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利民
臺灣的朋友們鎖定的2014年最“冏”漢字是一個“黑”字。但如讓筆者投票,筆者將鎖定一個“亂”字,因為“亂”字最能深刻表述2014年國際戰(zhàn)略形勢以及當今世界的主要特點。如果說2013年國際戰(zhàn)略形勢的主要特點是“靜水流深”的話,①林利民:“2013年國際戰(zhàn)略形勢評析:靜水流深”,《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13年,第12期,第9~19頁。則2014年國際戰(zhàn)略形勢的主要特點就是“亂云飛渡”、“亂象叢生”、怎一個“亂”字了得!
2014年國際亂象首先表現(xiàn)為世界經(jīng)濟仍然在低迷中徘徊。2013年末和2014年初,西方經(jīng)濟界普遍認為世界經(jīng)濟已經(jīng)走出危機,開始企穩(wěn)、復(fù)蘇,并普遍看好2014年世界經(jīng)濟前景,英國《經(jīng)濟學家》當時預(yù)測2014年世界經(jīng)濟增長率將達4%。②“The World Economy in 2014:Why Optimism May Be Bad News”,The Economist,January 4,2014,p.8.西方經(jīng)濟界不少人尤其看好美歐日等西方國家經(jīng)濟增長前景,甚至認為美歐日等西方國家將“重新引領(lǐng)世界經(jīng)濟增長”,已持續(xù)多年的“西降東升”進程將被打斷。③George Magnus,“The Story Shift from East to West”,Prospect,November 2013,pp.61 ~62.然而,2014年的世界經(jīng)濟變局以及今后一個相當長時期內(nèi)的世界經(jīng)濟增長圖景卻與西方經(jīng)濟界、戰(zhàn)略界的主流判斷大相徑庭。2013年世界經(jīng)濟平均增長率僅為2.7%,④Claire Jones,“OECD Cuts Global Growth Forecast”,F(xiàn)inancial Times,November 20,2013.2014年的世界經(jīng)濟增長率甚至低于2013年。英國《經(jīng)濟學家》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日本經(jīng)濟增長率為0.5%;歐元區(qū)為0.8%,歐元區(qū)主要大國德法意分別為1.4%、0.4%、-0.3%;新興經(jīng)濟體中,俄羅斯、南非、巴西2014年經(jīng)濟增長率分別為0.6%、1.6%、0.2%。印度、印尼經(jīng)濟表現(xiàn)稍好,但其2014年增長率也僅為6%、5%。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僅有英美及中國經(jīng)濟表現(xiàn)較好,其2014年增長率分別為3%、2.3%和7.3%。①“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The Economist,December 13,2014,p.80.但在歐日俄等主要經(jīng)濟體一片哀鴻的困境下,單靠英美中顯然已經(jīng)難以拉動世界經(jīng)濟快速增長,更何況英美中也各有難題。不僅如此,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不平衡明顯加劇。在西方經(jīng)濟體中,美英與歐日經(jīng)濟增長明顯不平衡;在新興經(jīng)濟體中,中印及印尼與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經(jīng)濟增長也明顯不平衡;而西方經(jīng)濟體與新興經(jīng)濟體之間的增長不平衡依然存在。凡此種種,都加劇了世界經(jīng)濟健康增長的困難。展望2015年,歐日俄經(jīng)濟下行并未見底;烏克蘭危機及“伊斯蘭國”崛起等引起的地緣政治沖擊也未見緩解;石油價格在短短幾個月之內(nèi)陡跌四成多②Anjli Raval,“Prices,not OPEC,to Balance Supply”,F(xiàn)inancial Times,29/30 November,2014.、突然跌破60美元/桶的價位,更增大了世界經(jīng)濟增長前景的不確定性;“埃博拉病毒”的危害能否被徹底遏止還是未知數(shù);③Christopher Adms and Neil Buckley and Ed Crooks,“Market Rout as Oil Slide Rocks Energy Groups”,F(xiàn)inancial Times,November 29,2014.而中國經(jīng)濟有可能繼續(xù)小幅下行也牽動著世界經(jīng)濟下行。④“The Impact of a China Slowdown”,The Economist,November 29,2014,p.77.因此,2015年世界經(jīng)濟仍將在低迷中徘徊應(yīng)是國際共識。
從政治視角看,2014年國際亂象的最突出表現(xiàn)是一向以政治穩(wěn)定、社會安定自詡的西方國家接連出問題。先是蘇格蘭按約定在9月18日舉行“獨立公投”。如果此次“獨立公投”贊成票過半,蘇格蘭就會脫離英國成為獨立國家,并將導致英國失去500萬人口以及失去北海油田和主要海軍基地。⑤John Kay,“Tricky Questions for Scots Lucky Enough to Have a Vote”,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10,2014.由此,英國繼失去全球一流大國地位后,也將失去歐洲一流大國地位。雖然公投結(jié)果對英國而言是有驚無險,對于蘇格蘭獨立的公投否決票勉強高于贊成票,但它提出的政治性問題卻發(fā)人深思。第一,為什么一向以繁榮、穩(wěn)定自詡的英國差一點出現(xiàn)國家分裂?第二,為什么美歐等西方國家對蘇格蘭分離主義活動以及英國“分裂”齊聲說“不”,采取了與對待非西方分離主義活動不同的標準?比如,專欄作家史蒂芬(Philip Stephens)大筆一揮,宣稱“全世界都對蘇格蘭分離主義說‘不’”;⑥Philip Stephens,“The World is Saying No to Scottish Separation”,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12,2014.保羅·科勒(Paul Collier)則不惜筆墨求證為什么東帝汶、南蘇丹、尼日利亞以及前蘇聯(lián)的資源富集區(qū)要求民族分離是合理的,而“民主的”蘇格蘭因擁有油田就要求獨立會產(chǎn)生嚴重的“潛在后果”,因而不合理、也不合法;⑦Paul Collier,“Beware the Global Impact of a Scottish Resource Grab”,F(xiàn)inancial Times,April 23,2014.歐盟甚至以不對其開放加入歐盟和北約的大門為杠桿,威脅蘇格蘭分離主義者,對公投結(jié)果施加影響。⑧George Robertson,“Separatists Invite a Bitter Divorce”,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8,2014.第三,繼蘇格蘭搞獨立公投后,歐洲西班牙、荷蘭、捷克、羅馬尼亞以及法國和意大利、甚至加拿大的分離主義者會不會如法炮制?如果這些國家也搞分離主義公投、并導致主張分離的力量取得多數(shù)票、進而導致國家分裂,西方國家會怎么辦?世界又怎么樣?在蘇格蘭公投前的8月9日,大西洋對岸的美國發(fā)生了白人警察槍殺一名黑人少年的“弗格森事件”,并在全美引發(fā)反種族歧視浪潮,波及全美100多座城鎮(zhèn),甚至連英國也產(chǎn)生了反響。⑨Monica Davey and Richard A.Oppel JR.,“No Answers in Ferguson:West Hands Really Raised?”,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December 1,2014.在非西方國家,巴基斯坦、泰國、埃及、委內(nèi)瑞拉等國都陷入政治動蕩,其中巴基斯坦動蕩尤其劇烈。綜而觀之,2014年出現(xiàn)的政治動蕩不僅是“民主”動蕩,而且也包括西方國家發(fā)生“民主動蕩”。由此提出的一系列嚴肅問題是:西方怎么了?西方民主怎么了?西方在其財富向非西方轉(zhuǎn)移及其全球地位下降的過程中,會不會陷入持續(xù)動蕩,以及會不會陷入“分裂”浪潮?這對西方及世界政治的發(fā)展將意味著什么?觀察、研究西方出現(xiàn)“民主動蕩”和“民主赤字”的根源,不僅是西方理論界、戰(zhàn)略界的責任,也是全世界理論界、戰(zhàn)略界的責任。[10]Tony Blair,“Democracy in Defict”,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December 6 ~7,2014;“What’s Gone Wrong with Democracy”,The Economist,March 1,2014,pp.47~52.
