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紅
(長治衛(wèi)生學校 山西長治 046000)
長久以來,籃球運動一直是受到大家喜愛的一個運動,也是一個廣泛開展的運動。因此,籃球教學也就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被廣泛地運用到了各類的教學中,并且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在這一個大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我們的籃球教學水平也就顯得尤為必要。目前,我國的部分學校,已經(jīng)對體育課采用多媒體教學開展了一些積極的實踐和探索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盡管如此,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體育教學仍處在研討、演示、觀摩的階段,我國大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學還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因此,全面探討多媒體對籃球教學的作用影響,也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多媒體技術是指以數(shù)字化為基礎,能夠對多種媒體信息進行采集、加工處理、存儲、和傳遞,并能使各種媒體信息之間建立起有機的邏輯聯(lián)系,集成為一個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系統(tǒng)技術。多媒體包括文本、圖形、靜態(tài)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剪輯等基本要素。在進行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的時候,也就是從這些要素的作用、特性出發(fā),在教育學、心理學等原理的指導下,充分構思、組織多媒體要素,發(fā)揮各種媒體要素的長處,為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的學習媒體信息,從多種媒體渠道向學習者傳遞教育、教學信息。世界各國的教育學家們正努力研究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改進教學與培訓。以多媒體計算機為核心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手段豐富多彩,使計算機輔助教學如虎添翼。經(jīng)過多年的各方面的教育實踐已證明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有如下效果:(1)學習效果好。(2)說服力強。(3)教學信息的集成使教學內容豐富,信息量大。(4)感官整體交互,學習效率高。(5)各種媒體與計算機結合可以使人類的感官與想象力相互配合,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思維空間與創(chuàng)造資源。因此將多媒體技術在我們的籃球教學中全面地推廣既有其可行性,又具有其必要性。
伴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發(fā)展,教育體制、教育手段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籃球教學中的諸多矛盾也逐漸變得尖銳起來。通過作者長時間的學習和總結,在籃球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下列幾個問題。
籃球作為一門深受大家喜愛的戶外體育運動,多年來一直存在著實踐課多理論課少,甚至沒有理論課的缺憾。這并非是教師理論水平低,不善講解,而是從思想上認為學生理解有限,沒有興趣深入講解。另一方面,媒體單一,使籃球課的技術教學和理論講解只局限于口授,采用的媒體也只限于黑板、粉筆、書本、幻燈等,只能以數(shù)值、文字、聲音或靜態(tài)圖像表達、傳遞信息。即使引進一些新的錄像資料,也無法像多媒體那樣實現(xiàn)信息的集成、控制和交互,讓學生達到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高度融合,使寓意深刻、需要發(fā)散性思維的籃球技術、戰(zhàn)術理論活不起來,變得枯燥乏味,限制了學生對籃球運動內涵的理解與把握。
籃球教學一般都以教師親身示范、講解和圖解為主。室外教學環(huán)境差,使教師的講授受到限制,授課的視聽效果不理想,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及時地反饋給學生,使學生得不到正確的動作概念。而正確的動作概念建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說是很困難的。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使學生掌握動作,一般都采用教師示范、講解,利用掛圖、幻燈、錄像等手段,雖然有了改進但并未發(fā)生根本性變化,還是難以讓教學達到較高的水準。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2.2.1 演示的片面性
教師在示范過程中很難把動、靜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動作示范只能是瞬間的,或者全靜態(tài)掛圖、錄像、電影等演示,在語言描述上難度大,準確性較差。
2.2.2 演示的統(tǒng)一性差
一個技術動作或一個戰(zhàn)術訓練只能是示范、演示與講解分別進行,或以靜態(tài)掛圖為模擬對象進行演示、講解給學生的動作表象是孤立的,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使學生不容易理解或產(chǎn)生誤解,最終難以掌握技術和戰(zhàn)術。
2.2.3 視聽效果差
教師的演示沒有背景對象,講解空洞,要點難以突出,動作過程演示短暫,缺乏時空變化的關聯(lián)性,因而動作細節(jié)講解難、不準確。學生不能根據(jù)描述產(chǎn)生聯(lián)想形成動作的表象,而錄像、電影中專業(yè)用語多,全部是技術演示,學生不易理解,難以體會技術動作。
