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能
常德是善德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向善崇德是常德的文化精髓,“上善若水,德行天下”是常德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近些年,常德市以弘揚善德文化為主線,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德立市、以德化人的成效初步顯現(xiàn),2011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挖掘文化內涵,增進感知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發(fā)揮文化的作用。我們大力挖掘以善德文化為重點的本土文化內涵,增進群眾對善德文化的感知和認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活化、大眾化,找準價值觀建設的著力點,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以德文化塑造地方精神。常德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英才輩出。遠古圣賢善卷在這里擊壤而歌,教化萬民,開啟民智,德名遠揚。堯南巡經過常德,拜見善卷,行弟子禮請教。舜聞善卷大賢,欲禪讓帝位,善卷力辭,隱居枉山,即今常德德山,留下“善卷讓王”的典故和“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諺。屈原、陶淵明、李白、劉禹錫、朱熹等歷史文化名人,都曾親身領略過善卷道德文化的魅力,或留詩、或留文、或留畫、或留書、或修紀念建筑。多年的積淀傳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善德文化。常德堅持把善德文化作為最寶貴的文化資源,不斷發(fā)掘其中蘊含的社會思想和人文精神,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闡釋其精神實質、當今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2012年,我們成功推動“善卷傳說”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正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發(fā)掘善卷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深受感染和啟發(fā),提煉出“上善若水、德行天下”的常德精神,深得全市人民認同,成為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以德文化定位城市形象。常德是全國為數(shù)不多的以“德”命名的城市?!俺5隆钡妹?,即取“常懷善德”之意。常德城市的發(fā)端,也在德山附近。我們從傳承文化的高度,把“德城”作為城市形象的第一定位,將德文化作為重要元素全面融入城市規(guī)劃建設,啟動了“德城”十大標志性工程建設。建造全長5公里的常德詩墻,新建占地2200畝的善卷文化公園,沿沅江修建近5公里的善卷文化墻,改擴建德山人文景區(qū)、善卷大垸、屈原公園、孤峰塔等德文化景觀,重新命名了廣德醫(yī)院、善卷中學、崇德路、政德路等特色鮮明的單位、道路名稱,在廣場、公園、城市中心增設善德文化標識,德文化元素成為常德這座城市最具特色的名片。
以德文化滿足群眾需求。本土文化是群眾的精神家園。我們堅持以善德文化為依托,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推出高質量高品位的文藝作品,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市里成立善德文化研究會,舉辦中國·常德善德文化高峰論壇,編輯出版《德山善德文化》《善卷帝者師》等一批學術著作,推出《道德文化“三字經”》《公民道德歌謠》等一批道德教育讀本,發(fā)行《故事常德》《感悟常德》等一批通俗讀本,搜集整理23個本地民間道德故事,制作出電視劇《德山有德》,創(chuàng)作出“德行天下”等常德形象歌曲。特別是以常德絲弦、花鼓戲、湘北大鼓等形式創(chuàng)造出的一批文藝精品,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生活,也使向善崇德之風深入人心。
堅持以德化人,強化規(guī)范引導
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日用之而不覺”,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積極推進各類社會文化活動,形成了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氛圍。
開展主題活動引領新風尚。全市重點圍繞思想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黨員干部進行“宗旨”教育;圍繞政治品德建設,組織開展領導干部品德作風講評會、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述學,對領導干部進行“官德”教育;圍繞優(yōu)化經濟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開展“誠信德商”“魅力德商”評選,對市民進行“公德”教育;圍繞弘揚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勤勞節(jié)儉、遵德守禮、孝老敬親的社會風尚,對市民進行“品德”教育。去年以來先后開展“以德治市、共創(chuàng)美好家園”全民道德教育活動,“文明餐桌行動”“群眾文藝演出百團大賽”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引導全市近60萬未成年人參與“童心向黨”“道德銀行”“爭做美德少年”等道德實踐活動,使廣大群眾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舉辦道德講堂詮釋真善美。采取“請身邊人,用百姓話,講身邊事”的方式,邀請楊紹軍、沈國初、陳建教等全國全省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走進道德講堂,講述他們的義行善舉,讓大家感受道德的力量。為了讓道德講堂全方位融入百姓生活,我們還根據不同行業(yè)、不同人群的特點和需求,確立不同主題。如針對在校學生,以“道德養(yǎng)成,從小做起”為主題,創(chuàng)辦學校道德講堂;針對機關工作人員,以“勤政廉潔、敬業(yè)奉獻”為主題,創(chuàng)辦機關道德講堂;針對社區(qū)居民,以“遵紀守法、鄰里互助”為主題,創(chuàng)辦了社區(qū)道德講堂。另外,還創(chuàng)辦了“成人禮”“壽禮”“婚禮”“開學禮”等各類特色講堂。