2014年國際亂象的第三個表現(xiàn)是國際地緣政治緊張呈加劇態(tài)勢。歐洲烏克蘭危機持續(xù)發(fā)酵是最帶全局性的地緣政治緊張。自3月份俄羅斯“收復(fù)”克里米亞半島以來,在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Dinetsk)和盧甘斯克(Lugansk)等地,烏克蘭政府軍與烏東部親俄“民間武裝”之間的武裝沖突一直時斷時續(xù),沖突雙方都有強大的戰(zhàn)略后援:美歐向烏政府軍提供了從資金、物資、情報到武器裝備,以及從精神鼓勵、輿論宣傳到嚴厲“制裁”俄羅斯等各種支持,只差直接出兵;俄羅斯則以牙還牙,堅定支持烏東部親俄“民間武裝”,包括提供武器裝備和各種物資、甚至出動“志愿軍”。①Neil Buckley and Roman Olearchyk,“Ukraine Ceasefire Exposes Division in Kiev Leadership”,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16,2014;Rodric Braithwaite,“How to Bring the Ukraine Crisis to a Peaceful End”,F(xiàn)inancial Times,August 11,2014;Richard N.Haass,“The Unraveling:How to Respond to a Disordered World”,F(xiàn)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2014,p.71.雙方談?wù)劥虼颍呎勥叴?,達成協(xié)議不是為了實現(xiàn)和平,而是為了奪取政治優(yōu)勢,因而任何協(xié)議都難以落實。烏東部沖突的實質(zhì)已不限于烏交戰(zhàn)雙方,而是俄與美歐及整個西方的地緣政治較量。美歐懷疑俄企圖“攫取整個烏克蘭”甚至要恢復(fù)“俄羅斯帝國”,俄則堅拒美歐企圖把烏克蘭直接納入歐盟、北約、進一步擠壓俄羅斯。②Neil Buckley and Roman Olearchyk,“Ukraine Ceasefire Exposes Division in Kiev Leadership”,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16,2014;Michael A.Mcfaul,“Tobeat Putin,Support Ukraine”,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August 8,2014.于是,烏克蘭沖突就打上了全球地緣政治競爭印記,馬航MH17客機就是其直接犧牲品。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的G20峰會上,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首腦以烏克蘭危機為噱頭,集體圍攻、羞辱俄總統(tǒng)普京,把這場危機的全局性影響推向了高潮,也預(yù)示這場危機更難在短期內(nèi)平息。③Mark Landler,“Obama Takes a Firm Line with Putin on U-kraine”,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November 17,2014.在亞太,主要的地緣政治沖突表現(xiàn)為中國與日本、菲律賓及越南等瀕海鄰國圍繞東海、南海相關(guān)海域、海島的主權(quán)爭端發(fā)生激烈對抗,中日之間圍繞釣魚島及其周邊海域的主權(quán)爭端尤其激烈。域外一些國家,如美、印、澳、俄等也積極插手,日本甚至以中日釣魚島爭端及南海爭端激化為噱頭,企圖拉攏美印澳等結(jié)成所謂“民主國家”同盟,共同遏制中國崛起。④Demetri Sevastopulo and Jamil Anderlini,“Eyes on a Compromise”,F(xiàn)inancial Times,November 7,2014.在從阿富汗經(jīng)地中海東岸的黎凡特地區(qū)再到地中海南岸的馬格里布地區(qū),因“伊斯蘭國”崛起、美國及西方再度“軍事卷入”大中東以及著手從阿富汗全面撤軍,伊斯蘭“新月地帶”的地緣政治形勢更加嚴峻,地緣政治格局演變、重組的前景更加變幻莫測。
在軍控領(lǐng)域,國際軍事競爭嚴重抬頭。其表現(xiàn),一是國際軍事競爭范圍明顯擴散。除亞太各國普遍增加軍費開支外,2014年非洲軍費開支增長8.3%,高于世界其他各洲;⑤Gombe and Kampala,“Arms and the African”,The Economist,November 22,2014,pp.41 ~42.沙特阿拉伯軍費開支達808億美元,增長20.5%;⑥Craig Caffrey,“Saudi Arabia’s Defence Budget to Rise by 20%”,Jane’s Defence Weekly,July 2,2014,p.19.波蘭2014年軍費開支增幅超過10%,達105億美元;烏克蘭軍費開支總額達170億美元,年增50%;⑦Nick de Larrinaga,“Mixed Fates”,Jane’s Defence Weekly,August 20,2014,pp.24~32.阿塞拜疆軍費開支也增長了3.1%。⑧Guy Anderson,“Azerbaijan Announces 3.1%Defence Budget Hike”,Jane’s Defence Weekly,October 22,2014,p.21.這些國家增加軍費開支明顯與地區(qū)形勢緊張相關(guān),如波蘭、烏克蘭、阿塞拜疆增加軍費開支是基于烏克蘭危機升級,而沙特阿拉伯則是基于“伊斯蘭國”興起、與伊朗的安全競爭以及美沙關(guān)系出現(xiàn)變數(shù)。二是大國軍費開支普遍反彈,其中,俄羅斯2015年軍費開支將達804億美元,增幅為32.8%,俄并計劃到2018年把軍費開支增至1000億美元以上;⑨Peter Dunai and Craig Caffrey,“Russia Plans Defence Spending Hike for 2015”,Jane’s Defence Weekly,October 29,2014,p.14;Nick de Larrinaga,“Mixed Fates”,Jane's Defence Weekly,August 20,2014,pp.28~32.印度2014~2015年度軍費開支增加2.18%,達到380億美元;[10]Rahul Bedi,“India Increases Defence Budget,Changes FDI Rules”,Jane’s Defence Weekly,July 16,2014,p.6.北約威爾斯峰會決定歐盟28國未來10年軍費開支達到其GDP2%的目標,這意味著歐洲各大國的軍費開支將出現(xiàn)增長勢頭;[11]Brooks Tigmer,“NATO Agrees‘Aim’for 2%Spending Rise Over 10 Years”,Jane’s Defence Weekly,September 17,2014,p.6.安倍上臺后,日本軍費開支恢復(fù)增勢。日本內(nèi)閣2013年12月17日批準的“五年防衛(wèi)大綱(2014~2018)”規(guī)定此5年間日本軍費開支為2330億美元,年均470億美元,但日本防衛(wèi)廳2014年8月提出的2015年度日軍費開支預(yù)算為489億美元,較2014年度增長3.5%,并被認為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防衛(wèi)預(yù)算計劃”。[12]ADJ,Asian Defence Yearbook:2014,p.67.美國雖然有“自動減支法案”約束,但也開始醞釀恢復(fù)軍費增勢。國防部長哈格爾辭職是一個信號,它至少說明美國決策層要求恢復(fù)軍費增勢及擴大海外軍事干預(yù)行動的勢力在繼續(xù)與國會的“自動減支法案”及奧巴馬的收縮戰(zhàn)略激烈博弈。①Jeremy Au Yong,“Hagel’s Exit Fails to Dispel Doubts on US Security Vision”,The Straits Times,November 26,2014;“Chuck Hagel’s Departure,over and out”,The Economist,November 29,2014,p.34.