(1)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興趣在教學中起著最直接、原始的作用,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將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籃球教學,利用其生動形象的畫面、直觀的動作技術演示、簡單易懂的解說、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使學生對籃球各項技術的內容、方法、步驟從看到練,既有新穎性、奇特性、趣味性又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加快學生學習及掌握技術動作的進程。另外,還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課堂時間,減少多次重復講解而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增加了練習時間,大大提高籃球教學質量。
(2)有助于建立正確的運動表象?;@球運動中,有許多技術動作不僅結構復雜,而且需要在瞬間完成擊球動作。例如:在學習行進間低手上籃技術時,有時盡管教師對這類動作反復講解、多次示范,但由于學生的站位角度不同,同時既要觀察示范者上籃時的跨步動作,又要兼顧上籃時手臂、手腕和手指的撥球動作,很難全方位對技術動作的難點、要點進行觀察。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籃球復雜的腳步動作、傳接球時的手形和投籃時手指、手腕的變化,用慢鏡頭或“定格”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能夠使學生建立完整、清晰、具體的表象并儲存在大腦中,對于掌握運動技術動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有助于分類指導區(qū)別對待。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內容和進度進行教學,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法。技術基礎好的同學,可以通過多媒體逐步掌握更高層次的籃球技術,拓寬其技術水平和理論知識面;而基礎差的同學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形象介紹,加深對籃球基本技術的認知,以更好地進行基本技術的練習,來完成正常的學習。
(4)有利于“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形成。按照各個學?;@球專項教學大綱的要求,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籃球運動的基礎知識、世界籃球發(fā)展歷史、中國籃球發(fā)展歷史、比賽裁判法、籃球基本技戰(zhàn)術,以及精彩賽事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運用于課堂教學并上傳至校園互聯(lián)網(wǎng),形成與教學同步的多媒體信息平臺。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自主對籃球的各項技術進行更為直觀的學習,逐步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全新教學模式。
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把零散的有關視頻、音頻、圖片等采集起來,再把它們合理地加入到課件中,應用于籃球的教學。例如在給學生講解示范單手肩上投籃技術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中的定格、慢速播放、近鏡特寫和反復播放來演示投籃時手臂、手腕、手指的動作,使學生能夠更生動、直觀地看到規(guī)范的示范動作,便于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表象。而傳統(tǒng)教學中僅靠教師自身的動作示范講解,就很難達到多媒體的展示效果。同時,對于掌握技術較慢的同學,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自己觀看重播的技術要領,從而避免了過度重復的講解,增加了課堂的練習時間。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學生可以在留言板、論壇中向教師提出問題,發(fā)表意見,與教師在網(wǎng)上進行交流。這種交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更能反映出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要求?;ヂ?lián)網(wǎng)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資源共享,在網(wǎng)上,教師可以通過留言板、論壇等進行學術交流、課件交流、教學經(jīng)驗交流等,不斷提高體育技術課教學的水平。
在日常的籃球技術課教學中,很多學生由于技術動作不到位、不規(guī)范,從而導致了投球命中率的降低。這時,即使教師再耐心地講解動作要領,但由于學生看不到自己的技術動作,導致學習效率不高。若我們把學生每次擊球的技術動作錄制下來,通過慢放動作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并及時糾正,或事先把優(yōu)秀運動員的這一動作錄制下來,讓學生進行比較,二者差別一目了然,就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正改變著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我們應該充分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優(yōu)點,并將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點特點與傳統(tǒng)的籃球教學相結合,互利互助,充分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1]曹芳.多媒體CAI技術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5(1):95.
[2]趙克寧.虛擬現(xiàn)實技術輔助籃球教學的探討[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3):75-76.
[3]劉敏.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提高體育專業(yè)籃球教學質量與效率[J].體育科技,2004(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