堅持典型引路傳遞正能量。持續(xù)開展“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優(yōu)秀志愿者”“感動常德人物”“善德公民”“魅力德商”“人民滿意公務員”等各類評選表彰活動,先后涌現(xiàn)出以“1+1”愛心聯(lián)盟為代表的社會公益團體,以楊紹軍、沈國初為代表的道德模范群體,以陳建教、唐述林為代表的優(yōu)秀公務員群體,以趙志福、楊芳華等為代表的好市民群體和以朱天鵬、張清淋為代表的好青年群體。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道德典型,為社會各界樹立了道德標桿,激發(fā)出人們崇德向善的道德自覺。
注重實踐帶動,推動養(yǎng)成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我們注重通過宣傳教育、示范引領、實踐養(yǎng)成和政策導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堅持民生為先,打造幸福常德。以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環(huán)境保護和就業(yè)、就學、就醫(yī)“三保三就”為重點,協(xié)調發(fā)展民生事業(yè)。2013年,全市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達到260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0%。201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打好“三大戰(zhàn)役”作為全年工作重點,其中第一個戰(zhàn)役就是民生升溫戰(zhàn)役,重點推動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完美社區(qū)建設、教育衛(wèi)生三年攻堅、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兩年攻堅、扶貧攻堅等工作,確保人民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
堅持勤廉為要,打造清新常德。堅持各級黨委“一把手”講廉政黨課、班子成員述職述德述廉、黨員干部寫廉政心得制度。在黨政部門大力推行公開曬權、公開承諾、公開問政、公開測評、公開曝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降低行政運行成本。推動廉潔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yè)、進社區(qū)(農村)、進家庭活動,創(chuàng)作廉潔常德主題歌曲,打造具有常德特色的“沅澧清風”廉潔文化品牌。2013年,建設廉潔常德的經驗受到國家預防腐敗局推介。
堅持誠信為本,打造信用常德。出臺《常德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推進以政府信用為表率、企業(yè)信用為重點、個人信用為基礎的社會征信體系建設,先后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市、“中國金融生態(tài)城市”。黨委政府在誠信常德建設中嚴格自律,堅決兌現(xiàn)對群眾、企業(yè)和投資者作出的承諾,堅持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在企業(yè)深入開展“誠信做產品”和“誠信經營示范點”創(chuàng)建活動,建立企業(yè)誠信檔案,實行誠信準入制度和不誠信“黑名單”制度。在農村開展“信用”農戶評定,推行“道德信貸”等做法,引導農民誠實勞動、誠信經營。
堅持道德為基,打造文明常德。將“創(chuàng)文明城”與“育文明人”結合起來,用道德夯實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根基。把青少年價值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青少年學生中廣泛開展“灑掃應對”“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等主題活動,率先開展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和心理健康輔導站建設,全面推進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建設。把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擺在突出位置,通過開展集中教育、專項整治和建立長效機制,對醫(yī)療、教育、食品藥品安全、公德缺失等18個項目進行重點整治,與32個責任單位簽訂了重大不良道德事件責任書,實行“一票否決”問責機制。把志愿服務作為社會管理的創(chuàng)新形式,成立了志愿服務組織聯(lián)合會,目前全市注冊的志愿者達46萬人,志愿服務組織達1500多個,形成了“學雷鋒、三關愛”“鄰里守望”“文明家教進社區(qū)”等一批優(yōu)秀志愿服務項目,涌現(xiàn)出陳瑛、田工等一批優(yōu)秀志愿者和“學雷鋒”先進典型。
(作者系中共常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