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曉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注定沒有希望,一個有英雄而不知敬愛、崇尚的民族同樣難有前途。中華民族近代歷經(jīng)坎坷一路走來,所依賴的正是一代代人前赴后繼的奮斗和犧牲。他們的精神令人感佩景仰,他們的功績必將與世長存,他們是國家民族真正的脊梁。如今,通過立法設(shè)立專門紀念日,把烈士紀念活動上升到國家層面,有助于國人更好地讀懂歷史、觀察現(xiàn)實、思考未來。
一段時間來,“感恩”成了社會流行詞,感恩這個,感恩那個不一而足。但什么真正應(yīng)當(dāng)感恩,什么真正值得感恩,很多人頭腦并不清晰。倘若我們將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義無反顧、舍生取義的英雄們恰恰是最值得感恩和崇拜的。縱觀那些英雄們,他們大都沒有錦衣玉食,沒有顯赫聲名,有些甚至是無名烈士。但他們?yōu)閲柢|,為民造福,正是他們的付出為后人撐起了一片天空。感恩先烈、緬懷英雄,就是要把這濃濃的敬意放在心中,激勵我們不斷前行。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同樣如此。設(shè)立烈士紀念日,并不是要追求一種形式,而是要引導(dǎo)人們感知英雄的精神價值,喚醒人們對歷史的珍重、對英雄的敬愛之情。烈士從來就不是游離于當(dāng)今每個人的獨立存在,沒有烈士,哪來祖國的獨立與和平?沒有他們慷慨赴死,哪來我們今天的幸福安康?挖掘英雄人物身上的魅力和現(xiàn)實感召力,使人們感同身受、心靈觸動,情感上才會認同,行動上才會向往。這里頭,離不開國家倡導(dǎo)、社會弘揚和個人知行共同發(fā)力。如果僅把紀念當(dāng)作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某種儀式,與我無關(guān),那么活動再多、規(guī)格再高,也無法激活一個民族的記憶、情感和活力。
偉大的時代必定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面對“兩個一百年”目標,我們更需要從民族脊梁身上汲取動力。銘記不能忘卻的紀念,以虔誠的心意致敬先烈,國家和民族的情感就會有更穩(wěn)固的支點,國家富強、民族興旺就會有更強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