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東,董京俊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 100875)
復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孫曉東,董京俊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 100875)
1.1 復式教學的內(nèi)涵
復式教學是相對于單式教學組織而言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對于它的定義大同小異,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顧明遠的定義:復式教學是指教師在同一教室、同一課時內(nèi)用不同的教材,分別對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復式教學是相對于單式教學而存在的,是與班級授課制平行稱謂的教學組織形式。
1.2 復式教學的發(fā)展歷史
復式教育起源于德國,19世紀,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開始,德國開始逐漸重視教育的發(fā)展。之前的教育都是針對富人階層進行的,教育是少數(shù)人的權利。而為了加強對普通人的教育,設立了國民學校,也稱為單極學校。這樣的學校只有一個老師、一個教師,學生最多是80人左右,這樣的學校是按照學生的年齡和學習水平進行分組,然后進行相同科目或是不同科目的教學。隨著這種教育方式的不斷發(fā)展,到了1882年,單極學校已經(jīng)占到德國全部小學的61%。隨后,這種單極學校開始被世界上其他國家借鑒與模仿,其中日本通過模仿借鑒,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與探索,使其兒童升學率提高到了98.14%,可謂成效顯著。于是更多的國家開始關注研究復式教學,并取得了不錯的結(jié)果。統(tǒng)而觀之,復式教學的最大特點是于兼容并蓄中實現(xiàn)因材施教。
單極學校引進我國是在清朝末年,1904年我國建立了第一所單極學校,但這時的單級學校很少,沒有形成規(guī)模。1909年,江蘇教育總會派3人去日本學習單極教學,回來后創(chuàng)建了復式教師培訓班。民國時期,為了發(fā)展教育,各地新建了很多復式學校,復式教學進入發(fā)展時期。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義務教育和計劃生育的實施,使復式教育進入了空前發(fā)展時期。
2.1 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
在復式教學中,教師要完成多個教學任務,這樣,針對每個班級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要求教師的教學必須是有針對性的。例如,在體育的復式教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可能學的是籃球的基本技戰(zhàn)術,而低年級的學生學的可能是運球、傳球的簡單的技術。這樣,體育教師在制訂課的教學目標是必須有針對性,根據(jù)不同年級的不同課程目標確定各自的不同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
2.2 課堂結(jié)構(gòu)的多頭性
在復式教學中,學生的年齡不同、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各不相同,這樣,就使課堂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要求體育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體育課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讓高年級的同學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幫助低年級的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這樣,就能取得雙贏的結(jié)果。高年級的學生發(fā)展了自己的能力,鍛煉了自己;低年級的同學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而且,體育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2.3 教學任務具有層次性
在復式課堂中,由于學生的層次不一,所以,教師的教學必須要有層次性。例如,在排球的發(fā)球教學中,有的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將球發(fā)過去,而低年級的學生卻不能發(fā)過去,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分層次地進行備課,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分層次地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使不同的學生掌握各自的學習內(nèi)容。
2.4 “動”“靜”搭配的統(tǒng)一性
傳統(tǒng)的復式教學都是教師先給一個班的學生講解,另一個班自學或預習,過一會兩個班交換,這樣就產(chǎn)生了干擾,使教學效率下降。但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很好地處理這個問題。如果兩個班的同學都學羽毛球,那體育教師在教高年級的同學時,低年級的同學也可以一起聽,一起學,因為他們在打球的過程中也會用到這一項技術,而當體育教師在教低年級的學生時,高年級的學生也可以聽,當作是鞏固復習,然后大家分別練習自己的技術,這樣,就能使課堂“同動同靜”,既節(jié)約了時間,加強了體育課的密度,又能使同學們彼此學習,互不干擾。
2.5 教學過程具有靈活性
復式教學因其特有的屬性,可以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教學模式,例如,可以先讓高年級的同學復習一下上節(jié)課學的太極拳,然后先教低年級學生三路長拳。由于中小學體育教師有限,特別是農(nóng)村地區(qū),因此,這樣的復式教學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節(jié)約時間,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6 教學路線具有交替性
單式班教學都是用講、練、答練的方式進行的,而復式教學的線路卻與它不同,在二級復式教學中,學生有一半的時間用來自己練習和與同學交流,而在多級復式教學中,學生自己的時間就更多,這就需要體育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充分合理利用時間的能力,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7 教學環(huán)境具有復雜性
復式班級中,不同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特別是當體育教師在給高年級同學講解時,低年級的學生會不自覺地去看,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這也是復式教學的一個缺點。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教學小助手,幫助自己管理課堂,指導教學,這樣,既鍛煉了學生,也有利于課堂的秩序。
3.1 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復式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對不同的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授課,這樣,就要求學生學會自習,要求體育教師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沈光第也列舉了復式教學幾方面的優(yōu)點:個性教育的適合,自動能力的發(fā)展,分工合作的精神的培養(yǎng)。在體育課的教學中,雖然體育教師的直接教學時間減少了,但是留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增多了,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等學生離開學校時,他們也能自己學習,有利于終身教育的養(yǎng)成和發(fā)展。
3.2 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復式教學中,特別是體育教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主動幫助低年級的學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教學能力,而低年級的學生把高年級的學生作為自己的榜樣,有了自己努力的目標和方向。不同年齡的學生在體育課中相互幫助,有利于合作能力的養(yǎng)成。
3.3 有助于“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在體育教學中,如果有的學生已經(jīng)能夠熟練掌握扣球,而有的學生卻連球都打不到,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復式教學中,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水平和層次進行教學。在復式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根據(jù)每個班的學生的水平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獲得發(fā)展。
3.4 增強教師的素質(zhì)
在復式教學中,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中,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復雜的教學任務,這樣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科學的管理方法。因此,體育教師要把每個年級的體育教材把握清楚,做到融會貫通,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以便把課堂教學做好。
4.1 重視教案的編寫
在復式教學中,雖然每個年級的學生數(shù)量少,但是體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卻必須認真按照課標的要求進行,特別是體育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必須根據(jù)每個年級學生的水平進行編寫,并且每年的教案要重新編寫,不能應用去年的教案。因此,體育教師在編寫教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化繁為簡,把多個教案編為一個教案,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體育教師的負擔;按照教學目標設計流程圖,增強體育教學的直觀性和操作性;教案的編寫要精簡,只注明主要部分,如教學方法和模式,給體育教師以發(fā)展的空間。
4.2 創(chuàng)建多功能小黑板
在復式教學中,由于電器化設備的缺少以及體育教學場地的特殊性,教師創(chuàng)建了多功能小黑板。在體育課之前,體育教師把要上課的內(nèi)容提前寫在小黑板上,上課時便可以應用,減少了書寫的時間,為課堂提供更多的時間,并且這個黑板可以兩面都用,并且可重復應用,值得推廣借鑒。
4.3 培養(yǎng)“小助手”
由于復式課堂的復雜性,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由于教學環(huán)境特別復雜,一位體育教師很難掌控整個課堂,特別是當體育教師在教授一個班級時,另外一個班級的同學很可能出現(xiàn)意外情況,影響了體育教學。因此,體育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小助手,這個小助手可以是班長,也可以是體育委員,或者任何有能力的同學,體育教師通過提前教授或者教育,把小助手的能力提高。當體育教師在上課時,小助手就可以幫助體育教師掌控課堂的秩序,這樣,就能避免意外情況的發(fā)生,使體育課堂更有效率、更加安全。
G807.0
A
1674-151X(2014)04-076-02
2014-02-28
孫曉東(1988~),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