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海英++聶軍強
摘 要:隨著教育的改革,素質教育的吶喊,逐漸代替應試教育,教育方向的改變,教育方法也在不斷改變,學生全面的發(fā)展也越來越迫切,而傳統(tǒng)的一些教育方式依然存在,嚴重影響著教育的方向,甚至在家長,專家,中小學教育在吶喊減壓的情況下仍然屢見不鮮。高分低能,以高分論英雄,考試高分作為評價學生和教師的一個重要砝碼。因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當現時代教育的重要指向。
關鍵詞:學校 家長 學生 健康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b)-0154-02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學習成績較好,而在生活方面自理方面較差,甚至出現中學生不會洗襪子,大學生不會洗衣服的想象。這到底是當今的教育問題出了問題,還是家長的教育更應該引起關注呢?生活環(huán)境好了,教育的投入也大了,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更重視了,可是學生在優(yōu)越生活條件里,在全面發(fā)展方面依然存在著不足的方面,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要從小重視,從家長到學校共同努力,需要社會的協(xié)助。對于部分學生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讓學生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1 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缺失
1.1 全面發(fā)展的缺失
1.1.1 高分低能
高分現象是目前學校和家長共同追求的目標,考試得了高分學校有獎勵,家長有獎勵,考了高分有好的學校錄取,上好的小學,好的中學,特別是好的大學都以分數為標準,分數高者可上好學校,分數低者只能選其次。就陜西而言每年清華北大,就那么幾名名額,唯有前面幾名的佼佼者有幸能被錄取,所以高中生特別是高三的學生為了考取好的學校,為了考高分每天學習十多個小時,恨不得一天將24小時都用到學習中去。
1.1.2 愛好走極端
適當興趣愛好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的生活不再單調,讓學生的學習不再乏味??墒乾F實生活中有不少的學生把自己的愛好和專長當做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目標,學校也專門為一些特長生開小灶,或是有些家長利用雙休日給學生強制報些興趣班,總想在一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有時甚至不惜用正常上課時間來訓練。如運動員,文藝表演,為了某項比賽或某場文藝表演加強訓練,長則一年半載,短則幾星期或幾天,這樣一來學生的課程耽誤了不少,更有甚者某學校的運動員或體育學校的學生長年以訓練為主,耽誤課程以至于成績長期跟不上。
1.1.3 只會玩不會學習
有的家庭從小放縱孩子,任其自然的發(fā)展;也有的家庭因經濟原因大人忙于做生意或者在外打工,從小沒有教育好孩子,讓爺爺奶奶帶孩子,讓孩子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還有的家長因家庭矛盾導致對孩子的疏忽,讓孩子任其發(fā)展;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有些家長從小不管孩子的學習,學生沒有養(yǎng)成好學的習慣,甚至有的學生沉迷在網游當中,無心學習,導致成績跟不上,最后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1.2 導致學生全面發(fā)展缺失的原因
1.2.1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視和網絡對人類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自由主義大師,中國近代史學者,時事批評家,臺灣作家,李敖曾評價“電視是產生傻瓜的機器”。再者是經濟因素,如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學校的基礎設置及師資力量遠不如城市學校,還有一些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放學后甚至還要忙于家里的農活、家務。還有社會的不良風氣,嚴重影響著現代青少年兒童的社會認知,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學好數理化不如有位好爸爸”,在這種長期的環(huán)境影響中,學生會慢慢失去進取心。
1.2.2 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
現在部分學校以成績定教學質量,以平均分定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升學率為目標,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課外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得不到全面發(fā)展。雖然減負已經倡導很長時間,小學生不再布置家庭作業(yè),但回到家中作業(yè)寫到晚上十一點也是常有的事,這只是變相的從學校的桌椅回到了家里的桌椅上,還是占用了很多學生的課余時間,學生的鍛煉和休息時間越來越少,這樣很不利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1.2.3 家庭的影響
眾所周知,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里父母長輩將孩子視為掌中寶,事事順著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還有父母長期忙于工作,孩子只由老人看管,疏忽了對孩子的關愛;還有家庭存在不和諧因素,這也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好的教育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前提,給孩子培養(yǎng)好的習慣,創(chuàng)造好的環(huán)境,家長再灌以正確的引導,使孩子能夠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像部分家長把孩子教育只歸于學校,從幼兒園起開始全托,一學期見不到學生幾面,這也是家長教育的失職。
2 如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1 從教育環(huán)境方面
2.1.1 家庭教育
印度“狼孩”卡瑪拉,從小被狼叼去,8歲時被人發(fā)現,但其生活習慣已與人兩樣,其生活習慣四肢爬行,吃生肉,晝伏夜行,后來經過人為的訓練,兩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幾乎與狼人一樣行走,四年內學會了6個單詞,在他17歲時,智力水平僅達到3歲孩子的水平。
