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名謠
淺談中國當代“抒情派”童話中的“尊重”精神
——以冰波抒情童話作品為例
◎孫名謠
當代中國童話可大致分為兩派:抒情派與熱鬧派?!笆闱椤敝拍钍窍鄬τ凇盁狒[”提出的,二者各執(zhí)一端,自放華彩。面對“熱鬧派”童話占據我國童話界的大部分格局、抒情童話邊緣化的現狀,“抒情派”作家冰波仍堅守著浪漫唯美的詩學立場,以其明麗溫馨的抒情童話作品平衡我國當代兒童文學格局,使得中國兒童的情感與閱讀結構免于偏失。本文將根據冰波以動物為主人公并且表現尊重精神的童話作品具體展開論述。
抒情童話 冰波 尊重
抒情童話具有優(yōu)美或悲傷的美學情懷,注重語言抒情風格,善于營造想象,側重環(huán)境描摹,渲染情緒氛圍的一類作家創(chuàng)作的童話作品。葉圣陶先生被看做是我國抒情童話的奠基者,隨后出現了嚴文井、葛翠琳等具有抒情派特點的優(yōu)秀作家。新時期當以鄭淵潔為代表的“熱鬧派”童話蔚為大觀之時,“抒情派”作家冰波卻以他優(yōu)美沉靜、溫婉恬淡、略帶憂郁色彩的抒情童話顯得格外的與眾不同。冰波的《藍鯨的眼睛》《九葉草》《如血的紅斑》等充滿了詩情畫意的作品,讓人們重新領略了抒情童話特有的藝術魅力。動物童話在冰波抒情童話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故本文選取上述三篇動物抒情童話,并簡述其中尊重大自然的精神。
《藍鯨的眼睛》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勇敢而冒失的少年,為了讓漸漸失明的女孩能重見光明,將藍鯨的一只眼珠鉤了出來。隨后藍鯨開始瘋狂地報復漁民們,女孩知道實情后,等待藍鯨來尋找自己的眼睛,藍鯨因受到感動把自己的眼睛送給了女孩。其主旨在于美好的生活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理解,來自于人與動物之間的友善相處,要學會處處尊重對方,為對方著想。
《九葉草》中,身上有著神奇香氣的母?!靶M惑”了一只又一只的公牛去角斗,供人們娛樂,最后當公牛以為可以與母牛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時,才發(fā)現母牛竟然是人類用零件造出來的機器。這不僅僅是動物的悲情故事,更是人類應該反思的悲劇。
《如血的紅斑》中,美容師為了能夠制造出世界最美麗的口紅,用冰冷的刀片刮下海鷗嘴上的紅斑??伤恢zt的孩子不啄到紅斑死也不吃食物,最后,海鷗和她的孩子都死了,美容師的口紅也在夕陽落下去的一瞬間消失了色彩。本文以獨特的視角使我們內觀心靈之間的尊重。
上述三篇童話都反映了人與大自然岌岌可危的關系,通過較為精準的細節(jié)描寫(“小家伙揚起細長的脖子,黑黑的小嘴搖搖晃晃,對準媽媽嘴上的紅斑,狠狠啄”)、主觀與客觀抒情相結合(“野牛覺得自己正在枯萎,正在像一片被烤干的樹葉,正在絕望地卷起來”)、詩化的抒情語言(“橙色的月亮偶爾拂過絲絲云縷,寧靜而端莊)等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大自然以及生物的尊重,引起了我們對于物種之間的相互尊重的深刻思考。
首先,語言上的詩意是抒情派童話的最主要特點,其優(yōu)美恬淡的話語風格為其審美情感的表達與釋放增色不少。在《藍鯨的眼睛》中:墨藍色的天空、皎潔的月光、純凈的藍眼睛……加之細膩詩意的語言表達,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純凈、悠遠的圣潔情感和一點淡淡的憂傷、漸濃的悲涼。用獨特的語言風格營造了一種安謐的藝術氛圍,在“熱鬧”之余,回歸心靈的安寧。并且,作家深厚的語言功底對于兒童也是很重要的積淀。
其次,抒情童話大都追求美學作品的深化。上述幾篇作品在表現“尊重”這一主題時都寫盡了濃烈的生命悲劇意識,給人以強烈的美學沖擊力。但與“熱鬧派”童話不同的是,冰波的抒情童話作品更希望一篇好的童話作品應該能常讀常新,“它不僅使兒童在初次閱讀時就能夠從某個較表層的層次上獲得美感,并且通過記憶的儲藏使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審美經驗的積累逐漸進入它的各個美學層次之中……對兒童個體的審美影響也就越長久?!盵1]
最后,在內容上,冰波抒情作品在表現“尊重”這一主題方面,既有對真善美的追求,又有對人與動物之間關系的深刻思索,警醒著人們不要停止追尋真善美的腳步。正如冰波本人所說:“兒童文學作品因為是給兒童看的,所以應該是淺的,但不應該是膚淺的,看完之后,應該讓人覺得有力度、有震撼力?!盵2]
首先,在語言方面,“抒情派”童話過分強調語言形式上的優(yōu)美易導致情感缺乏真實性,光有形式上的情感而沒有幻想的童話是枯燥的、乏味的,這樣的抒情未免顯得矯揉造作。
其次,在思想傾向上,抒情童話無法避免,甚至于中國童話都有的最大弊病就是說教意味過于濃厚?!端{鯨的眼睛》中的女孩和藍鯨都為了對方寧可放棄光明,潛移默化中體現了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道德教化理念。似乎必須犧牲自己去奉獻他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而在當代中國抒情童話中,沒有教育意義的娛樂被斥為玩物喪志,從而導致童話總會畫蛇添足地加上教育性質的總結,這是不是讓本該寓教于樂的童話故事略顯沉重?
最后,在表達方式上,抒情童話作家對于“抒情化”的運用也未免有些偏激,致使作品中的敘事少之又少。當:我看過冰波的抒情童話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是童話嗎?講的是什么故事?”一個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并對漢語言文學有了一定了解的成年人尚且需要反復斟酌其中的含義,那么對于未諳世事的孩子來說,結果可想而知。兒童的本性是游戲,彭懿先生多次提出童話應以游戲精神滿足兒童的個體需要,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激情。朱自強先生也反復在其著作中強調“發(fā)現”兒童。以抒情取代童話中的“游戲”與兒童本位的創(chuàng)作觀相去甚遠。所以我認為童話應以愉悅兒童為首要任務,再談感悟與教化。
無論如何,以冰波為代表的“抒情派”童話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在我國童話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從上述三篇動物抒情童話中也的確感知到了對于尊重動物、尊重自然的精神。因此只企望“抒情派”童話在保持其藝術高潔的前提下,改進弊端,與“熱鬧派”童話共同迎來中國童話的春天!
[1] 湯銳.童話世界的觀念更新——〈八十年代童話選〉編者序[M].二十一世紀出版社,1987.
[2] 孫健江,冰波.兒童丈學的“深”與“淺”[J].兒童丈學選刊,1995,(1).
(作者單位: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