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喆,徐葉凈,王 英,李明彥,2
(1.河北聯(lián)合大學 礦業(yè)工程學院,河北 唐山063009;2.河北鋼鐵集團礦業(yè)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063000)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由于第四紀的多次海侵,淺部第一和第二含水組普遍賦存著一層咸水。沿海地區(qū)水質(zhì)特征總體呈上咸下淡的雙層結(jié)構(gòu)。多年開采地下淡水,使沿海地區(qū)深層淡水由頂托排泄轉(zhuǎn)為接受上層咸水越流補給。在接受淺層咸水越流補給的條件下,咸水中的鹽分是否會隨越流整體下移,進而污染深層淡水資源。針對這一問題,國內(nèi)研究多采用不同時期測井曲線的對比和常規(guī)水化學分析等方法。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開采漏斗區(qū)淺層咸水向下越流,造成咸水整體下移[1-5]。另一種觀點認為,沿海地區(qū)廣泛存在的黏性土層有“濾鹽”作用,可起到“膜”效應(yīng),水量以越流形式補給,但鹽分并未隨水流下滲,因此咸水底界沒有大的下移[6]。本研究通過室內(nèi)試驗,對黏性原狀土對鹽分的截留性能進行了初步研究。
鹽分在黏性土中的越流遷移過程,應(yīng)包括對流、彌散、吸附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膜的化學滲透效應(yīng)[7-8]等幾種動力作用。對流及彌散理論已較成型,在水力梯度和濃度梯度的作用下,水及無機鹽離子通過土體,在穩(wěn)流狀態(tài)下,無機鹽離子的出流濃度呈S形增長,出水鹽濃度總會與入流濃度達到一致。黏土顆粒表面一般帶負電,能夠吸附陽離子。當鹽(以NaCl溶液為例)溶液流經(jīng)黏土層時,在黏土表面發(fā)生離子交換吸附,Na+交換原來吸附的陽離子,出流液體中含量會Na+減少。但以目前的認識,黏性土交換吸附容量是相對固定的,當達到交換平衡時,出流液體中Na+的濃度最終會達到與入流濃度的一致[9-10]。鹽水通過黏土層的越流相當于膜分離過程中的反滲透過程。反滲透裝置是在壓力作用下,水克服化學滲透壓,從濃度高的一側(cè)到低的一側(cè),而水中的無機鹽等離子則無法通過反滲透膜,從而使水和鹽分離。黏性土如果起到膜的效應(yīng),膜的分離能力將使?jié)B出液中鹽離子的濃度小于入滲溶液的濃度,入滲溶液將被濃縮。本研究基于這些原理,開展了黏性土半透膜性能的驗證試驗。
咸水越流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因此,選擇了唐山市濱海有咸區(qū)的黏性土體作為試驗原材料。為確認試驗結(jié)果的可重現(xiàn)性,后期又進行了淡水區(qū)黏性土和鈉基蒙脫土的反滲透試驗。
原狀土樣采集點(曹妃甸)地理位置為38°58.074′N,118°24.143′E,深度為65m。按土工試驗規(guī)范,野外采樣封存后帶回試驗室,室內(nèi)及時拆封壓入環(huán)刀,注意原狀土樣的頂?shù)酌?。并測試原狀土樣的天然密度、含水率、土粒比重等參數(shù),計算土樣的孔隙比。原狀土樣相關(guān)參數(shù)詳見表1。
表1 原狀土樣的主要物理參數(shù)
原狀土樣的礦物組成采用X射線衍射測試(XRD)。試驗條件為Cu靶,變波長,管壓40kV,管流60mA,掃描步長0.02°/s,掃描范圍為3°~70°。同時,進行了掃描電鏡(SEM)及能譜分析試驗。從電鏡掃描圖(SEM)圖像及能譜分析,結(jié)合XRD測試結(jié)果,曹妃甸所采原狀土樣的主要礦物為石英、鈉長石、伊利石和蒙皂石的混層、伊利石、綠泥石、云母和蒙脫石。黏土礦物含量不高,約為20%~30%。
原狀土樣的粒度組成采用激光粒度儀測試。由粒度分析結(jié)果可知,曹妃甸原狀土樣的粒度組成分散,分選不好。粒度均值22μm,中位數(shù)14μm。顆粒大小主要屬粉砂及黏粒級,黏粒含量約25%,因此判斷土樣屬于粉質(zhì)黏土或黏質(zhì)粉土。
原狀土樣的孔隙組成采用用AutoPore IV 9500型壓汞儀測試。從圖1可知,曹妃甸原狀土樣的孔隙直徑分布范圍較寬,大部分孔徑在100~1 000nm之間,5~100nm的孔隙也占一定比例。平均孔徑66 nm,孔徑的中位數(shù)14nm,比表面積230m2/g。受壓汞儀的測量范圍影響,小于5nm的孔隙未能統(tǒng)計。
原狀土中存在納米級孔隙,而一般反滲透膜孔徑小至納米級。分析原狀土中也具有類似反滲透膜的孔徑。
圖1 原狀土樣的孔隙組成
試驗裝置主要由空壓機、調(diào)壓閥、氣水交換器、一維固結(jié)滲透儀和加荷裝置組成。氣源為壓縮空氣,精密調(diào)壓閥調(diào)節(jié)氣壓壓力,采用氣水交換方式提供滲透壓力,試樣采用滲透環(huán)刀結(jié)構(gòu)。試樣的尺寸Φ61.8 mm×40mm,滲透壓力的范圍0~200kPa。
