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茫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由著名音樂家何仿根據(jù)江蘇民間小調(diào)整理改編而成的《茉莉花》,紅遍了祖國大江南北。
誕生于600年前明清時代的《茉莉花》曲調(diào),經(jīng)過中國民間藝人幾百年來的口心相傳,直到18世紀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訪華,才得以用五線譜的形式保存下來。從歷史傳承上來說,20世紀80年代英國大學(xué)生合唱團來華演出時演唱的“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才是原汁原味的中國民歌,同幾百年前我們祖先聽到的一模一樣。泡一杯清茶,閉目靜聽《茉莉花》優(yōu)美的曲調(diào),你也許能感受到與我們先人心靈的交流,感受到我們祖先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有這樣一個故事,又讓我們體會到《茉莉花》更深一層的蘊意……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對貪污腐敗最深惡痛絕的一個。為懲治官員腐敗,他不惜使用嚴刑峻法。
一天,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達和沐英聚會。在聚會中,他們想想現(xiàn)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diào)子即興唱起了歌謠。這歌謠中的歌詞便是徐達根據(jù)他們聚會的花園里的三種花現(xiàn)場編寫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fā)芽; 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p>
歌詞中所提到的三種花分別代表了名、利、權(quán)。茉莉花諧音“沒利”,意思是說要看輕名;金銀花指金銀財寶,但在開花時花上卻帶著一個鉤兒,如果你要取金銀財寶,就要付出代價;而玫瑰花象征富貴,我“有心來采”,但卻怕 “刺兒把手扎”。
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歡心,也受到同樣痛恨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喜愛,于是,便在大明帝國廣泛傳唱開來。
600多年過去了,反腐倡廉依然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古往今來,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杜絕腐敗現(xiàn)象。
就這個意義來說,今天的黨員干部,確實應(yīng)該多聽聽傳統(tǒng)的《茉莉花》,讓廉政文化入耳、入腦、入心。
(摘自《 國家人文歷史》 2014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