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明琴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 高血壓患病率逐漸上升。處于社會中上階層的高校教師在高血壓患者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1]。高校教師, 長期從事于教學和科研工作, 不僅要完成繁重的任務, 還要承受較大的壓力, 因此高血壓患病率較高[2]。為給予高校教師一個較為健康的生活方式, 減少高血壓的發(fā)病率, 正確的掌握高血壓防治的方法, 特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教師體格檢查中檢出高血壓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取得了一定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江蘇省揚州商務高等職業(yè)學校教師體格檢查中查出患有高血壓的患者, 根據(jù)患者自身意愿, 選擇了89例自愿接受觀察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0例, 女39例, 年齡34~58歲, 并將所有患者分為護理干預組45例和對照組4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血壓控制標準 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 血壓控制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為普通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130/80 mm Hg的患者為合并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藥物均由醫(yī)師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予以處方, 護理干預組在降壓治療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淖o理干預。
1.3.1 護理干預 護理干預措施分為舉辦專題講座、個性化指導等, 內(nèi)容分別包括了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普及、血壓的正確測量方法、長期遵醫(yī)服藥的必要性、保持正常的飲食與運動, 并為患者建立個人的健康檔案(患者基本情況、血壓變化情況、使用藥物情況、生活方式等)。于每月定時進行回訪, 根據(jù)患者具體發(fā)展情況予以合適的指導。
1.3.2 行為干預 調查教師患者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患者的具體問題、心理狀態(tài)以及對高血壓認知情況等, 采取針對性的有效的干預方法。
1.3.3 飲食干預 對教師患者進行飲食結構對血壓的影響的講解。告知患者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富含維生素等的水果、粗糧等更有益于身心健康, 適當控制食鹽的攝入量, 確保一日三餐均勻分配。
1.3.4 運動與睡眠干預 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狀況, 制訂一套具體的運動方案, 確?;颊吣軌蛎刻爝M行適度的、有規(guī)律的運動等, 比如快走、慢跑、騎車、打球等。每次鍛煉時間以30 min為宜, 保障規(guī)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
1.3.5 心理干預 教師患者由于特殊的工作情況, 致使其每天都有可能處于緊張狀態(tài), 因此易發(fā)高血壓。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情緒疏導工作異常重要。
1.3.6 做好回訪工作 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 采取電話或者面談方式, 了解教師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并予以記錄。
1.4 療效判定標準 優(yōu)良:血壓降至正常值及以下水平(收縮壓≤130 mm Hg, 舒張壓≤85 mm Hg)并保障穩(wěn)定;尚可:血壓水平下降但達不到血壓正常值標準;不良:未達上以上標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記錄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1年后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見表1。
2.2 護理干預前后生活方式與服藥依從性情況比較, 見表2。
表1 1年后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n (%)]
表2 護理干預前后生活方式與服藥依從性情況比較[n (%)]
護理干預, 通過健康的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提高自我保健、護理能力的一種非藥物健康治療手段。它主要是用于輔助藥物治療, 在藥物降壓治療過程中, 給患者提供一個良好條件[3]。很多的疾病治療技術需要復雜的程序, 而護理干預更傾向于心理輔導, 不僅在于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更能使得患者擁有正確的生活觀念及方式[4]。
高校教師, 作為中高層社會階級的一員, 教學工作較為繁重, 工作壓力較大。盡管其受教育的程度顯著高于一般患者, 但其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并不全面, 有的甚至極其缺乏,導致不能夠正確用藥, 延誤疾病的治療。有的高校教師甚至對降壓藥物產(chǎn)生反感情緒[5]。
通過對2011年1月~2014年1月教師體檢中查出的高血壓患者的分組治療情況來看, 經(jīng)過特殊護理干預的患者在各個方面都顯著由于對照組。護理干預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較對照組良好(護理干預組優(yōu)良病例數(shù)和尚可病例數(shù)比例均高于對照組), 且在干預前后, 睡眠、體重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干預前36%的患者有適量運動, 干預后提高到89%;睡眠充足由27%提高到80%;體重正常有31%提高到60%等)。
綜上所述, 對教師高血壓患者進行適當?shù)闹R宣教、健康教育, 并加強患者對高血壓治療的相關知識進行全面的了解, 正確根據(jù)醫(yī)師指導用藥, 接受最為良好的治療方式, 提高自我護理、保健功能, 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以降低自身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率。適當?shù)淖o理干預在高校教師高血壓的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1]傅曉鳳, 傅穎梅.行為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0, 37(7):1301-1303.
[2]陸再英, 鐘南山.內(nèi)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8:251-264.
[3]關秀萍, 向浩, 夏豪.高校教職工高血壓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11, 27(4):501-503.
[4]喬麗琴, 李昕, 高瑞珍.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社區(qū)干預的效果分析.護理研究, 2014, 2(12):1495-1496.
[5]胡芳英.個體化護理干預對老年干部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3, 13(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