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霞
摘要:對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水質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依據(j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并采用單項水質參數(shù)評價法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符合Ⅲ類水質要求,但總磷、鎘、銅、氨氮等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需加強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的污染預防及水質改善工作,避免水質的進一步變差以致影響其原有的使用功能。
關鍵詞: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評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X8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1302
1引言
本文根據(jù)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各項指標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分析其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各項水質指標變化特征,主要選取了在年際間有明顯變化的水質指標作為進一步評價的指標,希望通過數(shù)據(jù)評價結果了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概況以及逐年的變化趨勢,研究結果將對于環(huán)境保護局的進一步工作重點及豐都縣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綜合布局以及合理利用水資源提供科學依據(jù)。
2研究區(qū)概況
豐都縣位于重慶市版圖中心,東經(jīng)107°28′03″~108°12′37″,北緯29°33′18″~30°16′25″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分布,南北長87km,東西寬54km,幅員面積2900.86km2。長江橫穿縣境47km,水上距離重慶主城區(qū)172km、陸上150km。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縣、彭水縣,西靠涪陵區(qū),北鄰忠縣、墊江縣。全縣轄21個鎮(zhèn)7個鄉(xiāng)2個街道,總人口84.29萬人。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及立體氣候明顯等特點。
豐都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縣境內地貌由一系列平行褶皺山系構成。境內山巒綿亙,溪河縱橫,丘谷交錯。以山地為主(山區(qū)約占全縣面積的3/5),丘陵次之,僅在河谷、山間有狹小的平壩。山脈和丘陵、山間平壩(槽谷)相間分布,形成南高北低、“四山夾三槽”的地形。海拔最高2000m,最低175m,多在200~800m之間。境內河流屬雨源補給型,多夏洪秋汛,暴漲暴落,水位變幅較大, 平均過境水量為4371.8億m3, 為工農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提供較豐富的水資源和水力資源。
4結論
通過對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各項水質指標的分析及單項水質參數(shù)評價,結果表明,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符合Ⅲ類水質要求,但總磷、鎘、銅、氨氮等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即赤溪河溜沙坡水質存在嚴重威脅, 因此,需加強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的污染預防,避免水質的進一步變差。這對于保證赤溪河用水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環(huán)保局.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2.
[2]馮慧芳,賀秋芳,謝世友,等.重慶巖溶山區(qū)農村飲用水水質評價及分析——以南川區(qū)南平鎮(zhèn)石慶村為例[J].地球與環(huán)境,2010(1).
[3]安樂生,趙全升,劉貫群,等.代表性水質評價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10(5).
[4]程文濤,張奕,李軍.水質評價方法的探討[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7,30(Z1).
[5]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S].北京: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
[6]李雅忠.對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中部分問題的思考[J].環(huán)境保護,2011(19).endprint
摘要:對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水質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依據(j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并采用單項水質參數(shù)評價法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符合Ⅲ類水質要求,但總磷、鎘、銅、氨氮等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需加強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的污染預防及水質改善工作,避免水質的進一步變差以致影響其原有的使用功能。
關鍵詞: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評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X8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1302
1引言
本文根據(jù)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各項指標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分析其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各項水質指標變化特征,主要選取了在年際間有明顯變化的水質指標作為進一步評價的指標,希望通過數(shù)據(jù)評價結果了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概況以及逐年的變化趨勢,研究結果將對于環(huán)境保護局的進一步工作重點及豐都縣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綜合布局以及合理利用水資源提供科學依據(jù)。
2研究區(qū)概況
豐都縣位于重慶市版圖中心,東經(jīng)107°28′03″~108°12′37″,北緯29°33′18″~30°16′25″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分布,南北長87km,東西寬54km,幅員面積2900.86km2。長江橫穿縣境47km,水上距離重慶主城區(qū)172km、陸上150km。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縣、彭水縣,西靠涪陵區(qū),北鄰忠縣、墊江縣。全縣轄21個鎮(zhèn)7個鄉(xiāng)2個街道,總人口84.29萬人。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及立體氣候明顯等特點。
豐都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縣境內地貌由一系列平行褶皺山系構成。境內山巒綿亙,溪河縱橫,丘谷交錯。以山地為主(山區(qū)約占全縣面積的3/5),丘陵次之,僅在河谷、山間有狹小的平壩。山脈和丘陵、山間平壩(槽谷)相間分布,形成南高北低、“四山夾三槽”的地形。海拔最高2000m,最低175m,多在200~800m之間。境內河流屬雨源補給型,多夏洪秋汛,暴漲暴落,水位變幅較大, 平均過境水量為4371.8億m3, 為工農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提供較豐富的水資源和水力資源。
4結論
通過對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各項水質指標的分析及單項水質參數(shù)評價,結果表明,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符合Ⅲ類水質要求,但總磷、鎘、銅、氨氮等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即赤溪河溜沙坡水質存在嚴重威脅, 因此,需加強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的污染預防,避免水質的進一步變差。這對于保證赤溪河用水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環(huán)保局.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2.
