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軼倫
心愿
在位于上海市虹口區(qū)的“綠色生命”工作室見到易解放時,她精神還好,但眼角卻是紅的,“我已經(jīng)一天一夜沒睡,太忙了”。
11年前,為完成愛子的遺愿,易解放立誓用十年時間在內(nèi)蒙古通遼市庫倫旗科爾沁沙漠種植110萬棵樹。11年過去,宏愿完成了,可去年她在內(nèi)蒙古多倫縣又啟動了種植一萬畝樟子松防沙林工程,今年又開始在內(nèi)蒙古磴口縣的烏蘭布和沙漠種植梭梭林2000畝。
易解放停不下來,因為這是兒子的心愿,如今也是她的心愿。
易解放,1949年出生于上海,大學畢業(yè)后,在上海一所干部管理學校當老師。改革開放后,易解放旅日。1990年,其獨子也隨母親赴日本生活。
2000年,易解放的兒子不幸去世,旅居日本的她信守對兒子的承諾,投身公益事業(yè)。她和丈夫毅然投入所有積蓄,變賣財產(chǎn),以用兒子生命換來的“生命保險金”“事故賠償金”作為啟動資金,成立了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綠色生命”組織,并出任理事長。
為爭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易解放穿梭于中國與日本之間,宣傳呼吁、演講鼓動,竭盡所能向各界人士宣傳生態(tài)保護的重要性。在她的感召下,到內(nèi)蒙古植樹的各國志愿者逐漸增多。除了植樹,易解放夫婦還捐款25萬元人民幣,在湖南省望城縣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學。
回國
2000年5月,是易解放一家三口在東京迎來的第七個春天。
早年東渡留學的易解放已進入當?shù)匾患抑糜喂竟ぷ?,丈夫楊安泰也在東京開了一間私人中醫(yī)診所,兒子楊睿哲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日本六大名校之一的中央大學商學部。
像往常一樣,這一天,旅居日本的一家人正在收看中國的新聞。
當天的節(jié)目正在報道中國北方的沙塵暴。22歲的楊睿哲對母親說:“我大學畢業(yè)后要回中國,去沙漠種樹。”
兩周后的5月22日,易解放像往常一樣去公司上班。可剛到公司不久,就接到兒子學校打來的電話:睿哲在上學途中出了車禍!夫妻倆趕到醫(yī)院時,兒子已經(jīng)永遠停止了心跳。唯一的孩子就這樣突然離去,殘酷的現(xiàn)實將易解放夫婦推入痛苦的深淵。
看著遺照上孩子青春洋溢的笑臉,兩年多來,易解放夫婦都無法面對兒子已不在人世的事實。夫妻倆把睿哲的書本、衣物、信件統(tǒng)統(tǒng)收集到一起,一遍一遍地聽留下睿哲聲音的磁帶,聽一遍,哭一遍。此時,兒子生前這段關于去沙漠種樹的話,漸漸地在易解放的腦海中清晰起來,終日以淚洗面的她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標。2003年,她毅然辭去收入頗豐的工作,與丈夫楊安泰一起帶著兒子的遺愿,以及“綠色生命”組織的希望,回到祖國,到內(nèi)蒙古通遼市庫倫旗的沙漠種樹。
種樹
2003年4月,在短短的十幾天里,易解放行程8000多公里,東起通遼,西至鄂爾多斯。當易解放最后站在“死亡之?!彼舨楦缮衬畷r,眼前的景象令她震驚:視線所及處,鮮有綠色,唯見溝壑干涸,沙塵飛揚,沙丘連綿起伏;黃色的沙漠在蔚藍的天空映襯下,貧瘠而令人心怵。當?shù)鼐用窀嬖V易解放:“沙丘是會移動的,昨天還遠在天邊,今天也許就移動到了自家門前。種得好好的莊稼可能轉(zhuǎn)眼就被沙子淹沒,到頭來白辛苦一場?!?/p>
易解放決定做點事情來改變這一切。她和當?shù)卣炏聟f(xié)議,用十年時間在一萬畝沙地上種植110萬棵樹,20年后,無償捐給當?shù)卣娃r(nóng)牧民。
第一批萬棵楊樹種下后,易解放執(zhí)意在林地附近住下,同當?shù)卮迕褚坏朗刈o樹苗。有時夜半風起,猛然驚醒的她會赤腳奔向林地,在一棵棵樹苗前奔跑停頓,看看樹苗有沒有被吹倒。
小樹苗栽下的第三天,一年無雨的庫倫旗終于下了一場透雨,村民們拍手稱奇,笑稱易解放是“雨女”。
2007年,庫倫旗的百姓為楊睿哲建立了一座紀念碑,碑的正面是易解放夫婦送給兒子的一段話:“活著,為阻擋風沙而挺立;倒下,點燃自己給他人以光亮?!?/p>
大愛
越來越多的人在聽說易解放的故事后,加入到她的隊伍。
2008年4月7日,上海市虹口區(qū)婦聯(lián)選派婦女代表五人作為植樹志愿者,攜捐款隨同易解放赴內(nèi)蒙古開展植樹活動?!澳瞧⌒〉木G色在漫漫黃沙中顯得那么微不足道,這是一個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更多的人投入。”這是區(qū)婦聯(lián)主席郭海英此行最大的感受。五天后,四川北路社區(qū)(街道)黨工委牽頭,帶領社區(qū)婦女代表一行六人抵達。同行者回憶:“易解放有個細節(jié)深深打動了我們。我們每人只帶了一瓶礦泉水,當她發(fā)現(xiàn)有一棵樹苗下的土壤很干燥時,毫不猶豫地將她的那瓶礦泉水倒給了小樹苗。那個瞬間,易大姐是世界上愛得最深沉的母親。”
不斷有學生、白領、老師等社會各界人士加入易解放的隊伍: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錢;古稀老人顫巍巍地將皺巴巴的錢硬塞到她手上;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膚色的志愿者,同她一起在內(nèi)蒙古栽下樹苗。有一次,易解放坐出租車時同司機聊起了她的植樹行動,下車時,司機掏出十元錢說:“我捐兩棵樹?!边@一切都讓易解放感到了集體的力量。
近幾年來,每年約有300人次的志愿者隨易解放赴內(nèi)蒙古種樹。所有事務都由她一人聯(lián)系。登記每一筆捐款,聯(lián)系每一個有意參與的志愿者,安排前往內(nèi)蒙古的時間、路線和住宿。易解放總是想:“多一個人參與,就能在遙遠的沙漠里多添一抹綠意?!?/p>
2010年,易解放腹痛難忍,在志愿者再三催促下,她才去醫(yī)院體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腸子里有癌細胞。但手術后第八天,她就下床工作了。2012年,傷口又痛了起來,回滬后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腸粘連,急需再次手術。去年,她又一次躺在手術臺上,但剛剛出院,她又出現(xiàn)在去內(nèi)蒙古的路上。
此時,坐在上海的工作室里,易解放的心卻飛向了遙遠的內(nèi)蒙古,“那里的一枝一葉牽動著我”。
(摘自《老年博覽》2014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