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柏岳
(編輯 鄭賀)
凡同魯迅接觸過的人,對他的最初的印象,是他右手中指和食指夾著一支香煙,笑瞇瞇接待友人和來訪者,促膝談心,隨著談話的展開一支接一支吸著香煙,以致煙霧彌漫整個房間。
魯迅吸煙,大約是從日本留學(xué)歸國任浙江省兩級師范學(xué)堂生化老師時開始的,其成因蓋出于教務(wù)繁忙和應(yīng)酬之需要。其后歷經(jīng)辛亥革命、三一八慘案、南下廈門廣州等風云變幻,魯迅在同各色人物作艱難斗爭中,煙癮愈益加重,直至病逝上海為止,總也離不開煙作伴。
在北京時,魯迅同段祺瑞和章士釗斗爭,過度辛勞,曾患過一場大病,眠食俱廢。醫(yī)生勸告他絕對不能吸煙,否則吃藥也沒有效驗。然而,魯迅一心考慮寫小說和雜文等,以喚起民族覺醒,無暇顧及自己的健康,依然在創(chuàng)作構(gòu)思中抽煙,其煙癮有增無減。
1927年他到廣州中山大學(xué)任教務(wù)長,除了教課,又要同當局的白色恐怖作斗爭,并秘密同畢磊等共產(chǎn)黨員接觸,往往通宵達旦,依賴吸煙來提神,同時,也把香煙分給友人同享,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煙癮趨大。
當時在廣州中大住的是木板的樓面,要小心火災(zāi),于是許廣平主動購置煙灰缸和煙嘴讓魯迅使用。魯迅雖然嗜好吸煙,但是在廣州教書收入不高,經(jīng)濟條件差,一般只買劣等煙。到上海后,才偶爾買高檔煙,不過這也只是為了待客,自己多吸廉價香煙。
直至1936年3月,魯迅終于患上嚴重肺病而躺倒,可是稍愈就繼續(xù)堅持翻譯《死魂靈》第二部,還寫出著名的《三月的租界》、《“出關(guān)”的“關(guān)”》,并為烈士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作抄、排、編、校,鞠躬盡瘁。后來病情惡化,一位給魯迅診治的外國肺病專家驚奇地說:“倘是歐洲人,則在五年前已經(jīng)死掉?!敝敝吝@年9月15日,魯迅寫下最后的絕筆《死》一文,立下七條遺囑,其中一條是囑咐兒子“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xué)家或美術(shù)家”,終于10月19日逝世。
夫人許廣平在回憶中沉痛地說:如果魯迅少吸劣質(zhì)煙或不吸煙,也許不止活五十六壽年。那樣,他可以為中國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