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公開宣布,由陳啟宗、陳樂宗創(chuàng)立的家族基金“晨興基金會”承諾將向哈佛公共衛(wèi)生學院捐款3.5億美元,這是哈佛創(chuàng)校378年以來收到的最大單筆捐贈金額。收到天價捐贈后,哈佛大學決定將該學院更名為哈佛陳曾熙公共衛(wèi)生學院,以此紀念陳啟宗和陳樂宗兄弟已故的父親陳曾熙。這是哈佛首次因慈善捐款為一個學院更名,也是哈佛學院首次以華人的名字命名。
“錢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作為恒隆集團和恒隆地產的董事長,與胞弟陳樂宗位列《福布斯》2014香港富豪榜第17位,凈資產估計達29.5億美元的陳啟宗卻對媒體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事實上,陳氏家族有捐身家的“不明文家規(guī)”,“我們家的錢不留給后代,都用于做公益、做慈善,除了養(yǎng)我媽媽以外,她94歲了?!?/p>
為何要向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進行捐贈?看過陳氏兄弟的資料,這一謎團也自然解開了。香港恒隆集團董事陳樂宗是哈佛大學校友,1979年在哈佛公共衛(wèi)生學院取得學位。陳樂宗的母親是一位護士,上世紀50年代在自家廚房里為鄰居家的孩子們注射疫苗。
陳樂宗表示,“為了繼續(xù)我母親在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工作,以及我父親在教育事業(yè)上的專注,我和兄弟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哈佛公共衛(wèi)生學院捐款?!?/p>
自1996年起,陳氏兄弟通過晨興基金,每年資助北大、清華、復旦等5所高校的500名學生;2006年捐款1億港元在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晨興書院;捐建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樓、創(chuàng)立晨興數學中心,捐助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等。
事實上,華人大手筆捐助歐美名校已經不是新鮮事,其中不少是創(chuàng)學校紀錄的大規(guī)模捐贈。2014年7月,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以“SOHO中國基金會”的名義和哈佛大學簽訂了1500萬美元的捐贈協(xié)議,用以資助中國貧困學生赴全球精英大學就讀,此項目的整個助學金金額為1億美元。2012年,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及家人向哈佛大學捐出4000萬美元,成為當時該校史上最大一筆華人捐款,其中3500萬美元用來建造哈佛商學院大樓“趙朱木蘭中心”。2010年,高瓴資本創(chuàng)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張磊公開表示,向耶魯大學捐贈888.8888萬美元,創(chuàng)下了耶魯管理學院畢業(yè)生對本學院捐款的最高紀錄。2007年,雅虎創(chuàng)辦人楊致遠曾捐助7500萬美元給斯坦福大學建設環(huán)境研究中心,轟動一時。
就國際慣例而言,現金儲備、投資規(guī)模、學校品牌越大,學校受捐贈的額度也會呈正比放大。據美國全國學院和大學事務所人員協(xié)會在2010年至2013年期間對800多所公立和私立大學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去3年,單筆受捐金額達9位數的受捐大學名單包括康奈爾大學(3.5億美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3.5億美元);耶魯大學(2.5億美元);賓夕法尼亞大學(2.25億美元);哈佛大學(1.5億美元);達特茅斯學院和喬治城大學各1億美元。
根據2013年底公布的2014年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清華大學以13.23億元人民幣名列榜首,北京大學以12.93億元人民幣位于次席。盡管這一數字在國內已經是“天價”,但與哈佛等歐美名校相比依然不可同日而語。為何國內大學不能成為華人富豪捐贈紛至沓來的洼地呢?
在海外,捐錢就是捐錢。但在內地就復雜很多,牽涉很多麻煩,最要命是花費精神和心血,等于自討苦吃、自找麻煩。這些“麻煩”包括官僚主義、貪腐及分配不公等問題。在國外,若有商業(yè)贊助的契機,大學理事會和學院教授委員會會聚在一起進行民主決策。他們會商量贊助商的商業(yè)意圖、商業(yè)特性、廣告色彩、冠名時間和地點,并公開一切。但在國內,往往只是行政拍板。在這樣先斬后奏的情況下,老師和學生到最后才知道突然多了一項商業(yè)冠名,如果爭議很大,那再撤掉。
除了事先“不公開”,事后“不透明”也是很大的問題。比如捐贈贊助后的錢到底花在了哪里,對學生到底有哪些實際幫助,這些都沒有很好的交代。以前國內高校的捐贈生態(tài)很有問題。2010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信息公開法》要求高校公布財務信息,但人們對財務去向、執(zhí)行情況還是不甚明了。由此,“錢去哪兒了”、“潛規(guī)則”等質疑不絕于耳。為什么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國外實行的是現代學校制度,校長要對大學理事會負責,不做好公開透明可被罷免。但國內的校長都是行政任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