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北京中心(100088)強麗慧 周天娟
當前,我國金屬加工領域的知識產權工作剛剛起步,金屬加工領域如果沒有包括金屬加工技術法律保護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就難以保障我國金屬加工企業(yè)和科技人員的應有權益,無法激勵金屬加工技術持續(xù)創(chuàng)新和實現(xiàn)金屬加工科技資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規(guī)范相關市場經(jīng)濟秩序,也不能以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參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因此,在進行金屬加工技術創(chuàng)新的同時,還應積極研究國際國內市場的相關專利布局,做到知己知彼。
為了解金屬加工領域專利技術的現(xiàn)狀,我們針對Derwent專利數(shù)據(jù)庫中的所有相關專利文獻進行樣本分析,檢索文獻范圍始于其最早收錄的文獻,截止于2014年7月14日。由于大部分2013年的專利文獻尚未公開,因此2013年的數(shù)據(jù)存在失真,但現(xiàn)有的這些專利數(shù)據(jù)對金屬加工領域的分析仍然具備指導意義。
截止到2014年7月14日,金屬加工領域在華的專利申請量如圖1所示。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的金屬加工領域的專利開始逐年增多,從2006年起保持在每年100多件的申請量,由此開始逐年攀升,發(fā)展到2013年更是達到354件的申請量峰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國的《專利法》規(guī)定發(fā)明專利申請需要在申請日后的18個月才予以公布,這造成2013年申請量的數(shù)據(jù)不全?;诖?,本文對金屬加工領域的專利按照年度公開的數(shù)量進行梳理(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截止到2014年7月14日,2013年470件的專利公開量是2000年46件專利公開量的10倍多,這從公開量的角度說明了全球范圍內各大企業(yè)對金屬加工領域在我國的應用及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圖3 中所示的IPC(國際專利分類)分類號的含義如下:C10N30/06:采用潤滑性、膜強度、抗磨性、耐極壓性改進金屬的性能;C10N40/20:潤滑組合物相關的金屬加工;C10M169/04:基料和添加劑的混合物作為潤滑組合物;C10N30/12:采用耐腐蝕性,如防銹劑、防腐劑改進金屬的性能;C10N40/22:主要用來切削材料的金屬加工;C10M173/02:不含礦物油或脂肪油的潤滑組合物;A01N43/80:具有帶氮原子以及氧原子或硫原子作為環(huán)雜原子的環(huán);C10N30/00:用賦予潤滑組合物特許的添加劑改進特定的物理性能或化學性能;C10N40/24:主要在切削材料以外,如沖壓金屬的金屬加工;A01P1/00:消毒劑;抗微生物化合物或其組合物。
由圖3可以看出,C10N30/06、C10N40/20和C10M169/04位列前三位,這表明所涉及的專利申請大部分集中在采用潤滑性、膜強度、抗磨性、耐極壓性改進金屬的性能;潤滑組合物相關的金屬加工;以及基料和添加劑的混合物作為潤滑組合物等領域。這也符合當前潤滑在改進金屬性能方面在金屬加工領域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客觀事實,各大企業(yè)都競相在此領域進行大量布局。此外,從上述分布也可看出,其他諸如金屬加工等方面也具有相當?shù)纳暾埩?。這充分說明金屬加工領域設計的范圍非常廣泛,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诖耍瑖鴥认嚓P企業(yè)和科研院所應加快這些領域的研究,了解和把握先進企業(yè)的步伐和動向,并作出自己的應對策略。
綜上所述,全球范圍內的金屬加工企業(yè)已經(jīng)對金屬加工的應用進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尤其是在我國進行了充分的專利布局。當前的形勢是由歐美的先進企業(yè)領先于其他企業(yè),其在近幾年來的關于金屬加工的專利申請量非??捎^,這預示著金屬加工的廣闊應用前景?;诖耍瑖鴥冉饘偌庸て髽I(yè)及科研院所應加大該領域的研究步伐,同時積極參閱他國已有的專利技術,一是避免侵權和重復勞動,二是可以在他人的基礎上作以改進,形成自己的籌碼,爭取在日后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圖1 專利申請量年度變化
圖2 專利公開量年度變化
圖3 專利IPC分類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