三是各國加緊進行軍事裝備的升級換代、爭奪軍事科技優(yōu)勢的競爭更加激烈。在這方面,美國依然處在領(lǐng)跑位置。盡管預(yù)算吃緊,美國依然計劃未來10年投資3550億美元用于核武器更新?lián)Q代,未來30年則準備投入9000億~11000億美元對其全部核武庫進行升級換代。②“U.S.Move to Modernize Its Nuclear Weaponry”,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23,2014.在常規(guī)軍備方面,美軍員額、規(guī)模將有一定的縮減,但美軍將調(diào)整編制,加強高科技武器的數(shù)量和品級。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宣稱為確保“21世紀的軍事支配地位”,美將加緊開發(fā)新武器系統(tǒng),包括機器人、自動化系統(tǒng)、大數(shù)據(jù)和三維打印技術(shù)的軍事應(yīng)用等。③“US Eyes New Weapons Systems”,The Straits Times,November 17,2014.美國各軍兵種未因預(yù)算吃緊而放慢各種軍事裝備更新?lián)Q代的步伐,超高速武器、動能武器及空天武器系統(tǒng)等尤其是其發(fā)展重點。例如,美國空軍已完成X-37B飛行器的第三次飛行試驗,2015年將進行X-37B的第四次飛行。④Daniel Wasserbly,Marina Malenic and Geoff Fein,“US DoD Favour Readiness and Modernization over End Strength”,Jane’s Defence Weekly,March 5,2014,pp.4 ~6;Marina Malenic,“USAF’s X-37B Spaceraft Completes Third Mission”,Jane’s Defence Weekly,October 29,2014,p.13.同時,美國導彈防御系統(tǒng)的研發(fā)也未見絲毫松懈。⑤Marina Malenic,“DoD to Seek Money for Missile Defence Fixes”,Jane’s Defence Weekly,March 5,2014,p.12.俄羅斯計劃到2020年前安排大約7600億美元的經(jīng)費,對其70%以上的舊裝備進行全面替換,實現(xiàn)“再武裝”,這包括大量采購各種新戰(zhàn)機、新戰(zhàn)艦以及各種尖端武器系統(tǒng)。⑥Karl Soper,“Rearming Russia”,Jane’s Defence Weekly,June 4,2014,pp.28~30.英國原來只打算建造、部署一艘排水量65000噸的新型航母,但在2014年9月舉行的北約威爾斯峰會上,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英國將建造、部署2艘新型航母,以確保英國在任何時候(100%of the time)都有航母值班作戰(zhàn)、維持英國的全球威懾能力。⑦Richard Scott,“Thinking Big”,Jane’s Defence Weekly,October 22,2014,pp.30~33.四是軍事結(jié)盟有進一步加強趨勢。在歐洲,北約威爾斯峰會使北約的軍事同盟職能進一步強化,美國尤其乘烏克蘭局勢緊張,擴大了在歐洲的軍事存在⑧Peter Spiegel,Hugh Carnegy and Kathrin Hill,“US to Boost Military in Europe”,F(xiàn)inancial Times,June 4,2014.;在亞洲,因亞太瀕海帶出現(xiàn)地緣政治緊張,美國進一步強化其與日澳菲等軍事盟友的關(guān)系,并公開宣稱要進一步加強對該三國的軍事安全保證,⑨Raul Dancel,“Pact to Boost US Military Presence in Philippines”,The Straits Times,April 28,2014;Mark Landler,“Obama Says Japan Treaty Covers Islets in Dispute”,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A-pril 25,2014;Jonathan Pearlman,“US Offcials in Sydney to Boost Military Ties”,The Straits Times,August 12,2014.美與日澳尤其加強了軍事安全合作關(guān)系。美且企圖將其“軍事保護”觸角伸向印度和越南。[10]Melissa Sim,“India,US to Work Together to Boost Maritime Security”,The Straits Times,October 2,2014;Jane Perlez,“U.S.Court Hanoi while China Keeps Close Watch”,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August 18,2014.橫向方面,亞太國家中的印越之間、印澳之間、越菲之間等,都有意加強相互間的軍事合作關(guān)系。[11]Nirmala Ganapathy,“India to Sell Patrol Boats to Vietnam”,The Straits Times,October 29,2014;Jonathan Pearlman,“Modi Seal Deals to Boost Military Ties with Australia”,The Straits Times,November 19,2014;Reuters,“Two Viet Warship Visit Philippines”,The Straits Times,November 26,2014.在這方面,日本尤其一馬當先。日本不但積極推進其與印菲越澳等國的軍事安全合作關(guān)系,包括直接向其提供軍事裝備等,更企圖推動這些國家與美一起,共同應(yīng)對中國崛起。[12]Agence France-presse,“Abe Reaches out to US,Australia on Defence Ties”,The Straits Times,November 15,2014;Reuters,“Japan‘Set to Sell Subs to Australia’”,The Straits Times,September 2,2014.五是亞太是世界上軍事競爭最激烈的地區(qū),前述各種國際軍事競爭現(xiàn)象在亞太都有集中表現(xiàn)。亞太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增加軍費開支,其中,除前述日、印軍費開支有明顯增長外,菲律賓2015年度軍事預(yù)算達26.6億美元,年增30%;越南2014年軍費開支達43億美元,年增14.36%;[13]ADJ,Asia Defence Yearbook:2014,pp.76~80.印尼2015年軍費開支為81億美元,年增14%;[14]Jon Grevatt and Craig Caffrey,“Indonesia Increases Defence Budget by 14%”,Jane’s Defence Weekly,August 27,p.15;Julian K,“Australian Spending to Rise by 6.1% ”,Jane’s Defence Weekly,May 21,2014,p.6.澳大利亞軍費開支達214億美元,年增6.1%。[15]Julian K,“Australian Spending to Rise by 6.1%”,Jane’s Defence Weekly,May 21,2014,p.6.不僅如此,亞太各國還普遍增購各種先進軍事裝備,尤其是海空軍裝備。有人估計,未來15年,亞太各國單是潛艇就將增購110艘左右。①David Pilling,“Asia Follows China into an Old-fashioned Arms Race”,F(xiàn)inancial Times,April 3,2014.