將土樣在真空飽和裝置中抽氣飽和13h。將飽和好的原狀土樣按規(guī)范裝入一維固結(jié)滲透裝置中。根據(jù)采樣時土層深度,計算出原狀土的自然固結(jié)壓力,通過加荷裝置進行固結(jié),穩(wěn)定后計算壓縮量和新的孔隙比。用去離子水配制10g/L的鹽水,裝入氣水交換器,記錄刻度。將固結(jié)好的土樣連接好,進行滲透試驗。本試驗采用的恒定的滲透壓100kPa。
根據(jù)滲出流量,每3d定時測滲流量,檢測滲出液中Cl-和Na+濃度。Cl-的測定采用硝酸銀滴定的方法,Na+采用BWB-XP火焰光度計測定(3d的滲液量能滿足Cl-和Na+測試)。
安裝調(diào)試好后,于2011年10月15日晚7時開始鹽水的滲透試驗,約12h后,滲出管中有液體滲出。由于滲出量較小,滲出液充滿滲出管后,10月22日在收集量筒中才開始有滲出液累積。試驗初期,對測試Cl-和Na+所需的最少液體量尚未確定,因此,10月22至11月12日初始幾個樣品取樣間隔較大,后調(diào)至每3d取一次樣。為此,根據(jù)土樣淡水滲透液的本底值、彌散系數(shù)和滲透系數(shù),將穿透曲線初期幾個值調(diào)整至3d間隔。待出水濃度C/C0達到1后,于2012年3月31日停止試驗。試驗監(jiān)測的鹽離子穿透曲線如圖2所示。
圖2 滲出液中Cl-和Na+濃度穿透曲線
出水穩(wěn)定后,土體的滲透流量在試驗期內(nèi)基本平穩(wěn),平均每天流量約為1.06ml。土體加壓固結(jié)后的土柱高度約為3.65cm,固結(jié)壓縮后土體的孔隙比為0.49,計算得出滲透系數(shù)為1.47E-09cm/s。
根據(jù)達西定律,計算鹽離子隨水流達到入水濃度(C/C0=1)的時間約在105d。圖2中時間與濃度比的關(guān)系曲線顯示,在120d左右,鹽離子穿透土體,達到與入水濃度的一致。說明滲透過程中,鹽分的運移主要受彌散和對流作用影響,并隨水流的運移穿透土體。鹽分穿透土體過程中(剔除個別樣品的測試誤差),Na+的濃度的變化趨勢與Cl-基本保持一致。原狀土樣采自咸水賦存區(qū)域,土中Na+的吸附應(yīng)處于飽和狀態(tài)。在10g/L的鹽水滲過土體時,不存在Na+的Ca2+的交換吸附,因此Na+的濃度隨Cl-同步變化。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判斷,咸水越流經(jīng)過吸附飽和的土體時,鹽分的運移主要受彌散和對流作用影響,鹽離子的運移曲線呈S形,并隨對流達到與入水濃度的一致。
由圖2可以看出,當出流濃度與入流濃度達到一致后,穿透曲線仍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為分析其原因,判斷黏性土對鹽分是否有截留作用,拆卸裝置后,測試了氣水交換器中剩余的入流液體的濃度,測得Cl-的C/C0約為1.10,測得Na+的C/C0約為1.14。采集了土體入滲面上的液體,經(jīng)測試Na+的C/C0約為1.5。
入滲液的濃縮現(xiàn)象,證明原狀土體對鹽分起到了截留作用。按膜分離原理,表觀截留率和實際截留率的表達式為[8]:
式中:Robs——表觀截留率;Cp——出流液的濃度;Cb——入流液的初始濃度;Rint——膜的實際截留率;Cm——膜表面的極化濃度。
試驗結(jié)束時,根據(jù)公式計算原狀土對鹽分的截留能力,Robs為0.09,Rint為0.33。試驗結(jié)束時,出流液濃度仍達原入流液濃度,但入流料液的濃縮,仍表明原狀土起到一定的膜效應(yīng),但黏土膜效應(yīng)對溶質(zhì)的分離能力并不強。入滲裝置氣水交換器是完全密封的(否則在該裝置內(nèi)不可能將氣體壓力轉(zhuǎn)換到入滲液體),因此,在長時間入滲的狀態(tài)下,不存在入滲液的蒸發(fā)問題,入滲液的濃縮是黏性土膜性能對鹽分的截留所致。后續(xù)采集淡水賦存區(qū)的黏性土、鈉基蒙脫土又進行了一系列反滲透試驗,均出現(xiàn)入滲溶液Cl-和Na+同時濃縮的現(xiàn)象。說明這一試驗結(jié)果是可重現(xiàn)的。
海水淡化反滲透膜上的微孔孔徑一般為納米級,在一定的壓力下,水分子可以通過反滲透膜,而水溶液中的無機鹽、膠體、細菌等雜質(zhì)無法通過RO膜,從而使可以透過的純水和無法透過的濃縮水區(qū)分開來。無機鹽離子的直徑僅為0.1~0.3nm,水合鹽離子的直徑為0.3~0.6nm,明顯小于孔徑,無法用篩分原理來解釋反滲透膜的分離現(xiàn)象。通常用Sourirajan提出的優(yōu)先吸附—毛細管流動模型來解釋非荷電膜的分離;荷電膜分離機理著重考慮的是膜與分離對象之間的Donnan效應(yīng)。其分離原理,除了中性膜的基于孔徑大小的物理篩分之外,還有著獨特的靜電吸附和排斥作用,Donnan位差阻止了同電荷離子從主體溶液向黏土層內(nèi)的擴散,為了保持電中性,反離子也被膜截留,從而起過濾鹽分的作用[11-15]。因此,濾鹽作用的大小,與黏粒含量、黏粒的帶電強弱及土體內(nèi)的孔隙大小有關(guān)。測試結(jié)果顯示,曹妃甸區(qū)所采原狀土樣的黏土礦物,主要伊利石和蒙皂石的混層。在堿性條件下帶負電。具荷電膜的性質(zhì)。
壓汞法測試的曹妃甸原狀土樣的孔隙直徑多在100~1 000nm之間,小于5nm的孔隙應(yīng)方法所限未能統(tǒng)計,其含量極少,因此,原狀土雖表現(xiàn)出對溶質(zhì)的選擇性分離效應(yīng),但起到反滲膜濾鹽作用的孔隙極少,濾鹽作用并不明顯。
