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于曉威的小說,讓人重新認識了“命運”的神秘性, 同時還發(fā)現(xiàn)對 “命運” 的探索是于曉威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 我們會很自然地感受到這種對于人的“命運”的深刻思考以及探索,這種“命運” 的主題已經基本上貫穿了他的全部小說創(chuàng)作。
——楊志廣
在敘述小說的時候,于曉威的語氣是疏離的,即使在某些充滿內在情感張力的作品中,他也是冷靜甚至殘酷的。于曉威如同一個訓練有素的計量學家,筆墨恰到好處,從不浪費,也不匱乏。這種取向在他后來的小說中得到了延續(xù),盡管他一再變化故事的內核,但是他的語氣始終如此,從中可以看到 1980 年代“先鋒小說”遺留下來的痕跡,但是經過了他自己的改裝:將冷漠轉化為冷靜,使探索謹慎地成為摸索。
——李保平
于曉威走的是一條為絕大多數青年作家所規(guī)避的寫作道路,這注定了他對自我要求的嚴格與進程的艱難,說得通俗一些,他絕不討巧。他的文字背后的深層意蘊是對生命表達的無根感、焦灼感、荒涼感和對個體生存的痛惜感。
——曉寧
從于曉威的小說敘事和審美取向中,我看到了一種成功的冒險。
——周立民
確實,于曉威的小說敘述已經參透西方經典小說的結構的妙處,他的短篇小說藝術也顯示出他是當下中國為數不多的、真正體味到現(xiàn)代短篇小說構思的作家。
——陳曉明
于曉威的小說,擅長從人物的暖昧關系中敘述一種生活感受,一切看似明朗卻又混沌不清,心照不宣卻不停滯不前,故事的發(fā)展變成了人物彼此之間的猜測、揣摸和猶疑,而生命的感官、人性的細小毛孔,也因此被一次次打開。
——洪治綱
于曉威的小說創(chuàng)作,在主題、題材、結構、敘事、語言等方面都展現(xiàn)出強烈的豐富性與特殊性。他以探尋的眼光多角度地思考和實踐自己的創(chuàng)作,發(fā)現(xiàn)小說創(chuàng)作的新鮮元素,貫之以想象力和人性的映象。于曉威的小說,無論寫什么題材,表現(xiàn)什么主題,運用什么藝術手段,都執(zhí)著地顯現(xiàn)出獨有的藝術原則和精神品質。他最引人激賞的一個是他的藝術情趣,一個是他的語言能力。這兩個重要特點,既是漢語文學內在精神與表現(xiàn)形式上最應該繼承的基本點,也由此完成了與西方現(xiàn)代小說理念上的溝通。
——趙慧平
于曉威屬于那種有著無限生長可能的作家,他不是那種可以一言以蔽之的作家。評論于曉威的難度正在于此,你永遠無法用某些既成的美學標簽輕而易舉地將他標識,也不可能將他網羅進某個現(xiàn)成的批評框架之內。于曉威讓人看到一種對于題材、形式、內心探索、精神空間永不滿足的探求,這種不屈不撓的生長性,較之于那些迅速成熟、并且世故了的作家們,或許正是文學尊嚴的最后陣地。
——劉大先
于曉威的小說充分關注內心的現(xiàn)實,充滿了難能可貴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求變特質,在對故事的講述中著意開掘其深層次的生命奧義,為文壇提供了與眾不同的精神樣品。
——石杰
毫無疑問,于曉威是我們國內目前非常優(yōu)秀的青年作家。
——孟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