最后,2014年的大國關(guān)系與大國格局也出現(xiàn)亂象。近代以來的數(shù)百年間,大國格局及其范式一直在單極、兩極、多極間轉(zhuǎn)換,格局分明。例如,一戰(zhàn)時期的同盟國與協(xié)約國對峙、二戰(zhàn)時期的軸心國與“聯(lián)合國家”對峙、冷戰(zhàn)時期的美蘇“兩超”對峙以及冷戰(zhàn)后美國一超獨大,等等。但在2014年,大國格局既非單極結(jié)構(gòu)、又非兩極結(jié)構(gòu)、也不是經(jīng)典的多極結(jié)構(gòu),其表現(xiàn)形態(tài)與范式及其變化前景極不明朗。不僅如此,甚至連大國定位、“大國圈子”有多少個成員也不明朗。例如,一戰(zhàn)時期的英德美法俄意日、二戰(zhàn)時期的德日意和美英蘇、以及冷戰(zhàn)時期的美蘇中歐日等都無疑是大國,但在2014年,要弄清世界上有多少個大國變得很困難,各種說法都有。美國無疑是世界大國,但在人們普遍討論“后美國世界”的情形下,美國還是不是“超級大國”就成了問題;中國被普遍認為是世界大國,但中國更多地表現(xiàn)為亞太大國,在世界其他地區(qū)的表現(xiàn)則更像一個熱衷于海外投資的跨國公司;俄羅斯有霸氣,但更像一個歐亞大國,并在衰落過程中載浮載沉;印度被西方捧為世界大國,但更像一個南亞大國;其余國家,如英日德法及巴西等,雖然有某些爭當世界大國的“表演”和潛質(zhì),但更像是地區(qū)強國。在“大國圈子”不明朗、不確定的新條件下,2014年的大國關(guān)系互動復(fù)雜,其互動特點與范式很難在國際關(guān)系史上找到先例。例如,美歐俄關(guān)系在2014年陷入了“新冷戰(zhàn)”,但這場“新冷戰(zhàn)”僅在烏克蘭問題上有限展開,在其他方面影響并不大;②Philip Stephens,“Gorbachev is Wrong about a New Cold War”,F(xiàn)inancial Times,November 14,2014;Igor Ivanov and Malcolm Rifkind,“The Risk of a New Cold War”,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August 4,2014.中美關(guān)系是一對最主要的大國關(guān)系,上半年中美關(guān)系相對冷淡,圍繞東海、南海問題以及網(wǎng)絡(luò)、貿(mào)易、軍事安全政策等甚至一度出現(xiàn)緊張,下半年則以共同應(yīng)對“伊斯蘭國”崛起及應(yīng)對“埃博拉病毒”和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為契機而明顯改善,③Tom Mitchell and Geoff Dyer,“Obama and Xi Struggle to Bridge Strategic Divide”,F(xiàn)inancial Times,November 10,2014;Wang Dong,Robert A.Kapp and Bernard Loeffke,“Resetting U.S.-China Relations”,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November 11,2014.但中美或分或合并未從根本上影響大國格局和大國關(guān)系,如并未制約中俄關(guān)系的積極發(fā)展,或者也可以認為2014年中俄加強合作并未從根本上制約中國與美歐加強合作關(guān)系;同理,2014年中日關(guān)系的局部緊張也未對中國推進與美歐關(guān)系產(chǎn)生根本性影響。2014年中俄印巴等新興大國間的關(guān)系雖有新的加強,也未能從根本上驅(qū)動大國格局明朗化。大國關(guān)系、大國格局及其活動范式的不明朗是2014年國際亂象的隱性表現(xiàn)和最集中表現(xiàn),也是為什么理論界、學術(shù)界基本上很少有人系統(tǒng)探討當前大國格局與大國關(guān)系全局的直接原因。
除前述五方面表現(xiàn)外,2014年國際亂象還突出表現(xiàn)在國際安全受到四大意外事件沖擊,其中第一個意外沖擊是馬航客機接連失事;第二個意外沖擊是“伊斯蘭國”崛起;第三個意外沖擊是“埃博拉病毒”肆虐;第四個意外沖擊是國際油價“大跳水”。
在第一個意外沖擊中,最悲哀的是馬來西亞以及失事飛機上的遇難者及其親屬。3月8日,MH370客機墜毀,機上239人不僅全部遇難,且迄今為止,遇難者尸身及飛機殘骸依然如泥牛入海,無影無蹤。④“MH370,Search Enter New Phase”,The Straits Times,September 30,2014.四個月后的7月17號,馬航二度墜機,這一次是MH17客機,機上298人也全部遇難。⑤Shannon Teoh,“MH17:Malaysia Mourns”,The Straits Times,August 23,2014.馬航這兩次客機墜毀事件都不是機械、技術(shù)原因或天氣原因所致,而是人為的政治、社會原因所致。MH370客機不但迄今仍無影無蹤,且墜機原因至今仍撲朔迷離;MH17客機雖然找到了殘骸,也確認了飛機是被導彈擊毀,卻弄不清是誰發(fā)射的導彈。美國及西方一度指控是俄羅斯支持的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所為,并動員輿論,準備把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樹為“全球公敵”(a global pariah),俄羅斯則指控烏克蘭空軍戰(zhàn)機發(fā)射導彈擊落了馬航MH17客機。⑥Andrew Parker and Roman Olearchyk,“Dutch to Lead Probe on MH17”,F(xiàn)inancial Times,July 22,2014;Peter Spiegel,Kiran Stacey and Stefan Wagstyl,“EU Pressed to Raise Heat on Russia”,F(xiàn)inancial Times,July 21,2014;Kathrin,“Moscow Challenges Evidence of Culpability”,F(xiàn)inancial Times,July 22,2014.不論馬航兩次墜機的真實原因是什么、責任者是誰、以及迷底是否能揭穿,馬航連續(xù)墜機事件本身就導致了國際恐慌,表明世界再次進入混亂與失序狀態(tài),甚至連民航客機都難以從容和安全飛行!
