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娟
空城
◎閆秀娟
大自然有神奇的力量,它拿一支如椽巨筆在廣袤無邊的河山間畫下崇山,畫下峻嶺,畫下溝壑絕壁,沙漠丘陵,還用那一汪汪的碧波一條條的玉帶為他們做眼,做眉。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那無數(shù)個逐鹿中原問鼎九州拱手河山笑傲春秋的鮮活面孔就此成就了歷史。江山已然到手,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如何讓江山永固萬世無虞了,該怎么做呢?修長城!
其實,筑城以御敵的做法早已有之,在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為抵御其他諸侯國來犯,就在自己的領地上修筑高大的城墻,叫做長城。而秦始皇的偉大就在于他把這項工作發(fā)揮到極致,不僅把舊有的長城連成一線,又增筑擴充了許多部分,形成了長達1.2萬里的萬里長城,秦代以后,沒有修過長城的朝代寥寥無幾。
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要爬的這段長城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也就是說通過這段長城可以通往八方,向東就可以走到山海關,向西可以抵達嘉峪關。城在山脊上,山在峻嶺高崖上。甫一登城,便覺無比險峻。一路上坡路,陡處恐有80度,看起來顫顫巍巍的城樓垛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一路走,惶惶恐恐地一路感嘆,在古代那樣低下的生產(chǎn)力下,這樣偉大的工程是怎么完成的?這越群山、經(jīng)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連綿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的偉大工程,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和時日?它又目睹了多少朝代興衰更替中那些榮辱與蹉跎錯雜的悲喜交替的人間故事?腳下的一塊塊方磚有斑駁的破痕,城墻上大塊整齊的花崗巖被鑲嵌夯接得完美而協(xié)調(diào),雖在滄桑歲月里經(jīng)風雨剝蝕但絲毫無損它的厚重的美感,在這里,每走一步似乎都能聽到歷史的傳說,每駐足一剎似乎都與金戈鐵馬的鏖戰(zhàn)擦肩而過,每遠眺一次都能感受到那來自歷史的沉淀而融進大好河山崇山峻嶺間的強烈的愛與嘆息。沿著江山起起伏伏溫柔的曲線,放馬愛的中原愛的北國和江南,面對冰刀雪劍風雨多情的陪伴,我站在風口浪尖緊握住日月旋轉!這幾句歌詞太稱得上長城本身的意義以及它帶給人的感觸了……
誰都知道長城最大的意義是防邊患,但事實是從來未有因長城而免除邊患?!扒貢r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歷代以來,無論治世亂世,邊關從未真正安寧過,也就是說,統(tǒng)治者所標榜的“河清海晏”的盛世太平從來就沒存在過!一段長城就是一段百感交集的故事,若干憂戚悲苦的生命歷程。不斷的邊患自然給橫刀跨馬的豪俠壯士們創(chuàng)造了一搏的機會,也給那些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士仁人們創(chuàng)造了機會,同時也給知識分子們——繼往圣之絕學傳承文明和價值的這些人——帶來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素材,這亦使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èi)涵得以傳承而不衰,這是最最重要的!
長城防邊患的目的是必定要落空的。翻看中國修城史,獨元朝未進行筑長城這一悲哀的工程。偉大的成吉思汗豪情萬丈:“愿把青天覆蓋的地方,都變成蒙古人的牧場!”修長城防的就是蒙古人,但蒙古人還是來了。后來昏聵懦弱的明王朝對長城進行了勞民傷財?shù)拇笳?,但滿人還是入關了。時間到了公元1644年農(nóng)歷三月(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帶領農(nóng)民軍攻入京師,明崇禎皇帝自縊,明亡。農(nóng)歷四月,吳三桂帶領多爾袞的滿清鐵蹄與李自成大戰(zhàn)于山海關,農(nóng)民軍潰敗撤退,五月,清軍進占京師。十萬清兵入主中原,如入無人之境,接下來肅清運動“開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血洗江南、嶺南”“屠江陰”“屠昆山”“屠常熟”“屠海寧”“屠廣州”……轉戰(zhàn)燒殺三十七載,才初定中國。入關前后人口從5165萬銳減至1908萬,人口減少近三分之二,這是多么慘痛的事實!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歷史的車輪碾碎了封建帝王江山永固的迷夢,長城落空了。這在皮鞭和屠刀以及屈辱的血淚下由人民筑起的長城,這堅固的歷經(jīng)風雨剝蝕萬世不倒的長城,這被列入世界奇跡的滿溢著炎黃子孫驕傲和自豪的長城,終究只是朝代的更替加給人民的至為深重的苦,終究只是民族苦難的化身。
康熙后來說:“守國之道,不在修城而在修民。民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焙靡粋€眾志成城!民心是長城,真正固若金湯的長城其實就修在老百姓的心里!
(責任編輯:王曦)
閆秀娟,1979年生,本科,講師,籍貫甘肅永登,2002年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