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聰
劉勇簡介
1962年11月出生于安徽潁州,現(xiàn)工作居住北京。1988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yè),師從王孟奇教授。2013年進入中國國家畫院高研班王孟奇工作室研修。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中國藝術中心”榮譽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懂敶佬g精品報》主編。中國文聯(lián)《文藝報》美術專刊推薦的“中國畫壇百杰藝術家”。北京水墨空間文化藝術產(chǎn)業(yè)園總裁。水墨空間美術館館長。
千古無同局
近夕收到畫家劉勇先生一本精致的畫集,仰慕他已久,多次向他索求,無果。如今如愿收到此集,欣喜萬分,在畫集扉頁,他特意為我親筆簽名并題寫了念語:劉勇丁卯夏月時記北京聽雨軒,這增了此集的開卷的書色,更增了此集的珍貴。
我們結緣于一次宴會,和他談不上深交,但是讀他的畫集卻像和知己一樣神交已久,我能讀懂他的畫,從他的畫中我能感覺到他的謙遜和虔誠,在他的畫中,我能觸摸到他的內心,或者他由畫要表達他對生活的理解,畫乃心之所使然,一幅畫,一個人,所以一幅畫從某種意義上來與其說是一幅藝術畫卷,倒不如說在這背后其實質乃作者內心的寫照,只是又高于自己的期許,如同真正的藝術,來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他在作畫時候的心境?
曾經(jīng)我有幸觀摩過汪曾祺的幾幅真跡,我覺得劉勇先生的畫也極具充滿人文的底蘊和氣息,文人氣的特點那就是唯美,也驗證江南才子的靈性,筆墨情趣,追求作品的戲筆情調,以情入畫,以情傳神。他每一幅畫都題字或者題詩,而且題的內容著實有意味,他的語言文白相間,推敲錘煉,講究詩意內含,洗練、干凈,雅致、飄逸,書卷氣很足,最顯功力,可謂工寫結合,筆墨精到,收放自如,形象生動傳神而又雅俗共賞。
望月圖
清茶一杯也醉人
品茶論道圖
我舉幾個簡單的題字來印證:如畫集中畫有二人在參佛,他在上面題寫了“禪意無聲”,我想寓意是隨緣,此畫集畫竹,筆墨最多。足見對之情有獨鐘,其中有一幅竹,他題寫了:“安然處事,知足常樂”,我想他是借代之意,竹與足諧音,寓意做人要需要光明磊落,切不可人云亦云,要心態(tài)平和,畫竹同時也寓意做人要像竹一樣,品行要端正高風亮節(jié),這個需要領會字畫中雙關的真意。再者他畫了一林間美少婦在吹笛,旁邊來了2玄鶴正在在安靜的聽她吹奏,他題寫:“玉笛引玄鶴”,我覺得先生他這個“引”字用的非常妙,一個字就把這幅畫引活了,格律間的靈光暗動,一洗媚態(tài),從這個“引”字我能從靜態(tài)的畫卷中體會到動態(tài)少婦在吹的悠揚的神韻笛聲。試想,不然怎么能把玄鶴也能引來呢?動物都是有靈性的,這個引字能傳達出人物的溫度、現(xiàn)場的質感,真是神來之筆呀,這些題字和畫作一起相得益彰,筆墨中融成一氣。從這些細微筆法題字和詩中可以看出些端倪來,就是可窺見劉勇先生頗具深厚的國學功底,可謂他詩書畫自成一家。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畫脈是什么?現(xiàn)在從他的畫卷看來,畫脈其實是一種人文精神,或是一種哲學。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美術也要反映生活。從他的畫卷中,尤其是人物畫,細節(jié)描繪非常到位,線條流暢、造型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目光如炬,炯炯有神,既真又活,塑造人物形象有血和肉,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還抓住人物的細節(jié)如衣飾、體態(tài),畫女人畫得溫潤精致,雍容華貴、典雅、姿態(tài)萬千、窈窕娉婷,驚艷得讓觀者誘惑,一拂處,令江湖失色。如此情懷,我不知這是先生世事洞明呢,還是有意讓大家大雅一番,執(zhí)迷不悟?畫男人和孩童,畫得很有禪意,安靜之態(tài)、或奔放、或古樸、或沉思、或性情、或氣定神閑、或是靜定神游,我時時能感到生活的氣息,或平淡、或清麗、或質樸、時而畫得老練、深厚,氣勢雄渾、形象鮮明;時而淡泊,涼臺靜室、明窗松風、晏坐行吟、清淡把卷;天地山川、星河燦爛、白云為蓋,流水作琴,寧靜之氣。我想這是他對生活的理解,藝術風格有個性,迥然有特色,蘊含的藝術家的個性氣質與精神氣韻,或者這是作為一個畫者和從藝者不斷寫生的過程。
劉勇扇面 圖1
劉勇扇面 圖3
劉勇扇面 圖2
劉勇扇面 圖4
詩情只因飲茶多
知音圖
有人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至少要完成他的“三級跳”。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跳。這很像寫生和速寫,它強調的是“是什么”。第二跳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一跳指的是藝術家開始進入創(chuàng)作,即由過去“我們”的統(tǒng)一的規(guī)定程式向“我”個人的自由程式轉化,也就是由共性向個性的轉化。在這個過程中,誰的個性越張揚,誰的作品就越能被關注。第三跳為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這一跳當然不是原來第一跳的原地踏步,它是一次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我很認同這種說法,我能從劉勇先生的畫中可以窺見這種藝術升華的佛性之境地,因為他把的才情和靈性全部化入畫中,并且能夠和諧地體現(xiàn)于畫的每一個細節(jié),吾即畫,畫即吾,畫吾合一,融會貫通。
我是在幾個黑夜讀完這本厚重的畫冊的,掌燈觀看,意味無窮。從我的個人審美之道,我認為這是一本偏向大雅之集,縱觀此集,有空靈、閑淡和雅趣之境,我理解這是一種寫真雅情,或者這是他的閱歷使然,儒者風范,都各臻妙處,或許我也應該和他一樣在浮躁的世界里努力做到氣定神閑,風卷云舒的氣度?;蛘哌@是我的淺見。一向以文會友,曾在微博上我們相互探討過雅俗問題,我們開始各自有不同的看法,我先說了對俗的成見,我認為真正的藝術一定有雅的元素,同時也應要有俗的成分,因為我一向偏俗的,覺得真正的藝術是在民間,而他好雅的成分較多,所以君子和而不同,我們平日短信交流常以兄弟相稱,他稱呼我為老弟,但是我們爭論到最后,他說了一句點睛之語,他說大俗乃大雅,沒有想到我們在最后不謀而合,誠哉斯言,信哉斯言!
自在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