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蘭
對于腦梗死失語患者給予早期護理干預是極為關(guān)鍵的,通過早期護理干預可促使患者康復, 最大程度恢復功能, 減少和避免后遺癥的發(fā)生。本院對腦梗死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后康復病例逐漸增多, 現(xiàn)將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其中男62例, 女18例, 年齡55~82歲, 平均年齡(56.5±6.2)歲;所有患者均伴有偏癱、失語的情況, 癱瘓肌力0~Ⅰ級35例, Ⅱ~Ⅲ級32例, Ⅲ~Ⅳ級的13例。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40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肌力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40例腦梗死患者除了臨床治療外, 給予常規(guī)護理,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接受早期護理干預。
1.2.1 護理干預措施 ①語言訓練, 首先鍛煉患者舌頭的伸縮、練習吞咽咀嚼, 其次用口型示范法指導正確發(fā)音, 以提問方式與患者進行語言交流訓練。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要給予鼓勵、稱贊, 幫患者樹立信心。②心理護理, 腦梗死患者失語或者癱瘓后心理變化很大, 多帶有沮喪情緒和恐懼心理,更極端的會出現(xiàn)自殺傾向。此時護理人員一定要時刻關(guān)注患者的情緒變化, 以親切的語氣站在患者的立場溝通交流, 安撫患者的情緒, 正確引導患者面對疾病, 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③預防褥瘡, 保持皮膚干燥、清潔, 幫助患者翻身, 頻率為每2小時翻身1次, 翻身時動作要輕柔, 避免出現(xiàn)拖、拽、拉等動作, 翻身后保持功能位置, 墊好患側(cè)肢體。④預防肺部感染, 部分腦梗死患者存在運動障礙, 這會影響到呼吸功能和血液循環(huán), 容易出現(xiàn)墜積性肺炎。對于清醒的患者要鼓勵其用力咳嗽、多喝水及深呼吸等;如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護理人員可以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cè), 及時吸痰,定時幫患者翻身拍背。⑤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 未放置引流袋的患者每日定時使用尿壺或便盆, 保持尿道口和會陰部清潔干燥;部分腦梗死失語患者需留置尿管, 要每天更換引流袋,用500 ml生理鹽水沖洗膀胱, 2次/d, 并用0.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及會陰。⑥飲食護理, 以半流質(zhì)或流質(zhì)飲食為主(如稀飯、面條等), 注意清淡、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⑦安全護理, 對躁動不安的患者要采取保護性措施,防止患者墜床, 在患者床頭掛安全標識牌, 床旁設置護欄,最好有專人陪護, 患者想翻身或者下床時一定要有人攙扶或協(xié)助。
1.2.2 康復訓練措施 ①訓練關(guān)節(jié), 要循序漸進的運動, 先從被動的手指屈伸、并攏、肘關(guān)節(jié)屈曲、旋轉(zhuǎn)開始, 逐漸使手指靈活運動、肘關(guān)節(jié)屈曲。②訓練站立, 患者從床邊坐位到獨立行走也要分階段訓練, 先由坐位練習開始, 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將雙下肢垂在床邊進行坐位訓練, 然后由兩人扶著患者開始練習站立, 逐漸到一個人扶著或者患者自己能扶著床站立。③訓練步行, 患者剛開始從獨立站立到步行訓練需要有人攙扶著, 慢慢鼓勵患者自己獨立行走。④訓練生活自理能力, 從訓練簡單接物到自己梳頭、漱口、穿衣等, 不管是訓練生活自理能力還是運動訓練, 時間都要從短到長慢慢變化, 訓練強度以患者能承受為準。
1.2.3 療效判斷 參考中華醫(yī)學會制定的心腦血管疾病恢復標準[1]:治療療程結(jié)束后, 無功能缺損, 無病殘為痊愈;病殘程度為Ⅰ~Ⅲ級, 功能恢復至病前70%~90%為顯效;病殘程度為Ⅲ級以上, 功能恢復至病前50%~70%表示有效;功能缺損增加則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療程結(jié)束后,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發(fā)現(xiàn)接受護理干預的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分析(n, %)
腦梗死發(fā)病突然, 其搶救時間非常寶貴, 多數(shù)幸存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比如失語、偏癱等), 此時除了臨床藥物治療, 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也極為關(guān)鍵, 可恢復患者語言及運動功能, 特別在發(fā)病后3~6個月是恢復功能的最佳時期[2]。在護理期間, 醫(yī)護人員要安撫患者的不安心理, 為患者制定訓練計劃, 整個訓練過程要循序漸進, 以患者能承受的強度為準。另外應多贊美患者在訓練中的表現(xiàn), 提高患者積極性。多分享臨床康復病例來鼓勵患者堅持訓練, 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本次研究進一步證實早期護理干預提高了腦梗死失語患者的治療效果, 通過系統(tǒng)性的早期護理干預, 患者對疾病有了更深的認識, 更注重心理和身體的康復, 自覺配合治療, 堅持康復訓練, 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
[1]孫玉玲,謝萍.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2,31(4):731-732.
[2]丁瑛瑛.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3,35(6):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