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姣 張有艷 蔣林艷
39例外傷性膈疝的護理體會
程國姣 張有艷 蔣林艷
外傷性膈疝多發(fā)生在穿透性損傷情況下, 嚴重者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術前術后的護理對于病情的改善有重要意義, 本文主要分析外傷性膈疝術前術后護理體會, 包括病情檢查、生命體征監(jiān)測、胸部情況護理等, 有助于提高外傷性膈疝治愈率。
外傷性膈疝;膈疝修補;護理
外傷性膈疝是指各種銳性或鈍性損傷造成膈肌裂口, 腹腔內臟器經過此膈肌裂口進入胸腔所致[1]。臨床上常見因素有刀傷、車禍傷、高空墜落傷和塌方傷??煞譃殚]合性和開放性兩種, 近來, 由于交通事故的增多, 使外傷性膈疝發(fā)生率已躍居膈疝的首位[2]。為提高外傷性膈疝的治療效果, 現分析本院39例外傷性膈疝患者的臨床資料, 總結護理措施,為臨床護理學提供依據。
本組39例外傷性膈疝患者, 男22例, 女17例, 年齡20~68歲 ,平均年齡36歲。其中刀傷所致開放性膈疝6例;閉合性膈疝33例, 包括車禍傷、高空墜落傷和塌方傷, 右側7例, 左側32例, 膈肌裂口6~18 cm。常見合并損傷有肋骨骨折、血氣胸、肺挫傷、胃腸道穿孔、失血性休克等。臨床表現有胸腹部疼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心率快、嘔吐、煩躁、發(fā)紺及休克等。
根據患者外傷史、臨床表現及胸腹部CT、B超等檢查多可確診, 一經確診應立即手術, 可提高治愈率[3]。本組均行膈疝修補術, 其中經胸手術30例, 經腹手術5例, 經胸腹聯合切口手術4例;術中還納腹腔臟器后, 行破裂膈肌修補,手術順利。
2.1 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評估、術前準備以及心理護理。外傷性膈疝患者往往病情較嚴重, 特別是合并其他臟器損傷者, 入院后需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予以吸氧, 心電監(jiān)護, 觀察尿量、血壓、呼吸和循環(huán)功能, 注意有無休克表現。快速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通道, 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量[3]。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消除其緊張、恐懼和煩躁的情緒,避免加重病情, 配合積極治療。在醫(yī)生診斷明確后, 在最短時間內積極完善術前準備:抽血備血, 術前做好皮試, 并做好手術區(qū)皮膚清潔工作, 對合并嘔吐及考慮有胃腸道損傷者,術前行胃腸減壓, 并注意觀察胃液有無出血。術前常規(guī)留置尿管, 并觀察有無血尿, 提示泌尿系統(tǒng)損傷。
2.2 術后護理 在術后, 同樣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 主動溝通,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使其擺脫悲觀、恐懼和焦慮情緒, 樹立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以樂觀的態(tài)度積極接受護理治療。術后護理人員需加強巡視, 給予患者悉心體貼的生活護理, 如口腔護理、床上擦浴等。
在對患者的病情觀察中, 采用多功能心電監(jiān)護, 吸氧處理, 保持血氧飽和度≥95%, 病情嚴重者, 繼續(xù)呼吸機輔助呼吸, 使用升壓藥物及其他血管活性藥物, 定時更換, 保持藥效。觀察心率、血壓、呼吸、脈搏及血氧飽和度變化,監(jiān)測患者神志、瞳孔、體溫以及尿量變化,對休克患者, 必要時測中心靜脈壓, 以指導輸液和了解血容量及心臟前負荷的變化。對于已經完全清醒的患者, 常采取半臥位, 利于引流和呼吸;對于尚未完全清醒者, 則需去枕平臥, 頭偏一側,防止嘔吐窒息。
對于合并胸部肋骨骨折、連枷胸者, 術后需要繼續(xù)胸部固定, 防止反常呼吸運動。胸部手術后都留有胸腔閉式引流,需觀察引流液量、流速和顏色, 若每小時引流量超過200 ml,連續(xù)3 h以上, 則是二次開胸止血指征, 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觀察引流管水柱波動情況, 正常范圍大約4~10 cm,每隔30 min左右擠管1次, 避免管道受壓、扭曲及血凝塊堵塞等。更換引流瓶時嚴格無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
在呼吸道管理中, 呼吸分泌物增多, 外傷性膈疝患者分泌物會大量聚積。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觀察有無發(fā)紺、缺氧等癥狀,對于其術后的恢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按醫(yī)囑要求常規(guī)給予霧化吸入, 稀釋氣道分泌物,易于排痰,應用抗生素預防肺部感染。對因術后疼痛、虛弱而無力咳嗽、咳痰者, 可以握空心掌拍背、排痰機震動拍擊或在胸骨上窩按壓氣管刺激其咳嗽、避免痰堵塞造成肺不張, 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對有氣管插管患者, 吸痰時不能用力過猛, 注意深度、位置以及患者的反應,避免造成呼吸道黏膜的損傷。
在消化道系統(tǒng)的護理中, 針對術中腹腔臟器損傷或行開腹手術者, 術后都有留置腹腔引流管, 注意觀察引流量或顏色。術后一般都繼續(xù)保持行胃腸減壓, 其可以降低患者出現胃脹氣和腹部壓力增加的幾率, 有利于膈肌補裂口的愈合[4]。胃腸減壓管的護理主要是固定好胃管的位置和長度, 嚴防胃管扭曲、脫出, 同時觀察并記錄胃液量、性質和顏色。如果患者情況允許, 應該盡早下床活動, 促進胃腸蠕動, 肛門排氣排便, 胃腸功能恢復[5]。
術中見左側疝入物以胃、脾、空結腸為多見, 右側多為肝、胃和網膜。治愈37例,治愈率達94.9%, 死亡2例, 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并發(fā)多臟器功能衰竭, 1例死于術后大面積心肌梗死。治愈患者平均住院11 d, 隨訪效果好, 無復發(fā)。
本文主要分析外傷性膈疝的護理方法, 在外傷性膈疝治療中, 正確的診斷、及時的手術固然十分重要, 但是迅速完善術前準備, 爭取手術時間及術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做好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胸腔引流以及胃腸道護理, 對挽救患者的生命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醫(y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 才能促進患者早期康復。
[1] 秦萬龍,李曉兵,王興虎.創(chuàng)傷性膈疝的診斷與治療(附16例報告).甘肅醫(yī)藥, 2008, 27(3):42-43.
[2] 黃江彬.外傷性膈疝術前術后的護理體會.當代護士(??瓢?, 2013, 1(5):54-55.
[3] 俞曉軍,鄭武俊,姜正科,等.創(chuàng)傷性膈疝的診治分析.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 2012, 21(3):401-402.
[4] 岳東峻.創(chuàng)傷性膈疝手術的護理體會.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 2012, 12(06):461-462.
[5] 田瓊香.25例創(chuàng)傷性膈疝的診治.云南醫(yī)藥, 2012, 2(4):412-413.
2014-07-15]
541002 廣西桂林人民醫(yī)院營養(yǎng)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