2011 年占15%;高校所占資源最少,在2007 年以后穩(wěn)定在8%。
企業(yè)所執(zhí)行的經費與經濟增長關聯度最高(T 性關聯度系數為0.76),研究機構、高等學校所執(zhí)行的經費與經濟增長關聯度相當,分別為0.65 和0.66。
企業(yè)所占的資金最多,自然應增強自主研發(fā),創(chuàng)造核心競爭力。研究機構與高等學校都是高學歷、高素質人才聚集的地方,應當充分發(fā)揮人力資源優(yōu)勢,提高研發(fā)活動的效率。
我國的R&D 研究類型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發(fā)展。經費數額上,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均逐年增長。試驗發(fā)展占R&D 投入總額的比重最高(2012 年占84%,比美國高21 個百分點),其次是應用研究(2012 年占11%),基礎研究占比最小。
從我國R&D 研究類型結構與經濟增長的T 型關聯度系數比較來看,試驗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最高(T 型關聯度系數0.68),應用研究、基礎研究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接近,分別為0.45 和0.43。試驗發(fā)展活動所研究的是把技術如何應用于生產,是直接產生生產力的活動,相比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科技成果產出周期較短,更容易看到科技投入的成果。但是也不能忽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發(fā)展,只有增加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投入力度,才能為試驗發(fā)展研究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提升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過分強調試驗發(fā)展,只會產生竭澤而漁的情況。
綜上所述,我國從資金來源結構看,企業(yè)資金與經濟增長關聯度最高,政府其次;從執(zhí)行部門結構來看,企業(yè)執(zhí)行的資金與經濟增長關聯度最高,研究機構、高等學校與經濟增長關聯度相當;從研究類型上看,試驗發(fā)展活動投入的資金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最高,應用研究、基礎研究與經濟增長關聯度的接近。近年來,企業(yè)的資金投入和資金使用都占最大比例,R&D經費結構正朝著高效的方向發(fā)展,但是一定程度上過于強調試驗發(fā)展活動投入資金所占比例,忽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美國經費來源主要是企業(yè)、政府、高等教育機構和私人非營利機構。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和私人非營利機構R&D 經費與經濟增長有很強的關聯度(分別為0.50 和0.56),企業(yè)投入經費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T 型關聯度系數為0.41)大于政府投入經費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T 型關聯度系數為0.36)。
美國技術創(chuàng)新的源泉是聯邦政府、高等學校和企業(yè)三位一體的研究與開發(fā)體系。美國建立有實驗室、高校和企業(yè)合作的機制,推動政府資助的資金所產生的研發(fā)成果能快速應用于企業(yè),并通過稅收減免的方式鼓勵企業(yè)從事R&D 研究,并且很早就通過了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使得美國的R&D 活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美國經濟發(fā)展的推動器。這些都值得我國學習,未來我國還應借鑒其R&D 經費來源多元化的投資模式。
美國的R&D 活動執(zhí)行部門主要是企業(yè)、政府、高等教育機構和私人非營利機構,企業(yè)所執(zhí)行資金的比例最大,基本保持在企業(yè)占70%左右,高等學校比例略高于政府,且高校增長速度快于政府部門。
美國高等教育部門的執(zhí)行資金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最高(T 型關聯度系數為0.67),企業(yè)執(zhí)行資金與經濟發(fā)展的關聯度其次(T 型關聯度系數為0.62),政府部門執(zhí)行資金與經濟發(fā)展的關聯度最低(T 型關聯度系數為0.39)。
美國高等教育部門R&D 活動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值得我國思考:現在我國高等學校也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往往僅限于研究,并沒有被很好地轉化應用到現實中。我國應當一方面加大對于高等教育機構研發(fā)活動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應積極促進高等教育機構研發(fā)經費的有效利用和相關成果的轉化,使高等教育機構在我國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美國的R&D 活動研究類型主要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試驗發(fā)展占比最高,占比60%左右,應用研究占比一直在20%左右,基礎研究一直在18%左右?;A研究的占比比中國高很多(我國5%左右)。美國聯邦政府很重視能源、新型材料等基礎研究領域研究,政府不僅給予資金上政策上的支持,并且鼓勵私人組織進入一些領域,開展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
我國近年對于試驗發(fā)展很重視(2012 年試驗發(fā)展占84%),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投入力度逐年減小。雖然短時間內可能會收到明顯效果,但是從長期發(fā)展看來,是不利于經濟持續(xù)增長的。
美國R&D 研究類型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聯系數來看,實驗發(fā)展第一,應用研究第二,基礎研究最小
從中美兩國R&D 投入規(guī)模、投入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比較來看,得到如下結論:
(1)我國R&D 投入增速高于美國,但是投入規(guī)模和投入強度仍舊與美國有一定差距。我國R&D 投入逐年增長,并且增速較高,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的R&D 投入強度仍偏低。