在第二個意外沖擊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和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部署。所謂“伊斯蘭國”緣起于2004年建立的“‘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AQI)。2006年,該組織宣布創(chuàng)立“伊拉克伊斯蘭國”(ISI);2013年,所謂“ISI”更名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ISIL),或稱為“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Syria,ISIS),或簡稱為“伊斯蘭國”(IS)。2014年1月,“伊斯蘭國”占領(lǐng)伊拉克西部重鎮(zhèn)法盧加(Fallujah)。此后,“伊斯蘭國”如同注射了激素的“毒瘤”般瘋長。2014年6月,“伊斯蘭國”占領(lǐng)伊拉克重要城市摩蘇爾(Mosul)和提克里特(Tikrit),并宣布在其控制區(qū)建立所謂“哈里發(fā)國家”(Caliphate);7月,一些鄰近敘伊邊境的敘利亞城市落入“伊斯蘭國”控制,其控制區(qū)擴散到敘利亞。①Lee Seok Hwa,i“ISIS:Biggest Threat since AL-Qaeda”,The Straits Times,October 20,2014.“伊斯蘭國”建立后,一方面在伊、敘、土三角地區(qū)攻城略地,軍事進展神速;②Charles Lister,“Analysis:Islamic State Seeks to Link Its Conquered Territories”,Jane’s Defence Weekly,September 3,2014,p.21.另一方面則在其控制區(qū)搞恐怖統(tǒng)治,瘋狂迫害其他教派和無辜大眾,制造了不少血腥事件,包括對美國新聞記者福利(James Foley)實施“斬首”(the beheading),等等。③John Kerry,“Beat ISIS with Global Unity”,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2014.“伊斯蘭國”尤其把打擊矛頭直指美國及西方,而美國及西方也把“伊斯蘭國”突然崛起視為最直接威脅。2013年,2/3的美國人反對美國對敘利亞用兵;但在2014年,2/3的美國人支持奧巴馬在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④“Obama’s Strategy Towards ISIS”,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10,2014.美國及西方不但因福利被“斬首”而憤怒和“震憾”,不但擔心“ISIS之癌”(the cancer of ISIS)向世界其他國家擴散,⑤John Kerry,“Beat ISIS with global unity”,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2014.更由于大量包括美歐以及日本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的國民加入“伊斯蘭國”武裝而憂心忡忡,擔心這些加入“伊斯蘭國”的西方國民會返回其本國制造恐怖事件。⑥Jonathan Eyal,“Summer Camp Jihadists’Pose Challenge to West”,The Straits Times,August 25,2014;Bloomberg,“US Considers Military Strikes Against ISIS in Syria”,The Straits Times,August 24,2014.2013年伊始,奧巴馬政府曾下定決心,要把美國戰(zhàn)略重點從大中東地區(qū)轉(zhuǎn)向亞太。為此,美不但著手從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全面撤退,且在西方媒體大肆炒作所謂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屠殺20萬平民”以及越過使用化武“紅線”(the red line)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對敘動武,以免沖擊其戰(zhàn)略東移決策。⑦“Mission Relaunched”,The Economist,September 27,2014,p.11.面對烏克蘭危機和俄出兵克里米亞,奧巴馬政府也是如此。但是,“伊斯蘭國”崛起卻迫使奧巴馬政府不得不調(diào)整其堅守一年之久、從中東全面“收縮”的大戰(zhàn)略,下決心再度在中東用兵。8月8日,美國發(fā)動了對“伊斯蘭國”的空中打擊。此后美不斷加大打擊力度,英法等國也相繼出動戰(zhàn)機參加空襲行動。到10月16日,美國對“伊斯蘭國”及其盟友“呼羅珊”(Khorasan group)等發(fā)動了487次空襲。為爭取政治“合法性”,美還動員組織包括其阿拉伯盟友、西方盟友在內(nèi)、超過60個國家參加的聯(lián)合陣線。⑧Lee Seok Hwa,i“ISIS:Biggest Threat since AL-Qaeda”,The Straits Times,October 20,2014.美為打擊“伊斯蘭國”甚至不惜準備與其宿敵伊朗和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言和。⑨Richard Haass,“Look to Syria to Halt the Deadly March of ISIS”,F(xiàn)inancial Times,August 27,2014.盡管如此,美并未能遏制住“伊斯蘭國”的瘋狂。“伊斯蘭國”擁有20000~31500名戰(zhàn)斗人員以及面積相當于100多個新加坡的控制區(qū)、有綁架資金和石油收入提供金融支持、有從戰(zhàn)場繳獲的重裝備,美很難憑借空中打擊戰(zhàn)而勝之。[10]John Kerry,“Beat ISIS with Global Unity”,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2014;Lee Seok Hwai,“ISIS:Biggest Threat since AL-Qaeda”,The Straits Times,October 20,2014.有分析認為,敘利亞有可能成為“奧巴馬的越南”,[11]Fredrik Logevall, Gordon M.Goldstein, “ Will Syria be Obama’s Vietnam?”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October 9,2014.奧巴馬也承認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不會少于3年。[12]Mark Landler and Jonathan Weisman,“Obama is Ready to Hit ISIS in Syria”,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11,2014;Tim Arango and Yhomas Erdbrink,“U.S.and Iran Hit Islamic State but Try not to Look Like Allies”,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December 5,2014.總之,“伊斯蘭國”崛起及美重新軍事卷入中東加劇了大中東的混亂,包括庫爾德人建國運動取得了實質(zhì)性進展,伊朗核危機和敘利亞局勢的演變前景更加不確定,等等。中東反恐形勢和地緣政治形勢更加復(fù)雜,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部署也被嚴重打亂。
