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曼,姚松林,楊茂發(fā) ,任春光
(1.貴州省生物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9;2.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25;3.貴州山地資源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1)
以意大利蜜蜂為代表的傳粉性社會昆蟲種群衰退帶來的生態(tài)學問題已引起全球重視[1],造成意大利蜜蜂野生和馴化種群減少主要因素之一是蜜蜂因被瓦螨寄生造成的損害。關于瓦螨生物學、發(fā)生和危害詳見 Jong等和 Sammataro等評述[2-3]。貴州蜂產業(yè)害螨防治基礎研究薄弱。筆者依據近年來對貴州蜂產業(yè)和野生種群調查并結合文獻資料,總結貴州蜂產業(yè)存在主要問題和研究思路。
蜜蜂飼養(yǎng)業(yè)和野生種群相關螨類有100種以上,可以分為內寄生螨類、外寄生螨類和非寄生螨類。其中重要害螨為 Acarapis woodi(內寄生螨類),Varroa jacobsoni,Varroa destructor和 Tropilaelaps clareae四個種類[3-4]。
非寄生螨類涉及類群廣泛,如疥螨目Sarcoptiformes的無氣門股Astigmatina、前氣門亞目Prostigmata和中氣門目Mesostigmata的許多類群(本文蜱螨亞綱 Acari分類系統(tǒng)采用 Krantz&Walter 2009)[5]。無氣門股的許多類群主要分布蜂巢底層,以蜜蜂或其它昆蟲殘體、真菌為食,如Forcellinia faini。以跗線螨為代表前氣門亞目蜜蜂相關螨類以花粉為食,如Pseudacarapis indoapis僅與東方蜜蜂相關聯(lián)。中氣門目與蜜蜂相關的大部分螨類并不進入蜂巢,僅在工蜂采食花粉時借助蜜蜂發(fā)生位置轉移,如 Afrocypholaelaps africana。少數進入蜂巢的中氣門目的螨類也僅取食花粉Melittiphis alvearius。整體上非寄生性螨類對蜂業(yè)生產影響不大。
昆蟲內寄生螨類目前研究較少,約15個種寄生于膜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昆蟲。蜜蜂內寄生螨類主要寄生在蜜蜂的氣管中,因此又稱為蜜蜂氣管螨,主要指Acarapis woodi。該種對蜂業(yè)生產影響較大。近年來在有些國家和地區(qū)開始流行[6]。
蜜蜂感染Acarapis woodi與患病等癥狀類似,Acarapis woodi的檢測相對較為困難。比較準確的方法是在冬季或早春通過解剖來檢測蜂群是否感染Acarapis woodi。
雅氏瓦螨和狄斯瓦螨是蜜蜂外寄生主要種類。Anderson&Trueman澄清了亞洲地區(qū)蜜蜂外寄生瓦螨屬種類,并報道侵染中華蜜蜂和西方蜜蜂雅氏瓦螨和狄斯瓦螨比較形態(tài)學、分子序列和生物學的差異以及狄斯瓦螨單體型(Haplotype,國內有些文獻將之翻譯為基因型或單元型,筆者認為單體型更為準確)[4]。寄生于意大利蜜蜂的狄斯瓦螨新單體型和未確定的單體型仍見報道[7]。瓦螨的檢測相對簡單易行,最適合蜂農的檢測方式是通過粘板。
傳粉昆蟲為農作物和野生植物提供重要的生態(tài)服務,是全球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且擔任重要角色。從全球農業(yè)來看,96%的傳粉昆蟲為意大利蜜蜂。然而目前全球傳粉昆蟲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從現(xiàn)有數據分析表明意大利蜜蜂種群表現(xiàn)最為突出。雖然瓦螨危害是意大利蜜蜂種群數量下降直接的、主要的原因,但是意大利蜜蜂種群下降是各種因素共同驅動的結果(圖1)。這些因素可以總結為病蟲害、環(huán)境壓力和基因多樣性減少,且各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協(xié)同作用和加性效應等共同影響蜜蜂種群的變化。馴化種群的科學管理和野生種群的保護可以減緩或阻止蜜蜂種群的衰退,從而降低生態(tài)風險。
圖1 蜜蜂種群衰退影響影子及相互關系(仿Potts 2010,改動并增加影響因子)Fig.1 Interactions among multiple drivers of honeybee loss
至2014年1月貴州省森林覆蓋率達48%,蜜源植物豐富,蜂產業(yè)發(fā)展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且貴州蜂業(yè)有良好的傳統(tǒng)和基礎。筆者通過開展貴州省蜜蜂產業(yè)現(xiàn)狀、蜜蜂野生種群資源調查,認為貴州蜜蜂產業(yè)和野生種群保護仍然存在以下亟待解決問題。
(1)蜜蜂相關螨類種類不清。蜂巢內對蜂業(yè)生產有影響的螨類至今無系統(tǒng)調查。
(2)貴州省境內中華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寄生瓦螨種類不清,種類的單體型不清。
(3)野生種群數動態(tài)變化等監(jiān)測工作以及適宜于貴州省野生種群保護研究未開展。
蜂產業(yè)是貴州重要經濟產業(yè),蜜蜂馴化種群科學管理和野生種群的保護更具有長遠的生態(tài)效益和效應。因此蜜蜂害螨的科學管理是目前貴州省蜂產業(yè)研究當務之急。害螨防治應符合害蟲綜合治理的原則下開展研究和防治工作,即將蜜蜂種群作為整體開展主要螨害、病害和蟲害防治研究,并在生態(tài)安全和經濟增長為導向將蜜蜂與氣候環(huán)境、蜜源植物、有害生物的關系開展蜜蜂螨害的防治。
從生態(tài)效益角度出發(fā),政府應出臺相應法規(guī)和政策支持蜂產業(yè)的發(fā)展、限制對野生種群破壞、支持保護野生種群。在科學研究上應大力支持蜂產業(yè)的基礎研究。貴州蜂產業(yè)應以害螨防治為切入點,以生態(tài)效益為方向,以經濟效益為目的開展現(xiàn)代產業(yè)化的科學研究。
[1]POTTS S G,BIESMEIJER J C,KREMEN C,et al.Global pollinator declines:trends,impacts and drivers[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010,25,345-353.
[2]JONG D D,MORSE R A,EICKWORT G C.Mite Pests of Honey Bees.Annual Review Entomology[J],1982,27:229-252.
[3]SAMMATARO D,GERSON U,NEEDHAM G.Parasitic Mites of Honey Bees:Life History,Implications,and Impact.Annual Review Entomology[J],2000,45:519-548.
[4]ANDERSON D L,TRUEMAN D W H.Varroa jacobsoni(Acari:Varroidae)is more than one species.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J],2000,24:165-189.
[5]KRANTZ G,WALTER D.A manual of acarology(3rd Edition)[M].Texas:Texas Tech University Press,2009,1-807.
[6]GARRIDO-BAILON E,BARTOLOME C,PRIETO L,et al.The prevalence of Acarapis woodi in Spanish honey bee(Apis mellifera)colonies.Experimental Parasitology[J],2012,132,530-536.
[7]NAVAJAS M,ANDERSON D L,DE GUZMAN L I,et al.New Asian types of Varroa destructor:a potential new threat for world apiculture.Apidologie,2010,41,18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