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生 王蓓蓓 柳雯 朱波剛
驗方五倍子散神闕穴敷貼治療嬰幼兒非感染性泄瀉病療效觀察
王文生 王蓓蓓 柳雯 朱波剛
目的 觀察驗方五倍子散神闕穴敷貼治療嬰幼兒非感染性泄瀉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非感染性泄瀉病患兒60例, 應用驗方五倍子散神闕穴敷貼治療, 觀察其臨床療效。結果 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75.0%和96.7%。結論 驗方五倍子散神闕穴敷貼治療嬰幼兒非感染性泄瀉病療效顯著、安全、方便、患兒依從性好, 值得臨床進一步驗證。
非感染性泄瀉;嬰幼兒;五倍子散;神闕穴;療效
嬰幼兒泄瀉為消化道綜合征, 夏秋兩季發(fā)病率高, 長期不愈易導致嬰幼兒機體抗病能力和對病損組織的修復能力降低, 從而繼發(fā)多系統(tǒng)疾病, 以致病情遷延, 影響生長發(fā)育。臨床治療中, 因嬰幼兒用藥的依從性差, 故藥物及藥物劑型的選擇較為重要。作者應用驗方五倍子散神闕穴敷貼治療嬰幼兒非感染性泄瀉病取得良好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門診2012年5月~2013年10月泄瀉患兒60例, 男31例, 女29例;年齡2~24個月, 其中2~6個月、7~12個月、13~18個月、19~24個月各15例;純母乳喂養(yǎng)14例,人工喂養(yǎng)20例, 混合喂養(yǎng)26例;6個月以下患兒大便次數(shù)多于哺乳次數(shù), 其中6~10次/d 27例, 10~15次/d 3例;7~12個月6~10次/d 26例, 10~15次/d 4例;13~18個月6~10次/d 27例, 10~15次/d 3例;19~24個月6~10次/d 23例, 10~15次/d 7例。就診前均有使用抗生素病史。
1.2 方法 治療方法 給予飲食指導、補液等常規(guī)治療。并應用驗方五倍子散(主要藥物為五倍子, 研細粉, 過五號篩,瓶裝備用), 每次取藥粉1.0 g, 50度白酒調成糊狀, 外敷于患兒神闕穴, 以活血止痛膏固定, 早晚換藥各1次, 觀察其臨床療效。
1.3 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
1.3.1 診斷標準 參考小兒腹瀉相關診斷標準[1,2]擬定。
1.3.2 納入標準 患兒符合以下標準:①年齡2~24個月,性別不限。②大便次數(shù)6~15次/d。③體格檢查, 全身情況尚好, 無明顯脫水體征及其他并發(fā)癥, 大便外觀呈黃色或黃綠色稀糊狀, 未見黏液及膿血。④實驗室檢驗, 大便常規(guī)基本正常, 兼或少許白細胞、脂肪球等, 未見膿球, 大便培養(yǎng)無致病菌生長, 血常規(guī)正常。⑤經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
1.3.3 排除標準 ①感染性腹瀉。②伴有明顯脫水、電解質紊亂和全身中毒癥狀的重型腹瀉。③伴有其他病變不適合接受本驗方治療。
1.4 療效標準 參照第二屆全國小兒腹瀉會議制定標準[2]。顯效:治療24~48 h, 大便次數(shù)減至2次/d, 大便性狀恢復正常, 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治療48~72 h, 大便次數(shù)減至4次/d, 大便性狀好轉,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治療72 h后, 大便次數(shù)及性狀無明顯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60例患兒中顯效45例(75.0%), 有效13例(21.7%), 無效2例(3.3%), 總有效率96.7%(58/60)。
嬰幼兒泄瀉是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榕R床特點的腹瀉病, 6個月~2歲嬰幼兒發(fā)病率高, 與該年齡組胃腸系統(tǒng)發(fā)育及功能不完善, 消化酶低下有關?,F(xiàn)代醫(yī)學對本病的治療原則, 主要是調整飲食, 控制腸道內外感染, 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等[1,2]。祖國醫(yī)學認為泄瀉多數(shù)由于飲食失節(jié)、喂養(yǎng)不當或外感寒濕、暑濕之邪, 損傷脾胃,而致運化失職, 升降失調, 清濁不分, 并走大腸而成泄瀉。嬰幼兒泄瀉有外感、內傷之分, 臨床分型較多。本方僅用于非感染性泄瀉。明代《普濟方》有五倍子散(五倍子、地榆、訶子各等分)治療小兒氣虛脫肛的記載;《本草綱目》述及五倍子, 謂之酸、平、無毒, 主治腸虛泄痢, 為末, 熟湯服之[3];《中國藥典》[4]亦載明, 其性味酸, 澀, 具有澀腸止瀉, 斂汗,收濕之功效, 主治久瀉久痢、盜汗等。任脈之神闕穴, 位于臍部正中(《銅人》、《發(fā)揮》、《大成》)。臨床常用于瀉痢不止、腹痛、腹脹、腹中虛冷的治療, 施灸此穴, 具有健運脾陽、和胃理腸等功用。五倍子散敷貼于神闕穴直達病所;內病外治, 嬰幼兒普遍易于接受, 且不傷脾胃, 依從性好;活血止痛膏具有局部滲透之作用, 又能保持藥物的濕度, 共同發(fā)揮作用, 致泄瀉而愈。經驗證, 本方法對新瀉和久瀉均有一定的療效。
綜上所述, 驗方五倍子散神閥穴敷貼治療嬰幼兒非感染性泄瀉療效顯著、安全、方便, 患兒用藥的依從性好, 值得臨床進一步驗證。
[1] 王慕逖.兒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1:263.
[2] 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308.
[3] 李時珍.本草綱目.第2版.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435.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0.
2014-07-21]
233000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征醫(yī)院合作醫(yī)院蚌埠二院(王文生 朱波剛);蚌埠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王蓓蓓 柳雯)
王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