第三個意外沖擊更具有全球性?!鞍2├《尽?Ebola)最早于1976年在扎伊爾(即今剛果民主共和國)被發(fā)現(xiàn),2013年12月率先在幾內(nèi)亞一處偏僻的林區(qū)爆發(fā),而后在幾內(nèi)亞、塞拉內(nèi)昂和利比里亞等西非國家肆虐,并迅速擴散到鄰近的尼日利亞和塞內(nèi)加爾等國,甚至殃及一些歐美發(fā)達國家。①Javier Blas,“Ebola Threatens to Infect 1.4m by January,Say US Experts”,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24,2014;“The War on Ebola”,The Economist,October 18,2014,p.13.據(jù)年末最新統(tǒng)計,西非國家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死亡者已達6346人,病例已達17834例。②Nancy Gibbs,“The Choice”,Time,December 22,2014,p.30.而在此前的9月份,美國疾病預(yù)防與控制中心(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更宣稱在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埃博拉感染者每20天就會翻一番,并預(yù)測到2015年1月,“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將增至55萬人以上,最多甚至可達140萬人。③Javier Blas,“Ebola Threatens to Infect 1.4m by January,Say US Experts”,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24,2014.“埃博拉病毒”肆虐引起了世界性恐慌,嚴重拖累了本已陷入困境的世界經(jīng)濟,世界貿(mào)易、投資、旅游以及油氣開發(fā)等深受影響,西非國家尤其首當其沖。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受“埃博拉病毒”肆虐影響,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2014年經(jīng)濟增長率將降至3% ~3.5%,幾內(nèi)亞經(jīng)濟增長率將降至1.5%。④Ngozi Okonjo-Iweala,“Nigeria Shows that Ebola is not Unstoppable”,F(xiàn)inancial Times,0ctober 8,2014.為應(yīng)對突然爆發(fā)的“埃博拉病毒”,國際社會確實進行了巨大努力。英國《經(jīng)濟學家》發(fā)表題為《向埃博拉宣戰(zhàn)》的社評,宣稱應(yīng)對“埃博拉病毒”“不但考驗西非人民,也考驗全世界”;⑤“The War on Ebola”,The Economist,October 18,2014,p.13.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則呼吁國際社會“迅速行動起來”。⑥Javier Blas,“Ebola Threatens to Infect 1.4m by January,Say US Experts”,F(xiàn)inancial Times,September 24,2014.然而,相對于這場沒有先例的巨大“衛(wèi)生領(lǐng)域危機”,國際社會的努力又是不夠的。全世界有63個國家及組織,包括世行以及美歐日等發(fā)達國家在內(nèi),承諾為應(yīng)對這場危機將提供總計18億美元的援助⑦David Von Baker,“The Ones Who Answered The Call”,Time,December 22,2014,p.39.。但到10月為止,到位資金尚不到4億美元。⑧World Bank,“Pledged Funds to Tackle the Ebola Crisis”,F(xiàn)inancial Times,October 13,2014.美國一方面提供了數(shù)億美元援助,但又向疫區(qū)派駐3000名軍人,結(jié)果,其駐軍維持費遠遠超過其對疫區(qū)的實際援助。⑨Jeremy Au Yong,“US Sending 3,000 Troops to Tackle Ebola in”,The Straits Times,September 17,2014.有人評論說,相對于美國計劃未來30年投入約1萬億美元更新其核武庫而言,美為遏制“埃博拉病毒”而向西非國家提供的援助不過是“九牛一毛”。[10]Nicholas Kristof,“The Ebola Fiasco”,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26,2014.目前,“埃博拉病毒”雖然在幾內(nèi)亞等國得到一定的控制,卻又在馬里等國開始爆發(fā)。奧巴馬政府要求向西非疫區(qū)提供60億美元的援助,而美國國會并不打算“開綠燈”。國際社會有理由懷疑所謂2015年年中就能完全控制埃博拉疫情之說是否為時過早?[11]Opinion,“New Frontier For Eloba”,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November 27,2014.“埃博拉病毒”肆虐不但加劇了國際亂象,也表明國際社會管理國際亂局的能力依然十分有限。
2014年第四個意外沖擊堪稱意外中的意外。上半年,國際原油平均價還處于110美元/桶的高位,高盛公司一度甚至預(yù)測國際油價將向150美元/桶的高位攀升。但隨后短短幾個月,油價就跌至80美元/桶。[12]“Russia’s Wounded Economy”,The Economist,November 22,2014,p.11.到12月上旬,國際油階更跌至65美元/桶,跌幅高達43%。[13]Anjli Raval,Chris Adams and Ed Crooks,“Oil Price Drops below$65 for First Time in Five Years”,F(xiàn)inancial Times,December 11,2014.歷史上也有過油價暴跌現(xiàn)象,例如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經(jīng)歷過油價暴跌。然而,此次油價暴跌表現(xiàn)出了不同尋常的特點,其原因看似由市場供求關(guān)系和油氣開采技術(shù)的進步所決定,其本質(zhì)又不是單純的供求問題和技術(shù)進步問題。其一,油價是在利比亞、尼日利亞、伊拉克等產(chǎn)油國動蕩不止、“伊斯蘭國”肆虐、伊朗受國際制裁、巴以關(guān)系緊張、烏克蘭危機發(fā)酵、美歐俄關(guān)系陷入所謂“新冷戰(zhàn)”的背景下暴跌的,而在通常情況下,上述因素應(yīng)推升油價而不是相反。①Anjli Raval and Neil Hume,“A New Chapter for OPEC?”,F(xiàn)inancial Times,November 24,2014;Martin Wolf,“Two Cheers for the Sharp Falls in Oil Prices”,F(xiàn)inancial Times,December 3,2014.其二,油價暴跌通常應(yīng)有利于世界經(jīng)濟復(fù)蘇、增長,而實際情形并非如此。IMF推算國際油價每下跌20美元/桶,全球GDP就會增長0.5%,而在經(jīng)濟信心提升的情形下,全球 GDP甚至會因此而增長1.2%。②Chris Giles,“A Partial Pump Primer”,F(xiàn)inancial Times,October 24,2014.