(2)我國R&D 經費的投入對于經濟增長長期看來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彈性系數小于美國。我國R&D 經費內部支出和GDP 取對數后,具有協整關系,彈性系數為0.725。美國R&D 經費投入規(guī)模與經濟增長也存在協整關系,且彈性系數高達0.9167。中美兩國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也各有特點,中國的R&D 經費投入對于經濟增長有很明顯的促進作用且滯后期較長,美國R&D 經費投入對經濟增長亦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僅滯后1 年。中國GDP 的增長主要在長期對于R&D 經費投入的增加具有促進作用,美國GDP 的增長短期和長期都會引起R&D 投入經費的增長。
(3)中美兩國的R&D 經費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不盡相同。對中美兩國R&D 經費結構與經濟增長的灰色關聯分析表明:在資金來源結構方面,中國企業(yè)資金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最高,政府資金關聯度第二,國外資金關聯度最低,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和私人非營利機構R&D 經費與經濟增長有較強的關聯度,企業(yè)資金關聯度明顯大于政府資金;在執(zhí)行部門結構方面,中國企業(yè)執(zhí)行經費與經濟增長關聯度最高,研究機構、高等學校與經濟增長關聯度相當,美國高等教育部門的執(zhí)行資金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最高,企業(yè)執(zhí)行資金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其次,政府部門執(zhí)行資金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最低;在研究類型結構方面,中國試驗發(fā)展活動投入的資金與經濟增長的關聯度最高,應用研究、基礎研究與經濟增長關聯度的接近,美國試驗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的關聯度最高,應用研究關聯度次之,基礎研究關聯度最低。
根據上面的分析和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對R&D 活動的投入,提高R&D 投入的效率。我國雖然近年來對于研發(fā)活動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的R&D 投入規(guī)模和強度依然處于較低水平,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發(fā)活動的投入。我國R&D 經費投入對經濟增長的彈性系數明顯小于美國,需進一步提高R&D 投入的使用效率,減少重復性研究、無效性研究,避免資源的浪費。
(2)加強R&D 資金來源多元化。政府可以在稅收、經費補貼等方面給予更多優(yōu)惠,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資金構成,吸引企業(yè)和更多機構、私人進入研發(fā)領域,克服經費來源單一給政府造成的巨大負擔;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yè)增加R&D投入,自主研發(f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提高競爭力。
(3)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大力發(fā)展R&D 活動。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在R&D 資金占比與美國相比很低。我國高校大都是公立性質,與改革開放搞活國企經濟一樣,通過深化高校的改革,也會使高校在研發(fā)活動煥發(fā)新的活力??梢詫W習借鑒美國的經驗,把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yè)三者的R&D 活動結合起來,讓R&D 活動真正通過市場機制活躍起來,從而使得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更加有的放矢。
(4)國家加大對于基礎研究的資金投入,設立優(yōu)先支持領域?;A研究是知識的源頭,是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的根本,是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如果沒有堅實的基礎研究,創(chuàng)新就失去了知識源泉,無法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難實現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我國基礎研究占比比較低,長此以往,將不利于今后的長遠發(fā)展。國家應當設立優(yōu)先支持的R&D 研究領域,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優(yōu)先支持那些關系國計民生,投入巨大,卻不能短時間內有所回收的項目。
[1]嚴焰,池仁勇.R&D 投入、技術獲取模式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績效——基于浙江省高技術企業(yè)的實證[J].科研管理,2013(5).
[2]胡浩,李子彪.區(qū)域R&D 資源與專利產出的關系研究——以河北省為例[J].企業(yè)經濟,2012(1).
[3]曹澤,李東.R&D 投入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溢出效應[J].科研管理,2012(31).
[4]陶建宏,師萍.西部地區(qū)R&D 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協整分析[J].改革與戰(zhàn)略,2011(4).
[5]趙付民,蘇盛安,鄒珊剛.我國政府科技投入對大中型工業(yè)企業(yè)R&D 投入的影響分析[J].研究與發(fā)展管理,2006(2).
[6]唐五湘,劉志輝.北京市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的T 型關聯度分析[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6(6).
[7]黃魯成,李曉英.北京市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關聯的實證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