[2]馮慧芳,賀秋芳,謝世友,等.重慶巖溶山區(qū)農村飲用水水質評價及分析——以南川區(qū)南平鎮(zhèn)石慶村為例[J].地球與環(huán)境,2010(1).
[3]安樂生,趙全升,劉貫群,等.代表性水質評價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10(5).
[4]程文濤,張奕,李軍.水質評價方法的探討[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7,30(Z1).
[5]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S].北京: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
[6]李雅忠.對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中部分問題的思考[J].環(huán)境保護,2011(19).endprint
摘要:對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水質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依據(j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并采用單項水質參數(shù)評價法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符合Ⅲ類水質要求,但總磷、鎘、銅、氨氮等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需加強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的污染預防及水質改善工作,避免水質的進一步變差以致影響其原有的使用功能。
關鍵詞: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評價;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X8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1302
1引言
本文根據(jù)重慶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各項指標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分析其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各項水質指標變化特征,主要選取了在年際間有明顯變化的水質指標作為進一步評價的指標,希望通過數(shù)據(jù)評價結果了解赤溪河溜沙坡水質概況以及逐年的變化趨勢,研究結果將對于環(huán)境保護局的進一步工作重點及豐都縣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綜合布局以及合理利用水資源提供科學依據(jù)。
2研究區(qū)概況
豐都縣位于重慶市版圖中心,東經(jīng)107°28′03″~108°12′37″,北緯29°33′18″~30°16′25″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分布,南北長87km,東西寬54km,幅員面積2900.86km2。長江橫穿縣境47km,水上距離重慶主城區(qū)172km、陸上150km。東依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南接武隆縣、彭水縣,西靠涪陵區(qū),北鄰忠縣、墊江縣。全縣轄21個鎮(zhèn)7個鄉(xiāng)2個街道,總人口84.29萬人。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風明顯及立體氣候明顯等特點。
豐都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縣境內地貌由一系列平行褶皺山系構成。境內山巒綿亙,溪河縱橫,丘谷交錯。以山地為主(山區(qū)約占全縣面積的3/5),丘陵次之,僅在河谷、山間有狹小的平壩。山脈和丘陵、山間平壩(槽谷)相間分布,形成南高北低、“四山夾三槽”的地形。海拔最高2000m,最低175m,多在200~800m之間。境內河流屬雨源補給型,多夏洪秋汛,暴漲暴落,水位變幅較大, 平均過境水量為4371.8億m3, 為工農業(yè)生產(chǎn)和人民生活提供較豐富的水資源和水力資源。
4結論
通過對豐都縣赤溪河溜沙坡在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各項水質指標的分析及單項水質參數(shù)評價,結果表明,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符合Ⅲ類水質要求,但總磷、鎘、銅、氨氮等含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即赤溪河溜沙坡水質存在嚴重威脅, 因此,需加強赤溪河溜沙坡水質的污染預防,避免水質的進一步變差。這對于保證赤溪河用水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國家環(huán)保局.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2.
[2]馮慧芳,賀秋芳,謝世友,等.重慶巖溶山區(qū)農村飲用水水質評價及分析——以南川區(qū)南平鎮(zhèn)石慶村為例[J].地球與環(huán)境,2010(1).
[3]安樂生,趙全升,劉貫群,等.代表性水質評價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10(5).
[4]程文濤,張奕,李軍.水質評價方法的探討[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7,30(Z1).
[5]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S].北京:國家環(huán)境保護總局,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
[6]李雅忠.對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中部分問題的思考[J].環(huán)境保護,2011(19).endprint