這等于說,這一輪油價暴跌應(yīng)能推動世界經(jīng)濟自動增長1%~2.4%,但是就目前及可預(yù)期的未來一段時間而言,全球經(jīng)濟沒有、也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積極反應(yīng)。其三,低油價一方面沉重打擊了非西方的、甚至反美反西方的俄羅斯、伊朗、委內(nèi)瑞拉等高度依賴石油美元和高油價的國家,也在打壓生產(chǎn)成本很高的美國頁巖油生產(chǎn)以及加拿大油砂產(chǎn)業(yè)、墨西哥和巴西的深海油田開采等。③Anjli Raval,“Price,not OPEC,to Blance Supply”,F(xiàn)inancial Times,29/30 November,2014.其四,以沙特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舉行的11月會議不是按通常邏輯限產(chǎn)保價,而是發(fā)動“石油價格戰(zhàn)”,宣示決不為保價而減產(chǎn),甚至表示“不在意油價究竟是每桶60美元、80美元還是100美元。④Anjli Raval and Neil Hume,“A New Chapter for OPEC?”,F(xiàn)inancial Times,November 24,2014;Anjli Raval,“Price,not OPEC,to Blance Supply”,F(xiàn)inancial Times,29/30 November,2014.最后,圍繞油價暴跌,“陰謀論”滿天飛,但究竟是美國聯(lián)手沙特等國打壓俄羅斯和伊朗、委內(nèi)瑞拉等反西方國家,還是沙特等低成本產(chǎn)油國刻意打壓美國的頁巖油生產(chǎn),則難有定論。⑤Anjli Raval,“Price,not OPEC,to Blance Supply”,F(xiàn)inancial Times,29/30 November,2014.無論如何,在油價大漲的9月份,沙特確實逆勢向市場增加了原油供應(yīng)量。⑥D(zhuǎn)avid Gardner,“For Saudi Arabia,Plunging Oil Prices are a Political Weapon”,F(xiàn)inancial Times,December 10,2014.國際油價這種沒有先兆、沒有章法的暴跌以及國際社會沒有章法的反應(yīng),進一步突出了國際亂局。其反映的不僅是國際石油供求亂局以及世界經(jīng)濟亂局,更反映了國際秩序的混亂與失控。
目前國際油價的跌勢并未見底,OPEC不肯限產(chǎn)、美國頁巖油產(chǎn)量還在攀升,而國際需求依然疲弱。⑦Anjli Raval,“Price,not OPEC,to Blance Supply”,F(xiàn)inancial Times,29/30 November,2014.有預(yù)測認為,在2015年某個時間點,國際油價可能跌至50美元/桶以下。國際上已經(jīng)有不少人開始談?wù)摗笆托轮刃颉?new oil order)以及“OPEC時代的終結(jié)”,⑧Anjli Raval and Neil Hume,“A New Chapter for OPEC?”,F(xiàn)inancial Times,November 24,2014.更有人開始為2015年油價跌至40美元/桶以下做準備。⑨Gregory Meyer,“Oil Market Rout Drives Bears to Gamble on Crude Dropping below$40 a Barrel”,F(xiàn)inancial Times,December 5,2014.
為什么國際戰(zhàn)略形勢在2014年會出現(xiàn)嚴重混亂與失序?首要的根本原因在于國際秩序調(diào)整沒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到位,正所謂“逝者逝矣,來者未來”。[10]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編,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譯:《全球趨勢2030:變換的世界》,時事出版社,2014年,第29頁。綜觀歷史,舉凡在國際秩序、國際體系發(fā)生全面調(diào)整、變化期間或其前夕,世界就會出現(xiàn)亂局,如維也納體系建立前有拿破侖戰(zhàn)爭及其亂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前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及其亂局;雅爾塔體系建立前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及其亂局;冷戰(zhàn)后美國“單極體系”建立前有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結(jié)束引起的亂局,等等。現(xiàn)在,冷戰(zhàn)后的美國“單極體系”開始向“后美國時代”過渡[11]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Global Trends 2030:Alternative Worlds,p.iv;p.xiii.,因而當前出現(xiàn)國際亂局符合歷史邏輯。換言之,雖然人們可以通過分析找到導致2014年國際亂局的各種具體原因,但從根本上說,2014年出現(xiàn)國際亂局是歷史性力量使然,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
冷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美國“單極體系”本質(zhì)上是一種特殊的西方體系,其支柱是美國以及歐日等西方國家的整體實力優(yōu)勢,其來源部分繼承于雅爾塔體系,而其最后根基則淵源于此前出現(xiàn)的那些西方體系,包括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維也納體系以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等等,甚至也包括“修昔底德陷阱說”。就連雅爾塔體系本身,從根本上說也是一種西方體系。這類西方體系崇尚的是絕對國家利益、權(quán)力政治游戲,崇尚實力、武力、恃強凌弱、拉幫結(jié)盟以及輔之以西方自由市場經(jīng)濟和民主價值包裝,并在此基礎(chǔ)上構(gòu)建由西方主導的國際制度、國際規(guī)則。此前出現(xiàn)的各種西方體系,從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維也納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再到冷戰(zhàn)后的美國“單極體系”,莫不如此。然而,21世紀進入第二個10年,全球化加速推進,世界更加多樣化而不是西方化,尤其是以中俄印巴為主體的非西方國家普遍崛起,亞洲太平洋地區(qū)開始取代歐洲大西洋地區(qū)成為世界地緣政治中心,世界越來越“非西方化”,國際力量對比也開始朝西方實力及其優(yōu)勢不斷下滑的方向演變,以西方實力及其權(quán)力觀、自由民主價值觀為基礎(chǔ)的西方體系和西方秩序、包括美國主導的“單極體系”,已經(jīng)不可能適應(yīng)這種千變?nèi)f化的新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是這種西方體系、美國“單極體系”導致了目前的國際亂局。可嘆的是,美國及西方并沒有從這樣的視角探討當前國際亂局的深刻根源。美國外交學會會長里查德·哈斯(Richard N.Hass)最近在美國《外交》雜志撰文分析當前國際亂局及其根源,雖然承認世界處于“失序”狀態(tài),承認“冷戰(zhàn)后的國際秩序在瓦解”,甚至也承認當前國際秩序及其某些相關(guān)原則與全球化的世界不相適應(yīng),等等,是導致當前國際亂局的部分原因,但他又從根本上將其根源歸因于奧巴馬政府的領(lǐng)導不力和美國的“不作為”或者政策失誤??