歌德是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小說家,劇作家,詩人,自然科學家,博物學家,畫家,也是德國和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教育。德國中小學一般是半日制,這樣50%甚至更多的教育成績歸公于家庭教育,歌德2~3歲時,父親就抱到郊外,觀察自然,讓他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他對大自然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熱愛大自然,樂觀向上,樂于思索,善于學習。歌德8歲時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于歐洲的詩歌《少年維特的煩惱》。1775年,歌德積極進行地質學、礦物學、人體解剖學、植物學的研究,撰寫出多種關于自然科學的著作,歌德的博學和成就,得力于他的成長過程所受的教育。endprint
由此可見,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長的素質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家長應該竭力讓孩子的童年美好快樂幸福,給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樂觀和諧,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一個氛圍。
2.1.2 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指通過專門的教育機構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地傳授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想品德,發(fā)展智力和體力的教育活動。學校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是由專門的機構—學校和專職人員—教師來實施的。學校從德、智、體、美、勞的培養(yǎng)學學生全面發(fā)展,如語文課,數學課,英語課,歷史課,政治課,物理化學課等主干課之外,還開設有美術課,體育課,音樂課,書法課等課程以方便學生能全面的發(fā)展。學生家長應該給予全力配合,鼓勵孩子認真接受學校的教育,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使得學校的教育得到更充分的發(fā)展。
2.2 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各方面的培養(yǎng)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家長和學校的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健康的成長,成才,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中使得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康,學會審美,在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之下,讓學生健康茁壯成長,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2.2.1 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做人
事事德先行,學得再好,品德好才能成為棟梁之才。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做人方能讓學生學會獨立生活,自理,自立,自強。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是要通過學習,學會做一些日常事務,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和別人共事,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學會尊老愛幼,學會感恩學校,學會感恩老師,社會。一切從學會做人起,一切從小學起,從小事做起,讓學生在家里,學校中熱愛勞動,熱愛集體,熱愛生活,熱愛班集體,學會與同學和諧相處,相互幫助。只有在生活中學會勞動,熱愛勞動,才會更加珍惜勞動成果。
2.2.2 學會求知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惫湃藦娬{“:善誘者,善導?!爆F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變“學會”為“會學”。
首先是家長,在學齡前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小養(yǎng)成對事物的好奇心。正如小孩學走路,小的時候大人抱著走,一兩歲的時候引著走,之后才能自己獨立行走。學齡前的教育很重要,6歲前的接受能力和記憶力很強而且越學越快。6歲前的兒童很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很愛模仿大人做事,如看書,學習,寫字,大人做的事她們是樣樣都感興趣,樣樣都想學,這樣就容易在模仿和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習慣,習慣成自然,上學之后的學習也就自然而然的喜歡了。
2.2.3 學會強身健體,學會審美
有理想,有文化,講道德,講文明的同時,還應該加強鍛煉身體,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觀。學會強身健體提高免疫能力,和抵御病菌的能力。好的身體才能保證好的學習,才能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頭腦發(fā)達四肢簡單,不是當代學習的理想目標,在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強身健體也是學生的一大課題。同時學習些美術,音樂,書法之類的陶冶情操,豐富生活,讓生活更有樂趣,在學習美術,音樂,書法等等的過程中去發(fā)現生活中的美。
讓更多的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學會團結合作,加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愛學習,在生活和學習中健康成才,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參考文獻
[1] 佚名.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出爐[EB/OL].中國校友網,2009-05-14.
[2] 佚名.中國科舉以來中國究竟產生了多少位文無狀元[EB/OL].深圳新聞網,2011-01-04.
[3] 劉堯,破解杰出人才培養(yǎng)的知識評價困境[J].西安翻譯學院學報,2012(4):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