原狀土滲透試驗中,在土體的入滲面上形成高濃度區(qū),入滲液的濃縮現(xiàn)象,說明原狀土體存在一定的膜效應(yīng)。原狀土的粒度組成、納米級孔隙的存在及黏粒成分的帶電性,是黏性土具有一定膜效應(yīng)的組構(gòu)特征。但在反滲透過程中,由于濃差極化現(xiàn)象,使入滲液濃度增大,滲出液并不能明顯淡化。從目前的試驗結(jié)果分析,東部沿海有咸區(qū)開采地下淡水,在接受上層咸水越流補給補給時,咸水中的鹽分應(yīng)會隨越流整體下移,只是由于水力梯度較小,下移速度并不明顯。
[1] 牟純?nèi)?,張建?河北省典型區(qū)咸淡水界面下移現(xiàn)象及其入侵機制分析[J].河北水利水電技術(shù),2002(1):37-39.
[2] 過仲陽,陳中原,王張華,等.長江河口地區(qū)第四紀地下水咸淡水界面的動態(tài)變化[J].古地理學報,2001,3(3):89-96.
[3] 張戈,楊紹南,李慈君,等.下遼河平原南部明化鎮(zhèn)組含水層咸水體運移規(guī)律[J].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2003,204(1):59-62.
[4] 費宇紅,張兆吉,宋海波,等.華北平原地下咸水垂向變化及機理探討[J].水資源保護.2009,25(6):21-23.
[5] 宋海波,張兆吉,費宇紅,等.開采條件下河北平原中部咸淡水界面下移[J].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2006,207(1):45-46.
[6] 王家兵.華北平原深層淡水在開采條件下接受上覆咸水越流補給[J].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2002,203(6):35-37.
[7] 席永慧,馮世進.黏質(zhì)土壤的膜性能研究進展[J].同濟大學學報,2009,37(2):187-191.
[8] Keijzer T J S,Kleingeld P J,Loch J P G.Chemical osmosis in compacted clayey material and the prediction of water transport[J].Engineering Geology,1999,53(2):151-159.
[9] 吳吉春,薛禹群,謝春紅,等.海水入侵過程中水—巖間的陽離子交接[J].水文地質(zhì)工程地質(zhì),1996,197(3):18-19.
[10] 吳吉春,薛禹群,張志輝.海水入侵含水層中水—巖間陽離子交換的試驗研究[J].南京大學學報,1996,32(1):71-76.
[11] Abhijit Majhi,Monash P,Pugazhenthi G.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γ-Al2O3-clay composit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for the separation of electrolytes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9,340(2):181-191.
[12] Keijzer T J S,Loch J P G.Chemical osmosis in compacted dredging sludge[J].Soil Sci.Soc.Am.,2001,65(4):1045-1051.
[13] Megan H,Whitworth T M,Eliot A.Hyperfiltration of sodium chloride through kaolinite membranes under relatively low-heads:Implications for groundwater assessment[J].Applied Geochemistry,2008,23(6):1691-1702.
[14] Tomohiro H,Kumiko K,Seichi S,et al.Electromigration of sodium ions and electro-osmotic flow in water-saturated,compacted Na-montmorillonite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J].Applied Clay Science,2004,26(1):91-98.
[15] Megan H,Whitworth T M.Hyperfiltration of potassium nitrate through clay membranes under relatively low-head condition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2005,69(20):4817-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