雌饋恚故窍胝f,如果美國換一個總統(tǒng),并奉行“積極的外交政策”,世界就不會有亂局或者能夠平定亂局。①Richard N.Haass,“The Unraveling:How to Respond to a Disordered World”,F(xiàn)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2014,pp.70~79.鑒于哈斯目前在美國政、學兩界具有重要影響力,其在《外交》上發(fā)表的文章通常有可能對下一屆美國政府的對外決策產(chǎn)生指導性影響,哈斯此論可能意味著2016年后上臺的美國政府將重振美國的全球“領(lǐng)導”地位。實際上,當前奧巴馬政府的全球戰(zhàn)略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從戰(zhàn)略收縮回調(diào)的跡象。如果這些判斷是正確的,美國果然轉(zhuǎn)向哈斯所言“積極的外交政策”,則世界亂局有可能持續(xù)更長的時間,甚至可能亂上加亂,而不是相反。
導致2014年世界亂象叢生的第二個根本原因與西方一向主張的政治民主和自由市場制度及其價值觀密切相關(guān),而這二者也是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的經(jīng)濟政治和價值基礎(chǔ)。歷史表明,西方是先有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而后才一步步走向現(xiàn)代民主制,包括其“一人一票民主制”,而不是相反。但是,西方理論界卻硬說是其政治民主制、法治和自由企業(yè)制度驅(qū)動工業(yè)革命和經(jīng)濟繁榮,以此“忽悠”全世界,借以掩蓋其憑借“偶然”率先發(fā)現(xiàn)科技革命的秘密,以及數(shù)百年來憑借槍炮、商品和科技壟斷等掠奪世界而聚集起巨大財富的事實,并向全世界推廣其自由民主價值觀和“一人一票制”。其結(jié)果是,除少數(shù)例外,照搬西方民主制和自由企業(yè)制度的非西方國家紛紛落入民主動蕩的陷阱,或者叫“中等收入陷阱”,埃及、泰國、巴基斯坦、委內(nèi)瑞拉等莫不如此。甚至當長期經(jīng)濟低迷困擾西方國家時,這些西方國家就再也“玩”不起民主政治和“一人一票制”,也陷入民主動蕩。美國雖然2014年經(jīng)濟向好,但其經(jīng)濟增長并未惠及社會中下層,這是奧巴馬政府今年“贏了經(jīng)濟卻輸了選舉”的根源,也是為什么“弗格森事件”在全美喚起抗議風潮的經(jīng)濟、政治根源。英國目前經(jīng)濟運行也不錯,但經(jīng)濟增長也未惠及擁有北海油田的蘇格蘭人,蘇格蘭人鬧“獨立公投”的深層次原因就在于此。即是說,美英在經(jīng)濟向好的情況下出現(xiàn)動蕩,其根源也在于其民主制出了問題。
導致2014年全球動蕩的第三個根源關(guān)乎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調(diào)整。2014年之前,奧巴馬政府確實有意從“世界警察”位置后撤,并采取了表明其決心搞“全球戰(zhàn)略收縮”的若干行動。②Ian Bremmer,“China’s Limited Influence”,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November 28,2013;林利民:“2013年國際戰(zhàn)略形勢評析:靜水流深”,《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2013年,第12期,第14頁。但從其2014年的政策實踐看,其全球戰(zhàn)略收縮是“退三進二”,有所退也有所進,這使世界無所適從。例如,美在烏克蘭搞“顏色革命”,支持“民主人士”搞政變,推翻烏合法政府,這直接導致了2014年的烏克蘭動蕩、危機;美在亞太貫徹“再平衡”戰(zhàn)略,或明或暗地為日本、菲律賓等國鼓勁、加油,驅(qū)動這些國家在東海、南海問題上對中國采取不妥協(xié)立場、甚至采取進攻性立場,直接導致了亞太瀕海帶的地緣政治緊張;美在緬甸支持所謂“民主運動”,其結(jié)果是“金三角”鴉片種植、走私問題在2014年更加嚴重,在阿富汗也是如此;①Nirmal Ghosh,“Opium Revival in Golden Triangle”,The Straits Times,December 9,2014.美政策失誤也是“伊斯蘭國”毒瘤般崛起的重要外因。②Richard N.Haass,“The Unraveling:How to Respond to a Disordered World”,F(xiàn)oreign Affairs,November/December,2014,p.75.在油價問題上,美不負責任地把巨量頁巖油投放市場是油價突然下跌的主要原因,并引起OPEC國家的政治反彈。有關(guān)美國蓄意壓低油價打壓俄羅斯、伊朗、委內(nèi)瑞拉等戰(zhàn)略對手的傳言,也不是空穴來風。
最后,全球化的加速發(fā)展、非西方的普遍崛起、世界更加多樣化、多元化,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例如全球變暖加快、傳染性疾病泛濫、自然災(zāi)害的多發(fā)、毒品走私以及各種跨國犯罪的增多、恐怖主義的全球開花,等等,也使世界顯得更加混亂與失序。但是,這些問題是全球治理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導致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說明了全球治理的難度。如果世界有一個更完善、更合理的國際體系,如果美國不是奉行一系列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甚至仍然充滿霸氣的國際戰(zhàn)略,這些問題本可以得到更合理的治理,而不是導致世界更混亂。
2015年的世界將如何變?世界能否轉(zhuǎn)亂為治?這是全世界都關(guān)心的戰(zhàn)略性議題。如果目前不合理的國際體系、國際制度、國際規(guī)則及其經(jīng)濟、政治基礎(chǔ)和價值基礎(chǔ)不能得到有效改造,如果美國繼續(xù)奉行其不負責任的國際戰(zhàn)略,如果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得不到有效應(yīng)對,世界就有可能仍將在亂局中掙扎,2014年的國際亂象不但難以消除,而且世界在2015年甚至今后一個相當長時期內(nèi)還將出現(xiàn)新的混亂與失序。臨近新年之際,有消息報道稱“巴塔”(Pakistam Taliban)于12月17日在巴基斯坦白沙瓦發(fā)動恐怖襲擊,導致132名兒童死亡;③Farhan Bokhari,“Pakistan Taliban Massacres Schoolchildren”,F(xiàn)inancial Times,December 17,2014.同一天,俄羅斯盧布對美元的比價貶至70∶1,較5個月前貶值一半,俄2015年經(jīng)濟預(yù)期增長率調(diào)降為-5%。④Kathrin Hille,“Bank of Russia under Fire as Currency Tumbles”,F(xiàn)inancial Times,December 17,2014.也是同一天,國際油價下探50美元/桶的新低位。凡此種種,都預(yù)示2015年國際亂局有可能持續(xù)甚至擴大。面對在歷史性力量驅(qū)動下的國際混亂與失序,是積極干預(yù),還是閑看流云、靜觀其變、盡可能避免隨意干預(yù),其實是一種戰(zhàn)略心態(tài),也是一種戰(zhàn)略選擇。就此而論,哈斯為美國政府開出的“積極對外政策”藥方不但不能有效治理國際亂局,甚至可能導致世界更加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